哪些东西等于慢性自杀 生活中10个习惯等于慢性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表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自杀,也就是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去。 不过,比起精神或疾病因素所导致的自杀,有很多生活中隐藏的「慢性自杀」风险却被大家忽略。这里就整理出10件事,如果你做过等于就是慢性自杀,快悬崖勒马吧!
哪些东西等于慢性自杀 生活中10个习惯等于慢性自杀
喝酒脸红
有些人一喝酒就会脸红,喝酒脸红不是坏事,这提示你不能多喝了。 可能有人认为只要经过酒精考验,酒量变好就没事,但专家说这是不对的,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即使对酒精耐受了,只会喝更多的酒,却失去了最初的提醒,导致体内积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
强忍眼泪
美国有研究发现,受情绪影响流出的泪水,含有脑啡肽复合物及催乳素这两个重要的化学物质,可以将体内累积的导致忧郁的化学物质清除掉,减轻心理压力。 人在哭泣后,情绪强度通常会减低40%,所以如果不能利用眼泪将情绪压力消除,会影响健康。想哭就哭出来! 哭可纾压。
长期失眠熬夜
英国专家研究全球1000多名癌症患者,发现其中99.3%的人常年熬夜,凌晨之后才休息。 长期熬夜影响正常睡眠、神经中枢,干扰内分泌,免疫力下降,更易患上癌症。 专家建议,尽量晚上10点之前睡觉,如果不得已,最晚不要超过12点。
吃烂水果
水果放久了,部分会腐烂,有人认为把烂掉的切除就可以吃。 不过,烂水果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病症,其中的展青霉素与细胞膜的结合过程是不可逆的,会对细胞造成长期的损伤,甚至有可能致癌。 专家说,即使把霉变部位去除再食用也不安全,因为展青霉素可以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位,未必是你肉眼可见的。
长期不吃早餐
正常情况下,前一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6小时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如果不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会直接去「消化」胃黏膜层,长期下来,细胞分泌黏液的正常功能会被破坏,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另外,有研究显示,空腹的时候,胆汁容易淤积,可能会引起结石症状,而偏荤、喜欢甜食的人,也因为脂肪和胆固醇摄取太多,容易形成胆结石。早餐真的非常重要,一定要记得吃。
哪些东西等于慢性自杀 生活中10个习惯等于慢性自杀
酒后立刻洗澡或蒸桑拿
有些人认为酒后洗澡或蒸桑拿会比较舒服,利于醒酒。 不过,刘欣说,洗热水澡或者蒸桑拿容易导致热气聚集在人体内不散发,加重醉态,导致恶心、呕吐甚至晕厥;洗冷水澡,也不能醒酒,还会使肝脏来不及补充血液中消耗的葡萄糖,加上冷水刺激,血管收缩,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等危险。
空腹大量吃荔枝
荔枝含有的糖分大部分为果糖,摄取量少时,果糖能转变为葡萄糖,但当摄取量大时,果糖就成为合成脂肪的原料。 专家进一步指出,大量摄取果糖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导致机体血糖降低,同时果糖没来得及转化成葡萄糖,不能及时补充血糖,双重作用下便会产生低血糖症状。
上车就开空调
很多人上车前会先开空调,车内温度下降后,就立刻开车上路。 不过,专家说,车内的甲醛等有毒物质得不到挥发,全部被吸入体内,长期下来,各种疾病便爆发出来。 建议是,先打开车窗通风,等有毒物质释放出去后,再开空调。烈日下车内变「烤炉」,一上车就开冷气可能会致癌。
不渴不喝水
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1%的水分。 专家表示,喝水是让它参与新陈代谢,被人体吸收,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干」。
晚餐吃太饱
晚间无其他活动,或进食时间较晚,如果晚餐吃得过多,可能引起胆固醇升高,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发动脉硬化。 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细胞提前衰竭,埋下糖尿病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