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罗伟其 以改革创新精神 促义务教育均衡——专访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省,既有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比较落后的粤东西北地区.这种特殊的省情导致区域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省,既有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比较落后的粤东西北地区。这种特殊的省情导致区域、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因此,对广东来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优质教育困难大、任务重。

日前,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暨对广东省义务教育发展督导检查反馈会在广州召开。会上,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他表示,广东始终以“创建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简称“创强争先建高地”)为目标,大力促进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996年普及义务教育、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6年基本实现教育创强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记者:在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广东通过哪些改革创新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罗伟其:广东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和有力保障。

2006年,全省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覆盖了2/3的义务教育学生,总数达到960万人;2007年,在免收书杂费基础上,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收课本费;2008年春季学期起,在全省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免收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与课本费。

2011年开始,广东探索建立了以“三个统筹”为核心的基础教育省级政府统筹落实机制。一是实行工作统筹,从分散多头布置工作转为整体系统推进;二是实行资金统筹,从“碎片化”分散投入转为“整体化”集中投入;三是实行考核统筹,从分散多头考核转为集中统一评估。

2012年,广东省制订《2012—2015年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和项目安排》的“一揽子计划”,确定2012—2015年省教育厅管理的省级财政教育投入1180亿元,建立起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并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

记者:广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难点是粤东西北地区“补短板”,对此,广东如何攻坚克难,加强薄弱环节?

罗伟其:长期以来,粤东西北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落后,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难点。2002—2004年,省财政共安排下达95520万元改造3184所老区小学;2007年,实施农村中小学C、D级危房校舍的改造工程;从2014年起,推进“全面改造薄弱学校”工作。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8.99%。

义务教育城乡间、校际间的不均衡,最核心的就是城乡师资队伍水平的不均衡。为此,广东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部分地区出现城镇学校教师主动要求到乡村学校任教的现象。2007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目前已为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补充4.2万名合格教师,5年服务期满后98%以上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任教。

我们还通过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办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平台进班级覆盖率达100%;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送培训下乡”等专题培训,培训教师50多万人次,培养骨干师资1500多人。

记者:广东还有不少教育弱势群体,特别是作为经济大省,有437.9万名非户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如何保障他们能够享受同等的教育服务?

罗伟其:为攻破这一难点,省委、省政府把保障随迁子女在粤入学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外来工聚集的珠三角各市一方面探索随迁子女积分制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办法,另一方面通过新建扩建、调整布局,挖掘公办学校潜力。2015年,全省共有51.6%的非户籍学生就读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省普通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包括随迁子女在内)全部纳入省财政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范围。

为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广东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从201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不低于普通学生8—10倍的标准拨付。同时,加快推进特教百校建设工程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建设,2015年,全省共新建15所标准化特教学校,全省达到116所,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