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箴的孙子 《靠不住的历史》试读:关于陈宝箴的一条史料

2017-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偶然看到一册私印的小册子,十六开本,约有十几页,名为<湖南平江黄金洞金矿八年来之回忆与展望>,作者潘振纲,时在1947年.潘振纲当时是黄金洞

偶然看到一册私印的小册子,十六开本,约有十几页,名为《湖南平江黄金洞金矿八年来之回忆与展望》,作者潘振纲,时在1947年。潘振纲当时是黄金洞金矿的主管。我因为接触过一些研究自然科学史的学者,所以有时候在旧书市场看到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史料,也就顺手收集起来。

这些东西我一般的做法是看过就送人,在我,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我一向的看法是历史学者,从直接文献中看出有用的材料并不高明,因为谁都会找直接的材料,特别是在网络时代。

有趣的历史研究,应当是在看似不相关的文献中,发现有用的史料,所以学者读书不能太专门,专门是职业,不专门才是趣味。专业是有硬性要求的,常常很苦;业余是轻松的,所以快乐。业余的专业是最理想的境界。

我看到的这个材料,对于研究中国的黄金开采史肯定是有意义的,这个行业我根本不懂。但潘振纲这个回忆中,有一则跋文,是当时湖南有名的教育家曹典球所写。潘振纲早年是曹典球的学生,二人有师生之谊。曹典球早年毕业于湖南著名的时务学堂,与陈宝箴有过交往。

我要在文章最后再抄出关于陈宝箴的那一条史料,现在先发几句感慨。 时务学堂出过很多志士仁人,不必一一列出了。百多年后,我们评价一个教育机关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这个教育机关里出了些什么人,看这些人主政的时代,社会有没有蓬勃向上的风气。

出人多,社会有朝气,这个教育就办得成功;出人少,或者不出人,这个教育就不成功。在乱世,教育的功用看得格外分明。在和平时代,评价一个教育机关成功与否,从时间上看,一般来说要五十年。

因为五十年里,一个人在这个教育系统里所接受的教育是完整的,五十年的时间里,这个系统中最成功的人士,应当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特别是政治精英。从结果上观察,如果一个时代政治清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定,就说明过去的教育基本是成功的。

如果一个教育系统自身不能产生对本教育系统的怀疑和批判,那么这个教育一定是有问题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虽然有很多缺点,但大体上是成功的。

科举制度也有许多优点,至少这个制度中产生了大胆提出要求彻底废除这个制度的人,功过可以讨论,但气度十分宝贵。平庸的时代其实是由平庸的教育造成的,或者说,坏时代都是由坏教育带来的。

教育的后果要在五十年后才看得出来,今天社会成了这个样子,我们还能说我们的教育没有问题吗? 陈宝箴是咸丰举人,后做湖南巡抚,极具革新精神。陈家后人,代代英贤,不能说没有原因。陈三立的爱国,陈寅恪的独立,都有家风遗韵。

曹典球在跋文的一开始就说: 清光绪戊戌,义宁陈公右铭抚湘,奉行新政,谋开矿以裕国。聘德国矿师某,探勘平江黄金洞金矿。矿师决其有丰富之储藏,以报诸陈公。时有某官言于陈公曰:“此矿既如是,中丞曷弗约湘绅集资开采之?”陈公抚案曰:“开矿原以富国,何人敢取以谋私利者?”即令矿局拟奏开采。

而乡绅熊秉三、蒋少穆、黄修原、廖生陔诸君,实左右之。此平江金矿定为官采之始基也。 当年陈宝箴父子被革职后,曾有人捏造证据,说陈宝箴有贪赃受贿之行,幸得接替陈宝箴的新任湖南巡抚俞廉三据实辨证,诬陷才没有得逞。

从曹典球的这则回忆中,也可想见当时陈宝箴为官的清正。 一个教育系统中如果不能大批产生刚正清廉、谋国富民的政治精英,而到处是以权谋私、明哲保身、误国害民者,那是多么悲哀!

虽然陈宝箴最后的命运很悲惨,但在陈宝箴生活的时代里,它的教育系统和吏制中,曾产生过许多像陈宝箴这样有作为的封疆大吏,这也算是黑暗中的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