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荐书|钱钟书白先勇力推 这版《红楼梦》值得收藏(附试读)

2018-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虽说不至于是"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关于<红楼梦>这本传世名著的多个版本到底哪个好,却也一直是各有各的说法.这其中原版诞生于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的"程乙本"<红楼梦>绝对是被议论最多的一个版本.收藏原版不太现实的情况下,书迷们可以考虑去入手一套最新出版的新版--今天(28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宣布<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正式面市. 这套新版中,除了3本<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还同时附带了一本

虽说不至于是“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关于《红楼梦》这本传世名著的多个版本到底哪个好,却也一直是各有各的说法。这其中原版诞生于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的“程乙本”《红楼梦》绝对是被议论最多的一个版本。收藏原版不太现实的情况下,书迷们可以考虑去入手一套最新出版的新版——今天(28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宣布《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正式面市。

这套新版中,除了3本《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还同时附带了一本别册《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诗词解语,以现代性的文学观点,解读18首红楼经典诗词。

《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的出处要追溯到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当时,《红楼梦》作者高鹗与程伟元用活字印刷术,将120回的《红楼梦》的书排印出来,时间大概在程甲本印刷完的大约70天后,故名程乙本。用高鹗和程伟元的话来解释是“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所以。程乙本却比程甲本多出两万余字。程乙本与程甲本的版式插图等完全一样,但除了前述的多出两万多字,还多出了一篇由程伟元和高鹗联合署名的“引言”。

本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是从中国台湾的桂冠版复刻而来,其注评由启功等完成。书中还收录了清代画家改琦的《红楼梦图咏》五十幅人物线描画,并有单列的《红楼梦》人物表、四大家族关系表、曹雪芹家族关系表、大观园平面示意图等资料。

为这个版本写下推荐语及别册《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的白先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小说艺术和美学观点来看,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桂冠版’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红楼梦》,我在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红楼梦》导读课二十多年,一直采用桂冠这个本子。作为教科书,桂冠版优点甚多。”《红楼梦(程乙本)》在民国时期就备受王国维、林语堂、胡适等大家推重。

民国大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和《新青年》杂志撰稿人的胡适对程乙本的看法是,“程乙本流传甚少……现在汪原放决计用我的藏本做底本,标点了这本子,排印行世,使大家知道高鹗整理前八十回与改订后四十回的最后定本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应该感谢他的。……自从民十六(1927)亚东排印壬子“程乙本”行世以来,此本就成了《红楼梦》的标准本。近年台北远东图书公司新排的《红楼梦》,香港友联出版社新排的《红楼梦》,都是根据此本。大陆上所出各种排印本,也都是‘程乙本’。”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附《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试读

选自【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他系此地人,革后家居,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忽遇见雨村,故忙道喜。二人见了礼,张如圭便将此信告知雨村,雨村欢喜,忙忙叙了两句,各自别去回家。——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求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

雨村领其意而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次日面谋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尚未行,此刻正思送女进京。因向蒙教训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弟已预筹之,修下荐书一封,托内兄务为周全,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弟于内家信中写明,不劳吾兄多虑。”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进谒。”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一家,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之流,故弟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如海又说:“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

那女学生原不忍离亲而去,无奈他外祖母必欲其往,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已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内顾之忧,如何不去?”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中几个老妇登舟而去。雨村另有船只,带了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一日到了京都,雨村先整了衣冠,带着童仆,拿了“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上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且这贾政最喜的是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极力帮助,题奏之日,谋了一个复职,不上两月,便选了金陵应天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不在话下。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府打发轿子并拉行李车辆伺候。这黛玉尝听得母亲说,他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自上了轿,进了城,从纱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非别处可比。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却不进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轿子抬着走了一箭之远,将转弯时,便歇了轿,后面的婆子也都下来了,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众婆子步下跟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那小厮俱肃然退出,众婆子上前打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