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荐书|以信见人!这些亲笔信告诉你更立体的“一代大儒”梁漱溟上游荐书|以信见人!这些亲笔信告诉你更立体的“一代大儒”梁漱溟

2019-0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精神有所归,生活有重心,一根脊梁竖立起来,两脚踏在地上."过去六十多年间,这句源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给儿子的家信中的话,一直被视为是梁家良好教育

“精神有所归,生活有重心,一根脊梁竖立起来,两脚踏在地上。”过去六十多年间,这句源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给儿子的家信中的话,一直被视为是梁家良好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这就是“以信见人”。

梁漱溟近照

作为20世纪中国独具风骨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梁漱溟一生中与众多学者、师长、名流、友人进行交往留下的信件自然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梁先生逝世后,他的长子梁培宽先生逐步将信件收集归纳并加以整理,这就有了本次上海世纪文景出版的《梁漱溟往来书信集》。

这本《梁漱溟往来书信集》辑录了梁漱溟先生七十余年来的往来书信七百余封,是迄今最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书信整理。其中许多珍贵信件是首度公开,如与蔡元培、吴承仕、赵朴初等人的通信,还包括胡兰成化名张玉川(张嘉仪)写给梁先生的九封信等;并附有26张珍贵的手稿原件照片。这些书信不仅是梁漱溟个人不同时期思想、情感、生活等的记录,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七十余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书封

值得注意的是,书信的编注者、已92高龄的梁培宽与许多书信作者相识,并亲历了书信中提到的许多事件。他不仅对书信做了分类和整理,并配以注释说明,揭开历史背面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使得这本书信集极具权威性。

比如书中收录的1971年梁漱溟致冯友兰先生的信中,梁先生就回想起了五十余年前同在北大哲学系的岁月,感慨昔年旧友多已故去,唯彼此二人还同在北京;更为其时“形势大大舒展开朗”而开心,叹:“(形势)竟在吾人亲历目睹中完成其转变,我们相去咫尺的两人岂可不一谈耶。”当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6 届会议通过提案,决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信中所说“形势大大舒展开朗”,即是指此事。

内页

令人颇感意外的一位通信者,是化名张玉川(张嘉仪)的胡兰成。胡兰成写致梁先生的书信现存九封,论中西文明、社会历史,洋洋洒洒近两万字;1950年他经香港逃往日本,在香港和日本期间都曾给梁先生写信,而梁先生始终不知其真实身份,对其生平行事更是一无所知。胡兰成信后,梁先生还曾写有按语:“张君头脑思路远于科学,而近于巴甫洛夫学派所谓艺术型。联想超妙,可备参考。于人有启发而难资信据。此我之评价,阅读其文字者自考量之。”

不仅如此,生活中的梁漱溟也在信中跃然纸上。除了照应生活困难的学生,他也关心侄辈的婚姻大事,暮年时也会不时唉叹“脑力体力俱衰”。比如梁先生寄宽恕两儿的信里,就口吻亲切地,表示对二人兴趣志向绝不干涉,“我的原则是——一个人要认清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兴趣。你们兄弟二人要明白我这个意思,喜欢干什么事,我都不拦阻你们的”。

此外,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据出版方介绍,为使读者能够完整领略书信原貌,此书中留存有原件或底稿的部分书信格式复原了其本来的样态,如为表对收信人的尊敬,其称呼前有空格,或另行;为表自谦,写信人自称时字号小于书信正文等。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