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的俏丽妩媚,女人从来不怕黑!

2017-09-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博物馆服装典藏部研究员曾美君:华族女性把龙凤等祥瑞的中国图腾绣上黑旗袍,制造出独特的南洋风尚. 女人不怕黑.小黑洋装,一直以来都很受宠,"俏丽一身黑"在博物馆展出,让我们大饱眼福. 随着香奈儿的熏陶,小黑洋装-Little Black Dress(昵称LBD)--在上个世纪突破华人对黑的"忌讳",黑在洋装.休闲服,甚至于传统的旗袍上发扬光大,俏丽一身.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寻出馆内的服装典藏,展现新加坡女人从上个世纪至今对"黑"的时尚追寻. 题为&qu

博物馆服装典藏部研究员曾美君:华族女性把龙凤等祥瑞的中国图腾绣上黑旗袍,制造出独特的南洋风尚。

女人不怕黑。小黑洋装,一直以来都很受宠,“俏丽一身黑”在博物馆展出,让我们大饱眼福。

随着香奈儿的熏陶,小黑洋装—Little Black Dress(昵称LBD)——在上个世纪突破华人对黑的“忌讳”,黑在洋装、休闲服,甚至于传统的旗袍上发扬光大,俏丽一身。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寻出馆内的服装典藏,展现新加坡女人从上个世纪至今对“黑”的时尚追寻。

题为“俏丽一身黑”(Beauty in Black),展出16套1950年代至今的小黑洋装,其中最有趣的是旗袍和LBD魅力的邂逅。1950年代新加坡社会大量吸收海外的资讯,加上我们华洋融汇的殖民历史文化,新加坡女人开始拥抱小黑洋装。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展出的16件黑洋装,几乎件件出自大师之手,横跨各年代。

策划“俏”展,博物馆服装典藏部研究员曾美君说:“华族女性把龙凤等祥瑞的中国图腾绣上黑旗袍,制造出独特的南洋风尚。”“俏”这次展出数件黑旗袍,其中一件由92岁的卓一春捐献,她曾撰写本地旗袍历史的专书。另外两件其一剪裁性感妩媚,金线祥龙由肩腾飞至过膝裙摆,气势“飞”凡,显然是晚礼服;另一件则是素黑吊丧服。美君说:“从中的确能看出那个时代的女人在时尚和装扮上的创意和多变。”

“俏”是国家博物馆第三次举办时尚主题的展览。之前是2006年回顾1970年代迪斯科风格的本地男性服装“Stylo Mylo”;及2007年本地大师王景生(Benny Ong)在1988年至1989年作品的回顾展。

文化交流、相互影响,南洋女子拥抱了黑;西方大师也吸取了东方元素投回黑色。“俏”展出Givenchy珍贵的1952年设计——短袖方领的小黑洋装上攀满中国风的刺绣,除了繁花似锦还有古代的中国乐师。这看似一套式的洋装其实还能上下分家,当上衣或裙子单穿。

Givenchy 1952年的晚装,细看才看出上面攀满的中国风刺绣,除了繁花似锦还有古代的中国乐师。这看似一套式的洋装其实还能上下分家,当上衣或裙子单穿。

16件黑洋装几乎件件出自大师之手,横跨各年代。有1960年代太空风格的Pierre Cardin;同样年代不同风格的Balenciaga设计出束腰外衣,配上闪亮的斗篷,洋溢着他的家乡——西班牙风情。

1970年代Lanvin设计反映当年嬉皮风,缝满亮片珠珠的黑洋装;Thierry Mugler 1985年的设计彰显当年经典的剪裁。另外老佛爷Karl Legerfeld在1982、1983年仍是Chloe的设计总监时就显示他俏皮的一面,用一把珠粒亮片织成的电吉他点缀女人的背部,吉他的曲线充分突显女人的胴体。

另外2000年代的衣物还包括日本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 des Garcons;Olivier Theyskens在未解散前的Rochas前的作品以及Dries Van Noten的设计等等。

有趣的是,这些大师的作品全都是新加坡博物馆的典藏。为什么新加坡博物馆会收集展示国外大师的作品?美君说:“是要显示海外及国际的趋势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文化,然后我们的文化如何吸取,而后再造出自己的文化来。”新加坡博物馆从2003年起开始收藏服饰,目前拥有约600件服装和饰物的典藏,还设有展出服装文物的专馆。这些典藏都是透过国外专拍卖服装和珍贵布料的拍卖行,竞标而得。美君说,有些还特别依靠研究员的线人提供情报而得。当Procter & Gamble在2006年宣布解散Rochas品牌下的服装部门时,美君立刻奔下时尚店,从本地仅存的数件里买下最有收藏价值的。而今你们在“俏”看到的就是这件Olivier Theyskens的临别秋波之作了。博物馆其余的服饰收藏来自于慷慨的本地民众。

Karl Lagerfeld在1982、1983年为Chloe设计的小洋装,搞怪的吉他曲线充分突显女人玲珑的胴体。

不得不提的是,这次的展览也展出了本地服装名家如黄华(Thomas Wee),王景生等人历年的作品,其中黄华的设计来自于他近年东山再起的新系列。黄华以精湛的剪裁出名,美君和团队花了1个小时多,才成功地在死板的人形模特儿上立体地展现出他衣服的轮廓和剪裁。美君表示博物馆正致力收藏本地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尤其是这一批在1980年代——新加坡服装业的黄金时代的“老臣子”的作品。美君表示:“作为一个纪录国家历史、先人生活的博物馆,我们认为也有义务去纪录本地时尚这块历史。

1926年,香奈儿设计的小黑洋装在“Vogue”杂志亮相,裙长至小腿,看似简单,但跟制造黑色的Ford轿车一样是比例剪裁的较劲。作家Edna O'Brien称它为“既时尚,又是一套盔甲”。香奈儿请女人穿上它来跟当时浮夸的服装宣战。它变化多端,适合各种场合——围上一条丝巾,带上黑眼镜可穿去喝个下午茶;戴上珍珠项链,配上高贵的小clutch包包,就能出席夜间活动。将近90岁的小黑洋装已经被女人拥戴:“没有了它,你的衣柜就不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