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金辉

2017-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他所在音乐界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他全面表现出了一个有着特殊才华的小提琴家."这是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在美国底特律2003年金辉个人独奏

“从他所在音乐界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他全面表现出了一个有着特殊才华的小提琴家。”这是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在美国底特律2003年金辉个人独奏音乐会之后给金辉老师的评价。同时,《人民日报》也对金辉老师做出了评价“一位用心来演奏的小提琴家”。作为改革开放后较早一批出国留学的音乐人才,与其他留学生不同的是,金辉老师在出国之前就是非常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1988年2月,他荣获全国第三届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及中国作品奖。同年,被文化部派往波兰参加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获青年组第四名及波兰文化部特别奖。1999年被文化部派往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六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获第八名,并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证书。金辉老师出国留学的年代恰逢我国刚刚改革开放后不久,当时中国学生学习西方音乐的理念,出国是第一步。尽管拥有诸多荣誉,金辉老师还是选择出国留学来充实自己。当小提琴首席VS小提琴独奏

在海外奋斗十八个春秋,金辉老师在自己的事业上成就了一番辉煌。作为独奏,他先后同上海交响乐团、广播交响乐团、电影乐团、韩国KBS交响乐团、芬兰赫尔辛基交响乐团、加拿大魁北克响乐团、澳大利亚阿德雷德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与此同时,1998年,他担任美国BiloitJanesville 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1999年, 任职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2000年,任职美国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底特律交响乐团;2004年,授聘为澳大利亚的阿特雷德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小提。在一直从事小提琴独奏的他为何把一部分精力转向了乐队演奏?他的留学岁月带给他的变化有哪些?多年在海外生活和工作,金辉老师的经验带给我们什么启迪?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对金辉老师的采访。

采访地点是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宿舍,金辉老师给我们讲起了他从独奏演员到乐队演奏员的相互兼容性。在国外的学习过程中,金辉老师逐渐发现乐队的东西特别具有吸引力。作为一个乐队首席要考虑到整个乐团的效果,简单的说,比如当你拉琴的时候要注意黑管在做什么,怎样与之相互配合。从乐队里体会最深刻的是各种音色的不同,体会其他乐器给音乐带来的各种效果。这样的话,使独奏的琴声会变得更丰满,音乐语言也会表达得更生动。他认为各种乐器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种音乐语言的相互借鉴,这个过程能从音乐里感受到更多的故事。在国外的许多年里,金辉老师的工作日程总是排的满满的:独奏—乐队—教学。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他把这一过程中领悟和积累的能量运用在了小提琴演奏中。用金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轮回”。做学生眼里的良师益友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金辉老师一直没有间断从事教学工作。1995年受聘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著名Orford暑期音乐学校教授小提琴;2006年受聘于底特律市维斯顿大学音乐系教授小提琴;如今他受聘于中国音乐学院,担任管弦系教授、弦乐教研室主任。对他而言,教学工作和小提琴演奏两者并不矛盾,相得益彰。他喜欢这样丰富而充实的生活。谈到学生,金辉老师的话就多了,“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对他们有所启发,学生没有实践过,我会努力引导他们。我走过的路,我在国外的经历,希望能给他们很实在的借鉴。”朴实的言语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声名卓著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兄长,对学生们而言有这样一位阅历丰厚的恩师实在是非常幸运。谈到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金辉老师感慨良多,“艺术的追求,是理想,也是一种牺牲。在现实生活与艺术追求之间有矛盾和挣扎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音乐是精神上很奢侈的东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须同时面临生活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奢侈。琴房内外,两种生活,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要在二者中寻求一种平衡。”金辉老师所指的这种平衡很单纯,这是追求艺术所要具备的。他还呼吁整个社会应该更加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很高尚的东西,不能用现阶段的生活状况来衡量成功与否。他认为:“学习目标越单纯越能走得远,头脑中要有很坚固的意识,不要被杂念所打扰。”
改变思维 任重道远

在国外实践多年后,回国从事教学工作,金辉老师对于我国当前的音乐学习方面存在的国际差异和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他在国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体现于对老师的全面“服从”,“这种顺从会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僵化,把老师作为学习中唯一的老师。自我思考、分析、感受完全交给他人。教育理念的差异成为开阔学生知识面的障碍,这种障碍发展之后就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对各种事物的浓厚兴趣,在音乐上才能有更多的想法。”金辉老师对比了国外的情况,在“国外音乐理论课上经常有其他专业的学生过来听课,他们很多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但他们认为音乐课对于以后的工作会有帮助,这就是他们的理念。”

在谈到音乐学习的具体内容时,记者选取了国内音乐学习者普遍存在的疑惑向金辉老师请教。金辉老师对此详细做了解答,希望能够有助于一些学子尽快走出音乐学习的误区与瓶颈,有所提升。“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新曲目时会先听大师的原声光盘,这样能快速熟悉曲子,得到借鉴,但同时这样做会先入为主,影响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我的建议是不反对听曲子,但不要用学习的角度去听。因为,在西方,一首曲子可能就是生活中的背景音乐。这种“听”,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熟悉过程。在中国,学习的目的过于直接。实用主义思维实际上是遏制了二度创作的空间,听者对于原创作品的超越很可能完全被扼杀了。比如,我们可以在吃饭时、玩游戏时作为一个背景音乐来享受及熟悉它,不要过分注重他的演奏细节。

但是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分析谱子,了解作曲家创作的背景!乐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金辉老师特别强调要尊重乐谱,首先要严格的按照乐谱的标准来练习,这样才能在反复的磨练中准确的体会创作者的思想。然后,通过想象力及个人演奏特点,真正品味到杰出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在问到音乐与技术的平衡时,金辉老师讲了自己的观点。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当然,没有好的技术音乐的表达有时是会受到限制的。但不能本末倒置。解决一个技术难点的最好方式是从乐句的轻重、层次、起伏入手,通过仔细的分析,新的断句、指法及弓法会让你对技术难点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真正的体味音乐,才是学习音乐的根本方法,让没有信心的孩子能够找到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