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究竟是怎么死的 他说的名言是什么

2018-04-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鲁肃在历史上多有诟病,很多人认为他太过老实一点也没有谋士的感觉.特别是在借荆州这件事上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究竟是借好还是不借好,借了又讨不来回来.鲁肃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究竟怎么想的呢?鲁肃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仁义忠厚.仔细分析,由于环境和时间的改变,他的性格时而崇高的一面占上风,时而滑稽的一面较显著,但归根结底,主宰这个形象的仍是忠诚.果敢.理智等优秀的品行.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

鲁肃在历史上多有诟病,很多人认为他太过老实一点也没有谋士的感觉。特别是在借荆州这件事上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究竟是借好还是不借好,借了又讨不来回来。鲁肃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究竟怎么想的呢?

鲁肃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仁义忠厚。仔细分析,由于环境和时间的改变,他的性格时而崇高的一面占上风,时而滑稽的一面较显著,但归根结底,主宰这个形象的仍是忠诚、果敢、理智等优秀的品行。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

孙权得到曹操准备渡江东侵的消息,与诸位将领商谈,将领们都劝孙权迎降曹操,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想单独交谈的用意,就拉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分析大家的意见,他们只想害将军,不值得与他们共商国家大事。现在像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迎降曹操,至于将军您却万万不可。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我迎降曹操,他会将我送还乡里,评定一个名位,还可以做一个闲散官署中的办事官员,乘坐牛车,携带随从,交游于名师荟萃的名城京师,多年之后经过逐级升迁,我肯定还会做到州郡一级的长官。如果将军迎接曹操,还有什么安身立命的处所?希望您早定迎战大计,不要采纳大家的意见。孙权叹息说:“刚才那些人所持观点,使我大失所望,现在你阐明了国家大计,正与我的想法相同,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啊!”当时周瑜接受孙权的指令前往鄱阳县,鲁肃劝孙权派人追上周瑜,招他返回。

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后,荆州并不是刘备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夺来的,而是通过鲁肃的斡旋,从东吴借来的。后来,因为刘备对荆州的昧赖,不想归还,引起了孙权的不满和不安。

才导致了孙刘联盟破裂,甚至发动了战争。鲁肃死后,孙权对他的评价是“二长一短”,这“一短”,就是指的鲁肃有一个重大错误,不应该劝自己将荆州借给刘备。

鲁肃讨荆州,开始诸葛亮和刘备还比较客气,到了后来鲁肃一而再再而三讨要的时候,诸葛亮发飙了,这是少有的诸葛亮发火的时候,他说:子敬好没趣,若不是我借来东风,周郎怎能在赤壁建立不世之功?若不是我军的配合,你们怎可打败曹操?惹急了我,我将你江东六十四郡都给夺了!

诸葛亮好狂的口气啊!鲁肃被他一番话直接给吓着了。诸葛亮这一顿训把鲁肃噎得一句话都说不出了,然后诸葛亮又说了一些缓和的话,把鲁肃给打发走了。

鲁肃奉命屯兵陆口,想设计将守卫荆州的关云长骗过江东加以诱杀,然后用武力去夺回荆州。鲁肃一边在陆口寨外临江亭上设宴,并亲自修书去请关云长过江赴宴;另一方面,又在岸侧布下重兵,约定以放炮为号,一旦关云长过江就加以围歼;同时还在亭后埋下刀斧手五十人,准备在围歼不成时,在筵间杀之。

关云长接到邀请后,明知其中暗藏杀机,仍是大义凛然地过江赴宴。席间,当鲁肃提及归还荆州的话题时,关云长无言以对,就佯装酒醉,推说:“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一边说着一边手握佩刀,左手挽住鲁肃向江边走去。鲁肃一下被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不自觉地被关云长扯到江边。埋伏在两侧的刀斧手本欲出动,但见关云长手握佩刀,亲搂鲁肃,生怕伤及统帅,贸然不敢动手。关云长一直搂住鲁肃上了接应船后,才放了鲁肃,然后立于船头与鲁肃作揖告别。鲁肃如痴似呆,眼巴巴地看着已落入圈套的关云长乘风扬长而去

鲁肃取代周瑜,当陆口驻屯,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到临时怎么适宜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

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的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的儿子都还很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部曲全都给吕蒙(又差一点发财)。可是吕蒙坚决的辞让,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为国家战死,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接连上书三次,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吕蒙又找到了几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吕蒙初见鲁肃,被鲁肃瞧不起(因为他能武不会文),吕蒙暗自知道后下定决心要学文,让自己文武双全,后来鲁肃再次见吕蒙,吕蒙开口便是有文化的人说出的话。这也是 一日不见 当刮目相看的典故来源,他们后来成为好朋友,但毕竟由于鲁肃在学问上更升一筹,鲁肃是小吕的上级,但他们也是好朋友。

尽管吕蒙是周瑜的门生,但是吕蒙和鲁肃的政见却是一致的合拍,跟周瑜的政见却大相径庭。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伯牙与钟子期的效果吧。

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而鲁肃惊讶他的改变大呼: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形容吕蒙的话了,也就是流传至今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这是在说吕蒙开始学习后,变得和之前大有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