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的一篇介绍

2019-04-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不知道这本书的推荐语会不会误导他人,总之我看到后,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有点轻蔑的."被考试绑架的家庭故事",听起来像是批判应试教育的,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话,好像也只是一句对做父母的不痛不痒的劝解.所以我想提醒的就是,这本书讲述的内容.叙述水平都非常好,是难得一见的全面又深入地描写亲子关系中常见问题的作品,大家莫被这个书名和推荐语误会了.本文介绍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的一篇介绍我本想在这篇书评里对每个故事写一个简短的梗概,但我实在不想剧透,我期待其他观看这本书的人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推荐语会不会误导他人,总之我看到后,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有点轻蔑的。“被考试绑架的家庭故事”,听起来像是批判应试教育的,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话,好像也只是一句对做父母的不痛不痒的劝解。所以我想提醒的就是,这本书讲述的内容、叙述水平都非常好,是难得一见的全面又深入地描写亲子关系中常见问题的作品,大家莫被这个书名和推荐语误会了。

本文介绍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的一篇介绍

我本想在这篇书评里对每个故事写一个简短的梗概,但我实在不想剧透,我期待其他观看这本书的人和我一样,时时有种倒吸冷气的惊诧、悲痛、还有无力感,那才是这本书之所以是好书的原因。所以我在这儿只列出每个故事里提到的概念,方便其他读者找到自己想看的故事,也是为了方便我今后查询。其中对于第三个故事《必须过动》已经做了较为详细的复述,可以参考一下,大概就知道其他故事是什么水准。

本文介绍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的一篇介绍

《人子与猫的孩子》:对孩子的家暴;压力转移;

《他没有家了》:被分离的父母当成皮球踢的小孩的生存之道。[小乖,还记得吗?我曾经说过,读书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老师,虽然你这样说,当初你读书时,也是个被期待的小孩吧?你的父母也关心你吧?只要你认真年书,回家的时候,也跟张胖胖一样,父母会准备水果和宵夜吧?反观我的父母,生我的时候莫名其妙,生了之后又不专心养,现在更只顾着自己谈恋爱,把我推来推去,推到不能再推就把我丢给阿麽,我跟阿麽以前一年才说几次话哎。

本文介绍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的一篇介绍

再来,华硕我阿麽吧,比起我的成绩,她更介意我母亲跟叔叔之间的关系。她不在乎我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如何,直想知道我有没有偷偷跟我妈联络?多久一次?我没有家了,这就是事实,我没有家了。一个找不到归属的人,要他念书有什么意义?你不觉得,现在叫我认真年书真的很愚蠢吗?]

《必须过动》:我来剧透一下第三个故事吧

《私的迷思》:不让孩子走自己走过的弯路,哪怕孩子过得并不开心。

《一脉不相承》:两代人的故事。你可以看到,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这个女孩怎么长大、成为别人的妻子、又成为母亲,又是如何分别对待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母亲给女孩定下的成绩标准是九十分,少一分,打一下。女孩的哥哥的成绩标准却是八十分。

[为什么哥哥的标准比我低?][因为你是女生。记住这个道理,在这世上,女生表现九十分,在外人眼里是差不多的。更要紧的是,辑即使你可以表现出九十分,放在心底就好,在男人面前不要太骄傲。一旦你太强硬,压过男人的锋芒,就是自己把日子搞得很难过。]

女儿后明明是可以保荐去美国读博士的,但听从了母亲的话,嫁人生子,再一次轮回到了当年自己母亲的命运。幸运的是,她终于渐渐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对劲的,有些苦是没必要吃的。那时候她已经四十岁了。

《天赋》:总是被拿来和姐姐比较。

《衣柜中的小剧场》:被父母怀疑性取向,不得已交女友当挡箭牌。

《怪兽都聚在一起了》:母亲造成孩子在校园里被孤立;母亲的控制欲;现代教师的义务与责任这篇很特别,是从三个口吻来叙述了一个特别叫人心堵的故事。【少年说】【母亲说】【英语老师说】用这种方式能让我们了解,参与到同一场教育活动中的三方是怎样想的。

就我个人的视角来看,就是一个有心理障碍的母亲如何把自己的执念加诸在儿子身上,而老师又是如何被动得拉上台一起参与她的个人演出。孩子、老师,都是这个母亲的道具。很难得有这样的作品能够直白又完整得还原这种母亲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

《高中生的独白》:母亲的得失心很重,孩子的得失心便也变得重了,因为要讨好情绪不稳定的母亲;母亲有一种迷之自信,觉得自己相比其他的家长已经是很民主的家长了。妹妹的报复与不和解。

《后记:莫失莫忘》:这是作者自己的故事。作者在后记里写到母亲给自己的教育,在自己做了好几年的家庭教师、接触过几十个家庭之后才发觉,自己母亲给自己的教育竟然是非常健康的。而自己的母亲只是个出身贫寒、被迫提早辍学供养弟弟妹妹的人。作者在后记里也说到,在她接触的所有家庭中,父亲都是缺席的,似乎在育儿这件事上默认母亲是专职。作者觉得很遗憾。

我整体的观感是,除了《后记》还略微带了点希望,其他的部分真的太沉重了。作者并不是抨击原生家庭、父母或者小孩,作者没有用任何评判的语调描写故事,她只是简单而有条理地还原了故事本身,为我们讲清楚一件事如何发生、又为何发生。

为什么会有那些难为人的行为?为什么会有那些强迫症一样的行为?你会看到小孩是真的很苦,而父母也不是完全的坏。就像作者在后记里说的那样,她更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无力感。我也是。这才是叫人最难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