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兼史于成龙 古代史:大器晚成——一代廉吏于成龙

2019-0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起于成龙这个人,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很多电视剧中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而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则让他成为主角被人耳熟能详.历史中清正廉洁的官员不少,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也不算少,其中最著名的还要属于成龙.一代兼史于成龙 古代史:大器晚成--一代廉吏于成龙因为他被"千古一帝"的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这是在清朝历史中绝无仅有的殊荣.于成龙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好书,还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虽从小立志.读书,但他成名却很晚,是一个真正大

说起于成龙这个人,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很多电视剧中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而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则让他成为主角被人耳熟能详。历史中清正廉洁的官员不少,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也不算少,其中最著名的还要属于成龙。

一代兼史于成龙 古代史:大器晚成——一代廉吏于成龙

因为他被“千古一帝”的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这是在清朝历史中绝无仅有的殊荣。于成龙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好书,还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虽从小立志、读书,但他成名却很晚,是一个真正大器晚成的人。

一代兼史于成龙 古代史:大器晚成——一代廉吏于成龙

其实,他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就曾参加过乡试并且还是考中副榜的贡生,但是因为家中父亲年迈需要照顾,就没有出去做官。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已经45岁的于成龙才怀着满腔热血远赴边荒之地的广西柳州罗城县当知县。

一代兼史于成龙 古代史:大器晚成——一代廉吏于成龙

罗城县那时被清朝统治还不到两年,局势并不稳定,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初到罗城时,看到的是遍地荒草,城内也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的凄惨境况。他不得已,只能寄居在关帝庙中,生活异常艰难,更何况他还想开展工作,这更是难上加难。

跟随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五名仆人,在不久后就或死或逃,可是于成龙却始终坚持着,困境并没有把他压倒,他以坚强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了宦海生涯的第一步。

此后,他辗转各地任职,一直做到藩臬二司督抚大员,其所到之处皆有政绩,颇有好评。他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百姓们的爱戴。于成龙律己甚严,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他从不带家属赴任,也不许仆从挥霍,生活异常清苦。

不过他对百姓却如春天般的温暖,体恤有加,百姓有所求,竭尽全力也要办到、做到,说他“爱民如子”一点儿也不过分。可是正因为他凡事以百为念,以百姓为先,就得罪了不少同僚,包括他的上司,更有甚者,有时还会与朝廷的意见相左,但于成龙并不怕。在四川合州任知州的时候,那里的战乱刚刚结束,老百姓生活凄苦,他体恤生活困顿的百姓,就停止了以往百姓给府上送鱼的惯例,并上疏陈述地方百姓的境况。

上峰知府得知此事后,汗颜之,于是裁革扰累民间的事情十余件。朝廷有旨要让四川各地采伐楠木以供“钦工”之用,可这是劳民伤财的事情,更何况老百姓的生活刚刚稳定,这样大兴土木实在是于民于国皆不宜,于是他毅然上书巡抚反对此事,并建议由文官衙役负责修路,武官兵丁负责伐木,这样就可以不征调民间夫役,老百姓就可以得到休息。

他在湖广黄州府任职时,刚巧赶上灾荒之年,他自己就以糠代粮,把节余下来的口粮、薪俸都拿出来救济了灾民,甚至把仅剩的一匹供骑乘的骡子卖了,换粮送给饥饿的老百姓城中有富户,他还亲自上门劝富户能够开仓解囊,以赈济灾民。

他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这样的官让百姓如何不爱、不敬于成龙当官有一个特点,就是治事勤谨,不管大小政事都要亲自处理,这样劳心劳力的结果,就是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力,再加上他的生活极为简朴,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有人就劝他要注意保养休息,可是他却说知道这样做对身体不好,可是看到百姓、想到国家就想再多做点事情,自己多做点,老百姓就少受些苦。肺腑之言,令人闻之动容。自古就有“当清官易,当好官难之说,一个为官者能清正廉洁不贪污就算是清官可是能让人赞一声“好”,说这官是个好官,那么在清官的基础上还要加一个“能”,就是要能为百姓多做好事。

别看这一个简单的“能”,能真正做到的屈指可数,那不是人人都有本事做到的。恰恰于成龙就是一个能吏,他一生崇尚实干能文能武,革弊鼎新,所到之处多行善政,不仅是一个清官更是一个能吏,康熙帝就曾赞其为“素有才能,足以办事。

康熙十九年(1680)十月,此时于成龙已经升任直隶巡抚,他视察过直隶境况后,就上疏奏请宣府所属四处地方的荒地钱粮自康熙二十年(1681)起全部豁免,这让数千贫民无不感恩戴德。十一月,宣府与万全、怀安、蔚州、西阳等地夏秋接连受灾,灾情异常严重,这些地方每天都会发生饿死人的事情。

于成龙焦急万分,他考虑到即使平价出售粮米也只能救那些稍有财力能够买粮的人,于大多数的劳苦百姓无益,可正是这些人才是灾民中的绝大部分。即使他上疏请求赈济,朝廷能允,可等到批准实行,时间也过了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灾民的情况一天都等不了,更何况这么长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灾区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在这紧急的情况下,于成龙沉着冷静,他先是派遣属员赶赴灾区,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就先动支平粜仓粮进行赈济,凡确属饥困不能谋生的百姓,每人赈给二斗。这一举动让大多数的穷苦饥民得以存活。于成龙擅自开仓,先斩后奏的做法其实是冒着很大风险的,要知道,这些粮可是国之命脉,一般轻易动不得轻则受罚丢官,重则可是要掉脑袋的。

可是,于成龙权衡利害之后,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这样能够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官员,在封建官场中真可算得上是风毛麟角了。

于成龙为官二十余年,多次向朝廷举荐贤能官员,而这些人之后大多被朝廷重用。不仅举荐官员,他还竭尽全力整肃吏治。于成龙对朝廷里吏治的腐败有很清醒的认识,腐败是历朝历代都不可避免的,他看到不合理的情况,总是尽自己的所能予以革除或规避。

康熙二十年(681)十二月,康熙考虑到江南是财赋重地,为了朝廷的财政就必须派一个清廉的能臣前往料理,而于成龙就成了不二人选。康熙特旨授予于成龙两江总督,前往江南。江南大省,政务繁多,于成龙到达目的地后废寝忘食地工作。

总衙门重门洞开,有事的官员可以直接入内找到于成龙,毫无阻挡。他还时常微服走访民间,百姓疾苦,察吏安民。他的到来让一些品行不端的人胆战心惊,就怕被于成龙抓住。可是,黑的就是黑的,再敷衍也成不了白的。在江南几个月的时间,于成龙兴利除弊,政化大行,使得江南的吏治在很长一段时间得到了整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