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资料 他复制了30多年兵马俑 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2018-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74年,沉睡千年的兵马俑重见天日,在震惊世界的同时,也彻彻底底的改变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命运.纷至沓来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于是就有了"致富不忘秦始皇"说法的流行.兵马俑的资料 他复制了30多年兵马俑 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比如如今制作兵马俑已经小有名气的马石凹,在30多年前还因为太穷而不得不辍学在家.正是因为来兵马俑旅游参观的游客有着数量巨大的旅游纪念品需求,让有着美术功底的马石凹,成为了当时以生产各类兵马俑仿制品为生的作坊主们争夺的香饽饽.兵马俑的资料 他复制

1974年,沉睡千年的兵马俑重见天日,在震惊世界的同时,也彻彻底底的改变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命运。纷至沓来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于是就有了“致富不忘秦始皇”说法的流行。

兵马俑的资料 他复制了30多年兵马俑 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比如如今制作兵马俑已经小有名气的马石凹,在30多年前还因为太穷而不得不辍学在家。正是因为来兵马俑旅游参观的游客有着数量巨大的旅游纪念品需求,让有着美术功底的马石凹,成为了当时以生产各类兵马俑仿制品为生的作坊主们争夺的香饽饽。

兵马俑的资料 他复制了30多年兵马俑 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临潼的兵马俑复仿制品生产长期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只要“开个磨具箍个窑”,就能开张制作兵马俑,这就使得市场上的兵马俑普遍粗制滥造,也被媒体和公众诟病了多年。

不过,和很多同行比起来,马石凹是一个爱琢磨的人,他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表面效果,去刻画俑身上的每一处细节,去实验各种做旧的方法,以便让复制的兵马俑更像是真的一样……

兵马俑的资料 他复制了30多年兵马俑 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套用时下流行的术语,这种“匠人精神”让马石凹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头部人物”。

在他的手机里,存了不少文博专家来工厂参观指导,以及复制品入藏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的照片,这些影像资料便成了马石凹推销自己产品最佳的广告。

那么马石凹复制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

打眼一看,马石凹复制的兵马俑大小适中,俑身上铠甲、褶皱等细节,全部表现出来,符合兵马俑的造型特征。仔细看细节,胡须和头发这两个细微之处,被完美的复制了出来,甚至特别容易被忽视的鞋底,密集排列的颗粒状装饰也被精雕细刻了出来。

另外,所有马石凹复制的兵马俑,丝毫看不出“新”的痕迹,用他的说法,每一件兵马俑都要经历上色-腐蚀-再上色-再腐蚀的过程,为的就是让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千年时光的“沉淀”,使其表面具有历史的沧桑感。

在马石凹的厂子里,除了兵马俑还能看到不少百戏俑坑出土的陶俑,这个坑是为了展现秦代宫廷娱乐场景,很多陶俑都是赤裸着上身。因为古代工匠精湛的工艺,肌肉感与线条美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把控能力,更是考验马石凹的手艺。

“所以开模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虽然俑的大小高低等信息都已经掌握了,但要把这些数据如实的转化到泥俑上,更多的还是需要经验和感觉。”马石凹说,而泥俑造型的成败则直接决定了翻制出的模具的精确度。

另外就是烧制的过程了,马石凹说秦人烧制兵马俑基本上是在用木材或碳,而他相关的经验也主要针对的是炭火烧制。

但这几年治污降霾力度大,很多同行都是因为烧窑污染环境而不得不关张。这样的压力,也推动着马石凹去研究如何用天然气,烧制出如同以前一样逼真的灰陶兵马俑来。

目前来看,马石凹算是get到了用天然气烧制好兵马俑的点了。

去年,马石凹参与了华夏文创组织的首期陕西文物复仿制行业发展研讨会,围绕秦兵马俑与专家学者分享自己的从业心得。他很赞同与会专家的观点,认为目前市面上一些兵马俑文物复仿制品,品质良莠不齐,整体工艺质量较差,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还影响了陕西对外形象。

当得知华夏文创正在省文物局的指导下,积极筹建陕西文物复仿制中心,马石凹说早就该这么干了。希望复制的兵马俑能真实的再现秦俑的特点。

“去年,我们的兵马俑在美国展览,手指被人掰断了,我就在想如果拿出去展览的是件复制品,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了。”马石凹说。他目前正在为华夏文创烧制一批兵马俑,希望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展现陕西复仿制行业最高水平,还能够成为兵马俑的“替身”,避免手指被掰断这样的闹剧再次发生。

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转型升级的可能性,毕竟复制兵马俑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了——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了,简单的复制慢慢的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了。他希望通过和专业的文创公司合作,顺应当下的市场需要,完成转型升级。

“以前靠技艺,未来就要靠创意,我希望自己的兵马俑,不仅能够被当作复制品被文博单位收藏,还能被当成文创产品进入千家万户。”马石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