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虹年轻 周晓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演变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人的社会心态总体呈现为对未来抱有乐观主义的积极态势.2000年后,尤其2008年后,社会心态中的负面感受增多,在我看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人的社会心态总体呈现为对未来抱有乐观主义的积极态势。2000年后,尤其2008年后,社会心态中的负面感受增多,在我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作为判断社会心态演变的一个节点。也许是过去忽略了某些东西,很多负面的社会心态我们此前并没有明显意识到,而现在一下子感触良深,深为所困,所以酝酿出一种整体性的认识:负面社会心态危机蔓延。

最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在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步阶段,那时尽管经济、个人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大家都沉浸在相对轻松愉悦、对未来理想憧憬的氛围中;并且由于当时对文化大革命已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人民身上的精神枷锁砸碎,所以说那个年代令人怀念和向往。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基本心态相对平和。邓小平同志南巡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涨,所有人都在追逐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没有停下来、静下心来感受社会心态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无论是生活条件改善的人群(先富起来的人),还是改善相对少的人群都沉浸在追逐之中,对于追逐带来的后果和差异,没有直观感受。大家处于“瞎忙”的状态,甚至还乐此不疲,对于阶层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尚未有所感知,所以总体来说社会心态恶化还未出现。

2000年后,问题开始严重。一方面,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变化带来的阶层间差异为人们所感知。草根阶层不满情绪开始蔓延,对中产阶级,尤其对精英阶层(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的憎恨开始日渐增多。

2004年,不和谐之声初现,我国开始提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但那时国家致力于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当时许多社会心理学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社会基本情绪的基调是积极的、向上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一洗百年来中华民族屈辱,为我国带来的机遇有目共睹,对于国家凝聚力和国际形象提升有相当大的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4万亿一揽子计划,让世人感受到了风景这边独好,整个社会心态的消极部分被遮蔽。总体上,人们都未严肃意识到中国社会心态的危机和负面情绪悄无声息的蔓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喜悦过后,各种不正常社会心理逐渐增多,社会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社会矛盾的出现,并指出中国社会心理开始出现消极的心态,比如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装穷、暴力、冷漠。整个中国社会心态的现状,或者说30年的演变过程大概就是这样。

中国人过去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在今天社会流动的带动下,对他人、他文化的接受已极大改善;对于个人生活失意变得比较平和,前提是未受到不公平待遇,确实是自己能力有限;关于竞争意识,敢为人先的意识是30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变化,前20年更多是积极,而后10年消极增多。

时不我待:个体病态到社会病态演变原因

从过去某些个体病态到现在的社会病态趋势的演变,有其社会深层原因。拿焦虑这种社会心态来思考,我们发现,中国现在是“恐慢”:赶超别人,以不被别人赶超为逻辑。事实上,从1840年西方列强靠船坚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后,中国人的焦虑就开始了,因为我们开始发现我们不如别人。

梁启超、李鸿章、孙中山都是这种心理,要改造中国,时不我待;毛泽东时代,中国革命的胜利一方面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另一方面加深了领导人的焦虑,因为他要向中国人民证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因此要赶英超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人何时会焦虑?那就是危机的出现。危机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努力和奋斗,会化解危机;第二种是已经看到结局,个人能力有限不能化解危机,就只能消极等待。改革开放最成功的地方是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与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个人压力,和唯恐被人拉下的焦虑开始传导到其他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