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唐虞世南 唐·虞世南摹《虞摹兰亭序》卷

2019-0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唐太宗李世民征得后,他爱不释手,常於半夜秉烛临摹,最后此卷亦随唐太宗殉葬昭陵.唐朝太宗生前曾命当时著名的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各临一本,而此三人皆学王字,唐太宗曾要他们将征求来的王羲之书迹逐一鉴别真伪,蝉唐虞世南 唐·虞世南摹<虞摹兰亭序>卷因此,可以说在王羲之真迹无一字传世的情况下,他们的临本无疑是研究王字笔法的最佳范本.三人临本中除欧阳询临本失传之外,褚遂良.虞世南临本和冯承素摹本得以传世,合称<兰亭墨迹三种>.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的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唐太宗李世民征得后,他爱不释手,常於半夜秉烛临摹,最后此卷亦随唐太宗殉葬昭陵。唐朝太宗生前曾命当时著名的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各临一本,而此三人皆学王字,唐太宗曾要他们将征求来的王羲之书迹逐一鉴别真伪,

蝉唐虞世南 唐·虞世南摹《虞摹兰亭序》卷

因此,可以说在王羲之真迹无一字传世的情况下,他们的临本无疑是研究王字笔法的最佳范本。三人临本中除欧阳询临本失传之外,褚遂良、虞世南临本和冯承素摹本得以传世,合称《兰亭墨迹三种》。

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的《虞摹兰亭序》卷,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可以说;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蝉唐虞世南 唐·虞世南摹《虞摹兰亭序》卷

此本质地为白麻纸,系唐代物,一些字有明显勾笔痕迹,当属唐人勾摹本。此卷直至明代,一直被认为是褚遂良摹本,后董其昌在题跋中认为“似永兴(虞世南)所临”,后世就改称为虞世南摹本,清代梁清标还在卷首题签“唐虞世南臨禊帖”。因卷中有元代天历内府藏印,故亦称“天历本”。

蝉唐虞世南 唐·虞世南摹《虞摹兰亭序》卷

此卷用两纸拼接,各14行,排列较松匀,近石刻“定武本”。但点画与褚遂良摹本相近,点画较圆转,少锐利笔锋。勾描的墨色清淡,气息古穆。据考证,此本当为唐代辗转翻摹之古本。

卷中共有宋、明、清诸家题跋、观款17则,钤印104方,另有半印5方。其中前拼纸上所钤元内府“天曆之寶”朱文印、后拼纸下所题小楷“臣张金界奴上进”一行,均真。后隔水所钤宋内府印,以及第一尾纸上宋代魏昌、杨益题名和明初宋濂跋均系后配。以后接纸上的明人题跋、观款,均真。

此卷历经南宋高宗内府、元天历内府、明杨士述、吴治、董其昌、茅止生、杨宛、冯铨,清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等处收藏。曾著录于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张丑《真迹日录》、《南阳法书表》、汪砢玉《珊瑚网书录》,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绿汇观》、阮元《石渠随笔》及《石渠宝笈·续编》等书。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一。

唐·虞世南摹《虞摹兰亭序》卷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

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唐·虞世南摹《虞摹兰亭序》卷,纸本,纵24.8cm,横57.7cm。

虞世南曾得智永真传,与王羲之书法风格极为相近,可称是直接魏晋人风韵。其书内含刚柔,立意沉粹,气秀色润,萧散洒落,虽不外耀筋骨,但极富内涵,耐人寻味。此卷临本,笔意温润,骨力遒媚,泯去了点画的锋芒和棱角,给人以一种平和简静的艺术感受。

与冯承素摹本和褚遂良临本的芒角外露的风格样式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况且此本用笔浑厚,点画沉粹,气息淡雅,与王羲之楷书的风貌十分接近,学书者可以从此卷真迹中去探求王羲之内笔法的精髓并可从中获得启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