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如果赵国赢了 如果长平之战 赵国赢了 那秦国能统一六国吗?

2019-06-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长平之战的名气在历史上是很大的,但大家只记住白起的残忍,很少有人想到,如果赵国赢得这场战争,历史会被怎样的改变.在历史上,赵括是言大而夸的人,疆场搏杀,临机制变,非其所长.赵括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小人.而赵括当上大将,金银财宝都运回家里,每天求田问舍,不理军务,一副小人得志的脸孔.长平之战如果赵国赢了 如果长平之战 赵国赢了 那秦国能统一六国吗?赵括手握40万大军,所处地位跟王翦差不多,当然需要一点韬晦之计,可惜他是来真的.照理说,像赵括这样的轻浮小儿,稍有阅历就能看出并非将帅之才.可是赵孝成王竟然

长平之战的名气在历史上是很大的,但大家只记住白起的残忍,很少有人想到,如果赵国赢得这场战争,历史会被怎样的改变。

在历史上,赵括是言大而夸的人,疆场搏杀,临机制变,非其所长。赵括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小人。而赵括当上大将,金银财宝都运回家里,每天求田问舍,不理军务,一副小人得志的脸孔。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赢了 如果长平之战 赵国赢了 那秦国能统一六国吗?

赵括手握40万大军,所处地位跟王翦差不多,当然需要一点韬晦之计,可惜他是来真的。照理说,像赵括这样的轻浮小儿,稍有阅历就能看出并非将帅之才。可是赵孝成王竟然把国家命运交给他,说明赵括的嘴皮子确实好使,当年父子斗嘴,问倒老爹不算,如今还忽悠了赵王和满朝文武。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赢了 如果长平之战 赵国赢了 那秦国能统一六国吗?

弩机

其实,小人未必不能成为名将,但必须拿出责任心,求田问舍可以,体恤士兵却是必须的,否则何以上下一心,出生入死?《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说:兵者,国之在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赵括把书本上的战争看得太过容易,比起白起的谨慎小心何止天壤之别。赵括如果真有心眼,正好把求田问舍、不理军务当成一种掩饰,诱使屡胜而骄的秦军失去警惕,然后寻机破敌。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赢了 如果长平之战 赵国赢了 那秦国能统一六国吗?

当时秦国劳师远征,补给线暴露,侧翼又受到韩国和魏国的威胁,因此急于决战。廉颇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坚守不出,他的防线从正面只有40公里,平均每公里正面超过1万人,这样大的兵力密度即使白起也很难突破。赵括继承廉颇的战术拖死秦军是有可能的,但变数也很大,假如故示虚弱,在防线上打开一个口子,放秦军进入谷地,胜利会更有把握,

这种机会未必没有,一种可能是韩、魏参战,虽然秦国在外交上作了极大努力,但三晋联合仍有可能,而且会使秦军的侧翼完全暴露;另一种可能是秦军耐不住性子,开始猛攻赵军大营,这是廉颇最期望的,也意味着秦军打光了所有底牌;对赵军来说最好的一种情况是,秦军久攻不下,轻视赵军,分兵去攻占附近城池,这几乎是把胜利送上门了,但很难想象白起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怎样促使秦国犯错误,这才是廉颇要考虑的问题。

戏曲将相和

传统史书中的长平之战相当简略,其中最大疑问是战役后期的围歼战,我们都知道,冷兵器时代包围一支45万人的部队是相当困难的。长平的主战场在丹河两岸,是一块类似矩形的40平方公里区域,东、西、北三面环山。秦军的大本营在光狼城,白起加固了纵深阵地,把赵括诱入以韩王山为中心的丹河、小东仓河之间的三角地带,那里有赵国早前修建的石长城,也是个无法施展兵力的鬼地方,只能坐以待毙。

现在很多人倾向于把长平大捷看成是秦国强弩的功劳,臆想出各种可笑的场面:赵括和他的大军像割草般被密集的箭雨放倒,手持戈矛的秦军方阵如黑云般压向敌人等等,且不说秦弩对赵弩有没有这样的优势,最起码这已经构成了对一代名将白起的严重侮辱。

长平的功劳属于白起,而不是某种武器系统,白起把赵军分割为缺点明显的两个部分:赵括的主力人多无粮,另一部分人少粮多,两个部分要靠自己的力量突围都有困难,这是取胜的关键。当然,赵括的无能也起了很大作用,根据史书中含糊不清的记载,赵括被围之后没有马上反击,而是就地防御,可赵军无粮,固守有何出路?46天后,他才组织突围,为时已晚。

包围如此庞大的军队,即令白起也是第一次,赵括如果第一时间全力突围,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即使秦军收紧口袋,秦昭王组织的河内民兵赶到,仍然有机会。白起那支3万人的奇兵孤零零横亘在赵军主力和留守部队之间,缺乏补给,腹背受敌,它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是长平之战中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键因素。

有人认为,第一支秦军2.5万人是沿端氏河经仙公山和丹朱岭进入赵军后方的,他们肯定依托早前的长城作为阵地,另外5000骑兵在泫氏强渡丹河,沿小东仓河向北进至秦关,与前一支军队会合,封锁了由长平到秦关一线,来自河内的民兵控制了通往邯郸的道路。

赵括可以摆出继续向丹河西岸突破的架势,吸引秦军主力,然后集中精锐返身对付据守石长城的秦国奇兵,重新夺回主动权。

我们先看看兵力对比。东汉末年,承平已久的河内郡也只有50万人口,战国时不可能超过20万,16岁以上的男性最多8万。赵孝成王的家底也不多,邯郸的守军只有10万挂零,还有30-40万城市平民,他可以把正规军全调出来,武装平民守城。从距离上看,邯郸到长平直线200公里,强行军5天可以赶到,时间上确实来得及。然而,10万赵国正规军能不能对付8万秦国民兵?

秦国古墓

硬拼肯定不是办法,何况秦昭王还在河内坐镇,仗打到这份上,双方的神经都很紧张,赵孝成王不妨用疑兵之计,虚张声势,多路推进,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对外号称调动防御匈奴的北方大军增援长平,乘秦国的民兵惊慌,一战可破,通往长平的道路一旦打开,不仅白起的阻援计划破产,他的3万奇兵陷入夹击之中,赵军也许能扭转颓势。

从苏秦开始,合纵就没有成功的记录,但仍然让秦国恐惧。长平之役,秦军深入晋中腹地,不仅威胁赵国,各国也如芒刺在背,秦国花了很多力气稳住韩、魏,旁观的齐王建和楚考烈王仍然派出了援兵,可惜顿足不前。赵孝成王的最大外交败笔是让郑朱到秦国求和,示弱于人,自乱阵脚,如果采纳虞卿之议,形势尚未可知。

虞卿对当时的形势看得很准,他知道秦国东进,韩国首当其冲,但韩国没种,不可能也没有力量与秦国抗衡;齐国是秦国远交近攻政策的重点,齐王建又事秦唯谨,不能指望;魏国表里山河,自魏惠王以来称雄中原,如今虽然没落,国内有识之士仍然支持合纵;楚国在遭受司马错的浮江攻击后,国力大不如前,但复仇之心从未停止。

秦国一向喜欢玩弄诡计,赵国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人到秦国当庭大骂,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给各国使节看看,同时派舌辩之士分赴楚、魏、燕、齐等国,卑辞厚礼游说各国合纵抗秦。史书记载,秦国当时已有各国合纵成功,马上从赵国撤退的预案,只要合纵一成,长平之围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