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禹将军墓 “打虎将军”赵登禹挥刀夜袭砍日军取918后首大胜

2017-07-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玉祥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玉祥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战斗中殉国。

这是位曾只身捕虎的勇士,人称“打虎将军”。

这员虎将就是著名抗日将领赵登禹,1937年7月,他与佟麟阁将军率部奋勇抗击日军侵略,以身殉国。“为人忠诚勇敢,勤苦耐劳,生得身体魁梧,臂力过人。”冯玉祥将军如此评价这员爱将。

赵登禹自幼家贫,只读了两年私塾,就弃文从武,拜师学艺,他刻苦练功,武艺超群。1914年,年仅16岁的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一次,赵登禹与冯玉祥摔跤角力,他把冯玉祥摔倒三次。排长责怪他不懂事,他却说:“不摔倒,怎定输赢?”冯玉祥哈哈大笑,不仅没责怪赵登禹,还把他收为随身卫兵。

1918年,冯玉祥驻防湖南常德。防区内有座常德山,一次部队执行任务,需翻过山。此前,赵登禹已闻山中有虎伤人,但他依然只身上山,空拳击虎,打得老虎奄奄一息。赵登禹殉国后,冯玉祥特意为他题写:“民国7年的打虎将军”。

日军入侵,“打虎将军”义无反顾投身抗日。

29军军长宋哲元提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等口号,赵登禹深受鼓舞,为弥补枪械不足,部队赶制了一批大刀装备士兵,赵登禹亲自带领士兵演练大刀劈杀要领,提高战斗力。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是长城防线一个重要关口,对确保平津、华北安全至关重要。29军军部经过反复研究,任命赵登禹为长城前线作战总指挥。

赵登禹立即派217团火速前往喜峰口。此时,日军已经占据喜峰口东北高地。增援部队与日军肉搏拼杀,高地几经易手。赵登禹带领109旅将士抵达后,浴血奋战,再次从装备有机枪、大炮的日军手中夺回高地。

3月10日拂晓,日军倾巢出动,向高地猛攻,赵登禹命令将士按兵不动,直到日军临近,战士们一声呐喊,挥动大刀向日军冲去。英勇的将士以简单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搏杀一天,一些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双方均伤亡惨重。

“打虎将军”并非仅有蛮勇。赵登禹见敌我武器装备悬殊,建议应利用近战、夜战出奇制胜,宋哲元批准了他的计划。3月11日夜,赵登禹亲率所部携带大刀和手榴弹,分路夜袭攻击喜峰口日军营地。赵登禹尽管腿上枪伤疼痛难忍,仍拄着木棍,走在部队最前面。

深夜,日军都在熟睡。赵登禹和将士们从天而降,举着大刀冲入日军营房,日军面对明晃晃的大刀,来不及反抗就成了刀下之鬼。赵登禹亲自挥刀上阵杀敌,两口战刀均砍缺了刃口,左腿又负轻伤。此次夜袭砍杀日军铃木旅团1000余人,炸毁大炮18门,中国军队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大刀队一战成名。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加速向华北派兵。7月25日,日军对驻防平津的29军大举进攻。7月28日上午,日军向南苑29军军部驻地发起总攻。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方面指挥官,赵登禹召集各部开会,他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

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29军伤亡较大。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激烈厮杀。这时,部队突然接到后撤到大红门一带的命令。赵登禹的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时被炸毁,他也身受重伤,但拒绝后撤,仍带领部队向日军发起反击。

这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赵登禹的双腿,醒来后,他含泪向传令兵说:“我不会好了,军人战死沙场没什么悲伤的,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惊慌。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儿子为国而死,也算对得起祖宗……”说完就停止了呼吸,时年39岁。

宋哲元得知赵登禹牺牲的消息,失声大哭,他说:“断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

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追授赵登禹为陆军上将。后来,赵登禹和部分29军阵亡将士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西道口,兑现了他那句“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的誓言。1946年,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更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确定赵登禹将军为抗日烈士。

(资料提供: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童曙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