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宝塔重生: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前世今生(图)

2019-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报恩寺和琉璃塔,这座神秘的"中世纪第七大奇迹",在历经数百年后,早已淹没在中华门外的民居之中,只留下一些残存的龟趺.碑座和"宝塔根"."宝塔顶"."宝塔山"等地名.  作为十多年前大报恩寺重修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这样回忆自己与这座古寺的半生渊源:"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就来过这里,当时这里全是贫民区,挤满了狭小的房子,当地的居民把这里叫作‘宝塔根’,地面上还撒落了很多古塔上破碎的琉璃瓦,不少

大报恩寺和琉璃塔,这座神秘的"中世纪第七大奇迹",在历经数百年后,早已淹没在中华门外的民居之中,只留下一些残存的龟趺、碑座和"宝塔根"、"宝塔顶"、"宝塔山"等地名。  

作为十多年前大报恩寺重修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这样回忆自己与这座古寺的半生渊源:"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就来过这里,当时这里全是贫民区,挤满了狭小的房子,当地的居民把这里叫作‘宝塔根’,地面上还撒落了很多古塔上破碎的琉璃瓦,不少居民用这些砖瓦来造房子。"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宝塔重生: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前世今生(图)

1993年,蒋赞初退休。他和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组织了"三人文保小组"。根据他们的调研,大报恩寺的保护和考古研究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居民的拆迁量比较庞大;一个是考古发掘从何开始,真正的塔基到底在哪里。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宝塔重生: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前世今生(图)

"2000年左右,修复大报恩寺的想法再次被提出来,潘谷西更希望能够重建。"蒋赞初回忆,三人同时向省里提议,并陆续开了一些专题论证会。

在这期间,大报恩寺的考古工作开始了,从2007年到2012年, 持续了5年左右。

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史料典籍中对这座皇家寺庙和琉璃塔的许多记载和描述。考古队先后发现了大量的建筑遗址,包括大殿、天王殿、伽蓝殿、观音殿和油库等,这些发现都和《金陵梵刹志》史料上的记载相吻合。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宝塔重生: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前世今生(图)

蒋赞初认为,当时在考古现场出土的两米见方的大殿柱基,恐怕是明朝时期最大的。

按照当时的礼制,寺庙大殿柱的尺寸不能超过皇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而建于明朝的故宫,大殿柱基都是一米四到一米六之间。可以想象,这座皇家寺庙的规格有多高。

考古中油库遗址的发现,也证明了史书对于大报恩塔的文字描述是正确的,大报恩寺塔在晚上确实有142盏夜明灯同时点亮,光灿夜空。

"考古队最希望找到的,还是大报恩塔塔基下的神秘地宫。"夏维中说。

地宫是为埋藏"舍利"(佛教高僧遗体火化后的遗存物)在塔基下建的地窖。最初只是将放有舍利的宝函直接埋于地下,以后逐步发展为建地宫放置宝函,唐代以后的佛塔都建有地宫。 

史料记载,大报恩塔下也有地宫。既然这座大报恩塔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所建,那么朱棣会不会也在地宫中放置一些宝物呢?

江苏省作家薛冰曾在其作品《家住六朝烟水间》中引用史料称,在大报恩塔中,永乐皇帝朱棣确实摆放了不少"宝贝":夜明珠、避水珠、避风珠、宝石珠、避尘珠各一颗,以躲避风雨雷电和刀兵。还有明雄一百斤,茶叶一石,黄金四千两,白银一千两,永乐钱一千串,黄缎两匹,地藏经一部,阿弥陀佛经、释迦佛经、接行佛经各一部。除宝珠置于塔顶,余物都藏在塔底地宫。

为了尽快找到地宫所在,考古队在大报恩寺遗址里布下探方进行勘探工作,考古队员先后在一座井中发现了众多金银铜质地的佛像和一些佛教用品。 

令考古队感到吃惊的是,在大报恩寺周围,还分布着一批排列有序的土坑和砖室墓,年代从东汉晚期到东吴时期。

在整个遗址的最高处,就是当时明代的宝塔山,在宝塔山的宝塔顶位置,考古人员终于发现了塔基和地宫。 

2008年7月17日,考古人员打开了这座千年地宫。

"通过考古发掘,我们才认识到地宫的年代比我们的想象的明代要早很多,这个地宫是宋代始建的。"大报恩寺考古队长祁海宁说。既然是宋代的地宫,那些关于朱棣在此埋藏宝贝的传说,自然都是子虚乌有。

考古队发现,地宫之内,从上到下以一层石块、一层夯土的方式有规律地填充并夯筑,共有39层。在第26层之下,离地表大概4.2米的深处,队员们发现一块边长约0.9米,厚约0.25米的方形覆石,位于地宫的中心。

在覆石之下,露出了一个方柱状的石函。石函的一侧, 刻着长篇铭文,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鼓舍利石函记"。根据铭文的记载,这座地宫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地宫中埋藏了一座七宝阿育王塔,塔内封存着自东晋长干寺流传而来的10颗佛祖真身舍利。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根据铭文的记载,七宝阿育王塔的银椁内,还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顶真骨。

根据铭文所说,石函打开后,就是一层铁函,里面则是七宝阿育王塔。

石函被打开的当天,铁函在全副武装的警察保护下,被运送至南京市博物馆地库内。 

人们猜测,铁函打开后,绝对会是考古界的一次"惊天大发现"。

"塔王"现身

2008年11月22日下午,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在埋藏千年之后,被工作人员从铁函内"请出"。

考古专家解开了包裹在塔身上的丝绸,造型精美的阿育王塔露出真身。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发掘出土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高1.1米、宽40厘米,总重50公斤,是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最大规格的阿育王塔,堪称世界阿育王塔之王。 

历史上诸多关于大报恩寺地宫和佛舍利的传说,再次浮现出来。

据记载,中国最早供奉舍利的佛塔,就是孙权在南京为高僧康僧会所建的建初寺内的阿育王塔。而后,北宋初年,可政大师恢复长干寺,建真身舍利塔。一直以来,人们都猜测,大报恩寺的地宫里,一定供奉着佛舍利,但是没人想到,这里供奉的竟然是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

七宝阿育王塔内银椁底部所刻的铭文,明确记载了佛顶骨舍利的来源为北宋高僧施护的捐赠。

根据史料记载,980年,施护从阿富汗地区来到中国传法,虽然没有他曾带佛顶骨舍利来华的明确记载,但是宋初有相当一批天竺僧人和使节先后来华,多次进贡佛舍利。

西域进贡的这些佛教圣物来华后,首先被收入宫廷,其后又经由各种途径陆续流出至各大寺院。

大报恩寺的地宫建于北宋长干寺期间,所以这个地宫所供奉的佛顶骨舍利,极有可能也是从宫廷中流出,经由施护捐献给长干寺。

大报恩寺的佛顶骨舍利,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块佛顶真骨。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的发现,在佛教界和考古界,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这个地宫里,考古学家还出土了一大批北宋时期的珍宝,主要分为几大部分:

一是瘗藏容器。地宫里发现一整套的瘗藏容器,最外面的是石函,然后是铁函、七宝阿育王塔,然后两套金棺银椁,还有漆函、水晶瓶,这样一整套各种材质的瘗藏容器是非常珍贵的文物。

二是大量的北宋丝织品,很多丝织品上面还有当时建造这个寺院的主事者可政大师写的发愿文。

三是大量北宋时期的香料和香具,有檀香、沉香、乳香,还有香薰、净瓶、香瓶、香匙等一整套的香具,这也是考古史上非常罕见的文物。

最重要的,当然是七宝阿育王塔里的佛舍利。

大报恩寺遗址入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除了这一殊荣,它还创造了一项纪录——南京考古史上出土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文化遗址。大报恩寺遗址出土文物被定为一级品的多达16件, 地宫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宝富矿"。

玻璃宝塔

在发现地宫和佛舍利塔7年以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向民众开放,一座钢加玻璃结构的新塔,重新矗立在地宫塔基之上。

见过此塔的人,经常会对一个问题感到疑惑:为什么建筑师们没有选择复建一座琉璃塔,而是修建了一座现代风格的玻璃塔?

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公室里,作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项目负责人之一,韩冬青向记者展示了大报恩塔的设计模型。

"这个玻璃结构的设计方案,并不是最初的方案。"韩冬青说。"最开始的设想是复建大报恩寺和琉璃塔,随着考古工作的一步步推进,尤其是宝塔地宫的发现,整个设计方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重建变成了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作为大报恩寺承建和运营者的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田军,向记者简单讲述了方案的变化过程。

2002年初,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南京古都学会与南京秦淮区人民政府联合起草了《重建金陵大报恩寺塔寺方案》。2007年,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启动大报恩寺项目,准备琉璃塔的重建工作。

正在人们翘首以盼琉璃塔重现之时,2008年,考古人员从大报恩寺前身宋代千禧寺地宫内出土了佛顶真骨舍利、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珍贵文物和佛教圣物,在海内外引发极大轰动。

"项目定位随即由‘重建大报恩寺及琉璃塔’调整为‘建设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田军说。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的"最小干预、原真性与可识别"原则,若重建琉璃塔,则建筑荷载太大,必须开挖基础,势必会对千年地宫造成破坏。

"即使在原址重建新塔,也不能再做琉璃塔,否则将造成历史信息混乱。"韩冬青解释说。

事实上,大报恩塔在明代修建时并没有准确的测绘资料,只留下一些画作为参考。

"每幅画的尺寸都不一样,虽然可以从文字描述中了解琉璃塔的技术特点,却拿不到准确资料,所以现在也做不到完全复建。"韩冬青说。

田军提到,现代琉璃技术,因为材料不同、工艺不同,也很难做出和过去一模一样的琉璃件。

为了保护塔基和地宫,设计团队最终选择了钢结构加玻璃的技术手段,来代替老塔"砖加琉璃"的结构。

"我们用八组钢构桅杆形成竖向结构支撑塔身,这个结构最大的好处是轻,不会对塔基和地宫产生影响。"他说,毕竟新塔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护地宫遗址。

用玻璃结构主要是考虑到新塔要"透",这是一种以虚喻实的艺术手法,琉璃塔是彻夜通体透明,到了晚上,僧人把油灯点亮,塔壁有贝壳做的窗户,灯光能够透过去。但是,现在的城市背景亮度要远远高于明代,要想让新的大报恩塔仍然成为地标性的建筑,夜晚的灯光亮度必须大大增加。

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建筑师选择了用通透的玻璃材料做塔身。

报恩新塔的设计和建造,不仅仅是对建筑艺术的挑战,更是遗址保护方式的一种新的尝试。

就在上个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官网首页以大篇幅报道了这座新建的大报恩塔,极尽溢美之词。

从琉璃塔到玻璃塔,大报恩塔脱胎换骨,变了模样。但是几百年过去,无论大报恩寺琉璃塔在与不在,变与不变,它始终是中国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深深地植入西方人的"东方印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