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书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从黄帝开始写?

2018-1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共294卷,起于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终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历史.作者是司马光,<宋史司马光列传九十五>载:"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资治通鉴评书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从黄帝开始写?司马光因在神宗年间,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上书请求离朝.从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共294卷,起于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终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历史。作者是司马光,《宋史司马光列传九十五》载:“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资治通鉴评书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从黄帝开始写?

司马光因在神宗年间,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上书请求离朝。从此闲居洛阳达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和门人弟子开始了一个漫长编纂编年体史书的历程。历时十九年,终于完成这部皇皇巨著,上书神宗皇帝,神宗看了后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起书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评书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从黄帝开始写?

来源:文/轻舟侃历史

这部史学巨著和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合称“史学双壁”。《史记》是从轩辕黄帝开始写起的,那资治通鉴为什么没有从这个时期写起,而是从春秋时期晋国的分裂开始写起呢?《资治通鉴》开篇,司马光说了这样一句话:“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资治通鉴评书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从黄帝开始写?

这段话的意思强调的是礼法的重要,也就是说,天下的百姓都要受到天子一人的统治,统治要有序,天子统三公........卿大夫治士庶人。而天子自毁礼法是从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的,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403年,威烈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就是周天子同意韩、赵、魏三国的诸侯地位。韩、赵、魏三股势力之前就有独立的野心,他们三家联合起来灭掉了智伯,势力强大起来,分裂了晋国。晋国是周朝的嫡系封地,即周武王的第三子唐叔虞的封地,后来晋国的卿大夫韩氏、赵氏、魏氏因为战功而地位显赫,慢慢开始蚕食晋国。

此时的周天子已经势力衰微,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不得已,自毁礼法和等级秩序,承认韩、赵、魏的诸侯地位。

北宋政权和北方大辽对峙,契丹族不断南下侵略,宋朝廷实行屈辱的求和政策,每年给辽进贡岁币和马匹等。使得北宋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积贫积弱。国内起义不断。王安石面对衰弱的王朝,大胆实行变法,保守派司马光极力反对。司马光主张,祖宗之法度不可以更改,名分不可以丧失,礼法不可以缺失。一个国家要强大,主要在于一个国君如何用人。《资治通鉴》这部书就是教帝王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是一部帝王教科书。

所以,《资治通鉴》开篇,不写那些过于遥远的历史,而是从晋国分裂开始,晋国分裂是乱从腹中起。一个帝王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防止内部造反和祸乱,端正君王的礼法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