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讲资治通鉴 听张国刚讲《资治通鉴》

2017-09-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史记>与<通鉴>代表中国两种不同的史学传统.<史记>讲求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要探索的是天人.古今的规律;而<通鉴>着重的是家国兴衰,关注的是民生休戚,提供历史经验,对后人的借鉴.虽然古代规律的探讨和经验的总结,比较较程式化,但今天依然意义非凡,大可帮助后人探求家国兴衰的规律,借鉴历史经验,小亦可以探讨具体的人事和制度上的得失.二.史学在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中国的学术体系,经史特别重要.经,讲修身治国的治国理

一、《史记》与《通鉴》代表中国两种不同的史学传统。《史记》讲求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要探索的是天人、古今的规律;而《通鉴》着重的是家国兴衰,关注的是民生休戚,提供历史经验,对后人的借鉴。虽然古代规律的探讨和经验的总结,比较较程式化,但今天依然意义非凡,大可帮助后人探求家国兴衰的规律,借鉴历史经验,小亦可以探讨具体的人事和制度上的得失。

二、史学在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中国的学术体系,经史特别重要。经,讲修身治国的治国理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史,则是重操作,讲求经邦济世,通权达变和守正出奇。中国人看问题都是从历史的逻辑出发。历史就像棋谱,后人读史就像棋手参研历代棋谱,以总结经验应对当下。

三、中国传统历史思维的现实意义,可以用“违经合道”来概括。历史条件在当下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经”所讲的很多内容已经显然不适合当下,但“史”却永远在那里,亘古绵延。曾国藩认为,《资治通鉴》“穷物之理,执圣之权”,通权变,讲操作,也就是执中用权,根据现实调整思路,这对当下我们——无论是领导干部的具体领导、规划工作,还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涉及的人事问题——都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