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年龄 年度盘点 | 沈琳教授:2015年胃肠间质瘤二线、三线治疗新进展

2017-05-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靶向治疗的应用和国内外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策略在10年间发生了改变,一些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也正在开展中,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针对它的研究仍是"冰山一角",许多临床及基础问题仍有待解决,如耐药.局部进展后的治疗及复发.转移性GIST的治疗等.CCMTV-临床频道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为我们解析2015年GIST临床中较为热点的进展.嘉宾: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沈琳教授辅助治疗的最新长期随访结果对GIST 一年和三年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以往研究

随着靶向治疗的应用和国内外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策略在10年间发生了改变,一些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也正在开展中,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针对它的研究仍是"冰山一角",许多临床及基础问题仍有待解决,如耐药、局部进展后的治疗及复发、转移性GIST的治疗等。CCMTV-临床频道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为我们解析2015年GIST临床中较为热点的进展。

嘉宾: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沈琳教授

辅助治疗的最新长期随访结果

对GIST 一年和三年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以往研究显示无进展生存期有所延长,但对总生存期的影响不大。最新7.5年的长期随访显示,高危GIST患者口服伊马替尼3年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总生存。这与现有的治疗模式一致,对于GIST特别是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依然推荐术后口服伊马替尼3年。

CSCO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的几位年轻研究者对国内中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中位患者术后辅助治疗3年可以看到很好的生存获益。

GIST二线治疗方案

在GIST二线治疗方面,众所周知国际上有两种选择,伊马替尼常规剂量治疗失败后,一种选择是用舒尼替尼作二线治疗的更换;另外一种是提高伊马替尼剂量。我们并不知道哪些患者采用哪些更好,初步研究显示对于外显子11点突变或插入突变的患者适合提高伊马替尼剂量,可获得获益,而舒尼替尼适应的患者与基因突变无相关性。

但是对于依马替尼剂量增加可能无效的患者或其他基因缺失或突变的患者选择舒尼替尼对于延长疾病的稳定期有效。

GIST三线治疗选择的最新研究

GIST三线治疗的选择方面,既往我们使用瑞格非尼、索拉非尼,但最近我们有了新的选择即帕唑帕尼出,帕唑帕尼针对舒尼替尼及伊马替尼失败的GIST患者仍能获益,特别是外显子17、18突变的患者疗效尚可,仍需要不断探索。

深度基因检测可在GIST中发现非目标点突变

精准医疗方面,GIST已经走在其他实体瘤前面,因为其本身就是根据C-KIT、PDGFR基因突变选择药物。我们知道,二代测序一直在实体瘤中探索,也看到了其前景。二代测序可以发现一些未知或者非目标的点突变,全序列检测可以看到之前不太关注的点突变的状况。

我们单中心的研究发现有5%~15%常规一代测序未发现的位点突变或者特殊类型的突变,这些突变对伊马替尼或其他的靶向药物治疗反应各自不同。这方面的探索刚开始,我们仍要进一步关注二代测序或者进一步精确深度的基因突变检测,相信对未来疾病治疗会产生影响。

不可手术GIST的综合治疗

已经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或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肿瘤患者如何进行综合治疗,如全科干预问题、微创与传统手术对比等问题,这方面在国际上进展不大。GIST患者在国内数量较多,很大一部分中国专家热衷于研究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希望通过综合治疗使这部分患者能够长期控制肿瘤或达到无瘤生存,然而非常遗憾今年这方面进展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