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画漫画 叶浅予:现代漫画的奠基人 舞蹈速写的开拓者

2019-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六百多年前,游遍了名山大川的大画家黄公望,结庐隐居于富春江畔,勾画了旷世绝作"富春山居图"."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富春江是一代画坛宗师叶浅予的故乡,"富春江山水哺育了我,我愿描绘一幅新的富春山居画卷.叶浅予画漫画 叶浅予:现代漫画的奠基人 舞蹈速写的开拓者"后来,他历时五年,三易其稿,于1980年终于完成了鸿篇巨制"富春山居新图",画卷全长15米,以春夏秋冬为序,借树山雨雪为间隔,从春天的杭州六和塔.钱塘江大桥,

六百多年前,游遍了名山大川的大画家黄公望,结庐隐居于富春江畔,勾画了旷世绝作"富春山居图"。"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富春江是一代画坛宗师叶浅予的故乡,"富春江山水哺育了我,我愿描绘一幅新的富春山居画卷。

叶浅予画漫画 叶浅予:现代漫画的奠基人 舞蹈速写的开拓者

"后来,他历时五年,三易其稿,于1980年终于完成了鸿篇巨制"富春山居新图",画卷全长15米,以春夏秋冬为序,借树山雨雪为间隔,从春天的杭州六和塔、钱塘江大桥,连着富阳的鹳山、桐庐的梅蓉,风雨行舟之后,转入夏日的桐君山,再到秋日里的七里泷,再到山林雪景,在三江交汇处,又见春意盎然的梅城,与卷首杭州春色遥相呼应。

"由于她的启发,喜爱造型的细胞在我身上发了芽"

杭州桐庐人叶浅予,以漫画、速写、舞画"三绝"享誉中国当代画坛,然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没有经过正规的造型基础训练,我的造型技能,是从美术职业生涯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但他凭着天分和努力,最终成为中央美院的教授、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叶浅予生于1907年,属羊,家里人便叫他阿羊。阿羊的爷爷办过私塾,父辈经商做生意。离家几十步远有一座庙,每逢节日,庙前戏台上常演庙台戏。有位比他大10岁,爱剪纸的表姐胡家芝,会剪一些戏中的花旦给阿羊玩,他便跟着学,还扩而大之,剪一些宽袍大袖的老生和穿战袍的武生。

"大表姐胡家芝是我的艺术引路人,是我的启蒙老师。"叶浅予后来回忆说,"由于她的启发,喜爱造型的细胞在我身上发了芽。"胡家芝后来也是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进行剪纸创作100多年,非常长寿,享年116岁。

阿羊读小学,最喜欢上图画和手工课,还在石板上画经常看到的农民舞着龙马灯进城敬神之类的东西,并乐此不疲。严格说来,叶浅予学画始于在杭州读盐务中学时期。"中学里开设的图画课一星期只有一次,不过瘾,一有空就站在图画老师窗外看老师画。

老师发现我这个小画迷,就吸收我参加他的课外图画小组。"教叶浅予写生的楼老师,每逢星期天,就带着他们几个爱画的学生到西湖去画水彩风景。当时叶浅予16岁,刚开始站在大自然面前写生,吓得不知所措,只好站在老师画架后看他画,真正意义上学画就这样开始了。

18岁的时候,父亲经商破产,叶浅予休学了,不得不自谋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广告,说三友实业社招考。叶浅予灵机一动,用心仿照报上的广告,画了穿一身三友实业社新创制的"自由布"的女装广告画寄过去,果然顺利应聘,从此便在上海开始了职业艺术生涯。

经理看到叶浅予能画画,调他到广告室去画广告,其间他试着画漫画向报刊投稿,画的都是社会小讽刺,还经常被采用。一年之后,他进入了中原书局,为教科书画过插图,给一家印染厂画过一阵子花布图案,给一家剧场画过一堂布景,后来就开始了他的成名之举——画漫画。

"漫画细胞在我的肌体和血液中,王先生就是我,我就是王先生"

以前大凡表现政治讽刺、社会形态的画,或称谐画,或称笑画,或称滑稽,或称诙谐,没有统一名称。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丰子恺发表诙谐的社会心态画,自称为"漫画",说是从日本移植过来的,可称为漫画在中国的发端。

叶浅予将平时所见所感画成漫画,向新出版的《三日画报》投稿,其中一幅,画了一个裸体的跳舞女郎站在一枚两毛钱上,名为"两毛钱饱眼福",嘲讽在西洋镜里解馋的观众。画报主编张光宇当即发表该作,还约见了叶浅予。张光宇,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滩上的漫画风云人物,是中国漫画史上第一个"漫画协会"——漫画会的核心人物。

他是叶浅予的漫画领路人,还培养了黄文龙、鲁少飞等一批漫画家,鲁少飞后来发现并提携了华君武、廖冰兄等一代漫画大家。

张光宇慧眼识珠,鼓励叶浅予继续投稿,指引他走上漫画之路,不时地出题目、出主意让他画。刚满18岁的叶浅予,还先后认识了活跃在上海漫画界的知名人士黄文农、王敦庆等。后在张光宇的帮助下,叶浅予到《三日画报》做助理,画版样、排版面、跑印厂,学到了编画报的扎实基本功。

1928年,刚创办的《上海漫画》为了吸引读者,欲仿效上海的一份英文日报引进的美国长篇连环漫画"怕老婆的故事",创作一部中国的漫画长篇。编辑部商量由年轻肯卖力的叶浅予来承担,王敦庆说名字就叫"王先生",可以随便做文章,还设定主角形象为:瘦长条、尖鼻子、两撇小胡子,像个久住上海的乡下财主;他有个矮胖太太和一个爱打扮的女儿,朋友小陈是个富家子弟,小陈的老婆是个凶神恶煞的小市民。

这五个角色各具性格,关系微妙。

"王先生"每周一幅,一幅四至八格,每幅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主角王先生的身份随主题变化,有时是受欺凌的小人物,有时又是欺凌他人的无赖,让人同情,令人生厌。到了1930年前,叶浅予为《晨报》创作了"王先生别传",题材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活跃,"王先生"和"小陈"逐渐成为上海滩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

后来,叶浅予在南京开辟"王先生到农村去",还在天津《庸报》开辟专栏,每周发表一套"王先生北传"。叶浅予曾在回忆"王先生"的创作时说,"漫画细胞在我的肌体和血液中,在上海的十年中,无疑居于主导地位。"

1930年代的上海滩,最有名气的人非"王先生"莫属。"王先生"连环画由800组小故事组成,也是中国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公司将王先生搬上银幕,改拍电影达到11部。"王先生"系列,横跨十年之久,历时之长,影响之大,唯有张乐平的"三毛"可与比拟。

有人曾问叶浅予,是什么触发了灵感创造出这么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典型,叶浅予的回答是:"我把自己的灵魂融化在王先生的个性中,王先生就是我,我就是王先生。"

"中国此时倘若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的大时代之来临了!"

除了"王先生"系列,叶浅予的漫画著名的还有"小陈留京外史""战时重庆""天堂记"等,其画法还有所变化,逐渐向现代速写漫画过渡。其实在1933年之前,叶浅予只是凭记忆和想象起稿造型,直到墨西哥漫画家柯佛罗皮斯访问上海。

叶浅予在陪同中,发现他身上经常带着小本本,记录他在旅行中所见的各种形象,作为创作素材。从此,叶浅予也拿起了速写本,做到本不离身、笔不离本,时刻记录对象的特征,运用到所要创作的丑角形象"王先生"中去。

由于长期在生活中画速写,也让叶浅予对形象思维保持着敏感,也发展出一种属于叶浅予的"速写漫画"。他在南京茶馆,观察进进出出的三教九流任务,琢磨他们在想些什么,将干些什么,把他们画出来,写上标题或题上几句话,借以反映某些社会面貌。

有一幅速写,画着一个提鸟笼的茶客,在聚精会神地看海报,题词说:"他有块小小地皮,坐落在国民政府后面,所以很注意时局,是否将有变化。"还有一幅画一个看相先生,题词说:"他知道别人的命运,但是不知道自己的夜饭在哪位茶客的口袋里。

"这样题材的速写,已逐渐过渡到通过一些独立形象直接反映社会问题了。叶浅予说,"每一幅画配上一句俏皮诙谐的话,点明形象所反映的人物性格或社会面貌,既是速写,又是漫画。"如"战时重庆"有一百多幅速写漫画,几乎都是速写的漫画或漫画形式的速写,都是他生活的经历和表现。

1940年代,叶浅予到贵州苗区写生,老在琢磨如何表现苗区自然而朴质的美丽生活。显然不能用"战时重庆"的漫画速写方式,可他惯于使用夸张变形之笔,面对着如此美妙的情景,却不知从何下手描绘,最后的速写是美丑杂陈,真伪交错。不久,叶浅予还去印度采访写生,最大的收获是观赏了印度戏剧歌舞,这也对后来他的中国舞蹈人物画起了重要作用。

1945年秋,叶浅予在参观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画展后,决定去成都向张大千学习画国画,以国画来描绘速写漫画不能完成的美好物事。十多年前他们就相识,叶浅予在张大千画案旁站了一个多月,学了许多用笔用墨之法、重复勾画线之法、衬底渲染之法,等等,至于人物造型、构图章法,更是当面示范。

叶浅予画了两幅印度舞蹈人物让张大千指点,谁知张大千却反过来借用画稿,改用敦煌壁画的造型方法,画就了两幅张大千风格的印度舞蹈人物。叶浅予认为,张大千这样做,一则觉得印度舞姿很美,可为其仕女图做借鉴;再则张也是就叶的笔墨造型特点,为叶做绘画示范。从中可见两位艺术家虚心好学的精神风范。

1947年,叶浅予从美国回来,接受徐悲鸿的邀请,到北平艺专任教。徐悲鸿对叶浅予非常欣赏,曾说,"中国此时倘若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的大时代之来临了!"从此,这个从未进过美术学院、靠自学成才的画坛"草寇"叶浅予,"王先生当教授"走上讲台,在中央美院任教长达36年之久,一直坚持着创作人物画,教学互长,专研中国画的规律,创作了许多艺术精品,如"延边鼓声""快乐的罗索""夏河之秋""婆罗多舞"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创作人物画的画笔没有放下,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画完了两个舞蹈人物的长卷。

1995年5月9日,漫画界的一代大师,中国人物画坛的一代宗师,杰出的速写、舞蹈人物画家叶浅予与世长辞,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