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被南开婉拒门口是怎么回事

2018-10-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伯苓作为南开的主要创始人,一生根基系于南开系列学校,世人都称他为"南开先生".那么张伯苓被南开婉拒门口的这种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在张伯苓晚年时,想要去参加南开中学的一次校庆典礼,却被拒绝进入,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仔细地研究一下张伯苓被南开婉拒门口的故事.张伯苓被南开婉拒门口是怎么回事张伯苓照片1950年10月16日的晚上,一位来自南开中学的老师夜访了张伯苓的家,不过他是来找张伯苓的第三个儿子张锡祚的.他来到张伯苓的家后,就拉着张锡祚去一旁谈话,谈话的内容主要就是让校长张伯

张伯苓作为南开的主要创始人,一生根基系于南开系列学校,世人都称他为“南开先生”。那么张伯苓被南开婉拒门口的这种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在张伯苓晚年时,想要去参加南开中学的一次校庆典礼,却被拒绝进入,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仔细地研究一下张伯苓被南开婉拒门口的故事。

张伯苓被南开婉拒门口是怎么回事

张伯苓照片

1950年10月16日的晚上,一位来自南开中学的老师夜访了张伯苓的家,不过他是来找张伯苓的第三个儿子张锡祚的。他来到张伯苓的家后,就拉着张锡祚去一旁谈话,谈话的内容主要就是让校长张伯苓不要去参加明天的校庆了。

张伯苓被南开婉拒门口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早上,外面下着毛毛细雨。张伯苓就准备穿上雨衣前往学校参加校庆。张锡祚看到后,上前对对父亲张伯苓说:“爸爸,外面下雨了,要不您还是别去了吧,再说他们也不怎么回应您啊。”张伯苓也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就慢慢脱下雨衣说:“好,既然下雨了,那就不去了吧。”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张伯苓其实在强装镇定,内心其实十分难受。而没去参加南开中学的校庆这件事,也成为了张伯苓一生当中的遗憾。

张伯苓被南开婉拒门口是怎么回事

那么为什么张伯苓会被南开婉拒门口呢?原来是因为在1948年的时候,张伯苓曾经出任过国民政府考试院长一职。这就使张伯苓这样一位纯正的教育家沾染上了政治的味道,变得没有那么纯粹了。而且当时皖南事变中,张伯苓的暧昧不明确的态度,让人觉得不舒服。总之就是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张伯苓才没有去成这一次南开中学的校庆。

张伯苓教育思想

张伯苓一生都专注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那么张伯苓教育思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的了解一下张伯苓教育思想。张伯苓一生中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小学等一系列南开的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张伯苓照片

张伯苓当初曾说:“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因为这句话张伯苓被尊为“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当然张伯苓自己也正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在办学期间十分注重体育运动。这就是他第一个教育思想:注重体育教育。

张伯苓认为,强国必先强身。近代的中华民族患有五种病,分别是“愚、弱、贫、散、私”,而其中的“弱、散、私”都是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根治的。当时创办南开系列学校时,张伯苓的资金本就很紧张,但是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没有吝啬,甚至是不遗余力的大量投入,可见其真的是十分注重体育运动。

第二个教育思想:注重智育教育。张伯苓在家馆中执教时,就已经大胆革新,不再一味的教育学生四书五经,而是大力的宣传西方文化,开设“算术”、“自然科学”等理工科类的课程。在后来创办了南开中学之后,也是开设了许多理工科类的课程。

第三个教育思想:注重德育教育。张伯苓认为教育不能仅局限与传授书本上的东西,应该要特别着手于每一个人的人格教育与道德教育。而张伯苓所认为的德育之首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一个学生想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必须要有爱国之心和爱国之力。

这就是张伯苓教育思想。

张伯苓的四个儿子

张伯苓和夫人王淑贞一共生了八个孩子,其中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最后只有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张伯苓的四个儿子分别是张锡禄、张锡羊、张锡祚和张锡祜。这四个儿子个个英俊挺拔、高大威猛,被人家戏称为张家一门四虎,可是了不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张伯苓的四个儿子。

张伯苓一家合影

张锡禄,张伯苓长子。1901年出生,后改名为希陆。中学时就读于父亲所创办的南开中学,并没有因为父亲是校长就放松学习,反而更加的勤奋努力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在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了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响应反帝爱国的活动。之后,赴美留学,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的数学系。毕业后,又去了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继续学习数学。此后,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数学的教学与研究。1988年,在北京因病去世。

张锡羊,张伯苓次子。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在南开大学毕业后,替父亲与一些学者一起前往四川等地选择南开学校的新校址。1946年下半年,任天津市公用局局长、电车管理处处长。

张锡祚,张伯苓三子。也是毕业于南开大学。与张锡羊一样,记载也不是很多。有关于他的资料大多都是回忆父亲张伯苓创办南开的相关事件。

张锡祜,张伯苓四子。1911年出生于天津。张锡祜是一位抗日烈士,身高达二公尺有余。九一八事变后,弃学投军,考入中央航校,成为一名空军。淞沪战役中,飞机失事后壮烈殉国,年仅二十六岁。

少帅里张伯苓的演讲

张伯苓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她出生于1876年4月5日,天津人。张伯苓出生于一个秀才家庭,是在东方最早的奥运会提倡者。在电视剧《少帅》中,《少帅》张伯苓的演讲对张学良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伯苓照片

1892年,张伯苓16岁的时候,进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在航海驾驶班里,张伯苓是最好的学生,每次考试他都名列前茅,因此,严复的思想对张伯苓影响很大。1894年,完成了堂课的张伯苓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翌年2月,北洋水师覆没后,张柏林满怀激愤返师归,9月作为北洋水师学堂第五届学生毕业。

由于北洋水师覆没,没有了船,张伯苓只能县局在家,一年后的冬天张伯苓与宜兴的一安氏女子成婚,但安氏患有痨疾,仅仅结婚了五天便去世了。

1987年起,张伯苓服务于海军。自甲午战争战败后,清廷派大员去山东办理接收和转让手续,张伯苓也在前往之列。在船到威海的第一天,将日本的太阳旗降下,换上了我们中国的黄龙旗,但在第二天,黄龙旗便变成了英国的米字旗。目睹这场““国帜三易”的接受和转让仪式的张伯苓气愤填膺,认为海军报国无望,从威海回来后便退了役,回天津执教于家庭。

1903年,张伯苓在暑假的时候航海东渡,见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盛况,深受启发,在日本细心考察了4个月。回国后决定成立中学,将严、王两馆合并,成立了“私立中学堂”,从此他成为了学堂的学监。

1916年,张伯苓在东北考察,应东北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发表了《中国不亡有我在》的著名演讲,就是这篇《少帅》张伯苓的演讲,触动了恰好听到演讲的张学良,让他决心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