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背后评价 杨澜两段婚姻背后的故事(组图)

2018-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6年杨澜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女大18变,杨澜变成了气质美女.1990年决<正大综艺>全国招聘主持人.当时的杨澜并未意识到这次机遇对她今后人生道路的巨大影响,但这个清纯自然的长发女孩出现在<正大综艺>中的时候,她清脆悦耳的声音和纯真的学生气息使她备受瞩目,迅速走红,杨澜一夜之间成为中国备受瞩目的主持人.婚姻背后评价 杨澜两段婚姻背后的故事(组图)杨澜的第一个主持搭档姜昆杨澜最早的搭档是姜昆,姜昆对杨澜的评价是:"杨澜有主持天分,干电视这行干对了."那时

1986年杨澜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女大18变,杨澜变成了气质美女。1990年决《正大综艺》全国招聘主持人。当时的杨澜并未意识到这次机遇对她今后人生道路的巨大影响,但这个清纯自然的长发女孩出现在《正大综艺》中的时候,她清脆悦耳的声音和纯真的学生气息使她备受瞩目,迅速走红,杨澜一夜之间成为中国备受瞩目的主持人。

婚姻背后评价 杨澜两段婚姻背后的故事(组图)

杨澜的第一个主持搭档姜昆

杨澜最早的搭档是姜昆,姜昆对杨澜的评价是:“杨澜有主持天分,干电视这行干对了。”那时候,都是杨澜开始说一个话题,然后姜昆在后面补充,两个人一交一替的用语言把节目贯穿在一起。姜昆的主持当然以幽默为主,而杨澜的主持却以机敏、内秀、清晰、纯情为主。这种相声演员和主持人搭档的组合迅速风靡全国的。

婚姻背后评价 杨澜两段婚姻背后的故事(组图)

赵忠祥杨澜开创老少配主持风格

但杨澜在中央电视台最成功的主持搭档应该说还是赵忠祥。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年轻女主持和一个上了岁数的男主持搭档主持的经历。杨澜和赵忠祥开创了这样的先河。杨澜的女学生气质和赵忠祥渊博的学者气质相得益彰。是中国主持人至今为止最成功的男女搭档之一。从 1990年到1994年初,杨澜主持的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前200期间该节目受到国内观众一致喜爱,收视率保持领先。

婚姻背后评价 杨澜两段婚姻背后的故事(组图)

不久杨澜就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主持人。杨澜的成功让她成为当时中央电视台唯一能够和红遍半边天的倪萍有得一拼的女主持人。和倪萍的亲切朴实如同邻家大姐的主持风格不同,杨澜凭借她的知性主持风格闯荡电视行业。

揭杨澜两段婚姻背后的故事

贵人相助离开央视出国深造

1993年底,正大集团(《正大综艺》的主办单位)总裁谢国民给了杨澜一个惊喜。1993年的时候,谢国民先生到大陆来,杨澜和他一起吃饭,他对杨澜说:“杨澜我觉得你应该到国外去学习,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主持人。

”杨澜当时没有认真,开玩笑说:“先生我去留学的话,《正大综艺》岂不是没有主持人了?”谢他很认真地回答杨澜:"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杨澜不解的问:“谢先生您需要我们怎么回报您呢?是不是回来为您工作?”谢先生说:“你也不是我第一个赞助去留学的年轻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这就是你对我的回报。

”如果说杨澜有今天的成功,谢先生功不可没。因为出国深造在杨澜的人生轨迹中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件大事。

这张照片就是杨澜出国前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杨澜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之后她在美国不仅学习了世界最先进的电视文化,归国回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采编播一提的属于主持人自己的品牌节目《杨澜视线》。

杨澜的甜蜜爱情

更重要的是,杨澜在美国认识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吴征。应该说吴征不仅仅只是杨澜的丈夫,更多的时候两个人是知己、是有着共同追求的是战友。阳光卫视就是两个人心血的结晶。

这是杨澜2000年8月的照片,她已经怀孕在身。一个女人最幸福的时候莫过于此。

揭杨澜两段婚姻背后的故事

孩子成了杨澜人生的牵挂,也成为杨澜工作之外,最大的乐趣。

这就是杨澜,一个事业家庭都美满的成功女性。很多女人都幻想成为杨澜,因为她大踏步前进的事业,因为她甜蜜的爱情和家庭……记得杨澜的第一本自传叫《凭海临风》,杨澜的成功正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国民素质提高的一个缩影。

杨澜:成功的秘密

杨澜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做。当年的激流勇退后,人们似乎才真正开始记住她。舍得放弃的人自然收获更多。如今,身着套装、淡定微笑、出没于名流社会的杨澜成了职业女性的典范。

杨澜的起跑线

上中学时杨澜并不是那种聪慧过人的女孩。她颇为自诩的是:考试时基本分上她从来一分不丢,地理历史这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随便问哪道题,她马上就能说出是在哪一页上。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没一样不是完成得仔仔细细。

上大学后的杨澜骨子里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那时好多同学听力能得A,杨澜老是得A-,B 什么的,这让她非常苦闷,每天晚上都在日记里写上:明天开始我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定要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听力提高上去。但是第二天一上听力课,还是听不懂。半年多之后,杨澜的听力慢慢上来了,她才恢复了信心。她说:“我很羡慕周围生活中一些棱角更分明、更有创见和个性的人。”“我经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才华和极端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