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之涛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为什么会在淝水之战中一败而溃?

2019-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前秦是第一个完全统一北方地区与巴蜀地区的非汉人政权.它在短促的半个世纪内始终无法名正言顺地利用[汉王朝]的各种名号(官号.爵号.将军号)组织起一个真正[汉制化]的高效统治体制.前秦政权始终徘徊在部落豪酋与汉式皇权两大权力模式的摇摆与冲突之间,这也是十六国政权的通病!苍之涛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为什么会在淝水之战中一败而溃?苻坚之所以始终自居[天王],而非[皇帝],其实也有这一层因素在里面:[天王]是一个可以被部落豪酋与汉人豪族所接受的称号,一种类似于当年周天子的称号,部落豪酋可以凭借传统的部落兵制分

前秦是第一个完全统一北方地区与巴蜀地区的非汉人政权。它在短促的半个世纪内始终无法名正言顺地利用【汉王朝】的各种名号(官号、爵号、将军号)组织起一个真正【汉制化】的高效统治体制。

前秦政权始终徘徊在部落豪酋与汉式皇权两大权力模式的摇摆与冲突之间,这也是十六国政权的通病!

苍之涛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为什么会在淝水之战中一败而溃?

苻坚之所以始终自居【天王】,而非【皇帝】,其实也有这一层因素在里面:【天王】是一个可以被部落豪酋与汉人豪族所接受的称号,一种类似于当年周天子的称号,部落豪酋可以凭借传统的部落兵制分享前秦政治的利益,汉人豪族也可以凭借既有的地方坞堡保持相对割据的状态,“两豪”的存在,其实可以比喻成一种没有分封之名的【再封建】。

苍之涛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为什么会在淝水之战中一败而溃?

无论氐族出身的苻坚与贫寒出身的王猛如何在政治上扩张“君权”,都无法彻底改变部落豪酋依托部落与汉人豪族依托坞堡的存在,“两豪”都在一定程度上是【聚族】的,是有一大帮子(成千上万)的血亲或拟制血亲追随的,这种【族属关系】凭借苻坚与王猛两个既不搞【门阀政治】也不搞【军事民主】的集权派是玩不转的!(从这个角度其实可以解释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走门阀主义道路)

前秦政权本身其实就是作为氐人豪族的略阳蒲氏拉拢了一帮子氐人豪族(比如吕婆楼、吕光父子)共同在后赵崩溃后的关中平原上建立的割据政权。前秦政权的汉制化进程,从苻坚任用王猛起算(357年),顶多也就在苻氏宗王、氐人豪酋的内部阻力下进行了(383-357=)26年,而且这26年间还需要征服并巩固黄淮海平原、山西高原、阴山南麓、四川盆地、河西走廊等广大新附地域,内外军政事务繁忙的局面,使得妥协与敷衍难免影响了汉制化的进度,私以为很难落到实处。

那么,苻坚在淝水之战前后所掌握的其实是一个形式上的汉制化政权,实际上依旧有部落豪酋的权力运作惯性影响着前秦的中央政局,依旧有汉人豪族割据坞堡而将权威浸入到前秦的地方政局,“双豪”的政治影响力始终是前秦时期北方政局的有力潜流,他们只是一时畏服于天王苻坚的军事胜利而已。

一旦苻坚遭遇重大失败了,而且还是在亲征的前线发生重大失败,散步于北方各地的大小“双豪”便开始了抉择,势力小的只会想着赶紧依附一个势力大的,势力大的野心家们便会明目张胆起来,不再尊奉【前秦天王】这样的一个只是刚刚开始集权过程没多久的【共主】,群雄逐鹿的局面便会再一次发生。

在以慕容垂为代表的关东豪族心目中,你略阳蒲氏即便换了个【苻氏新马甲】,也在当年的秦燕对峙局面中,远远不如人家慕容燕的。慕容垂凭什么在关东地区依旧不忘当年“前燕恩德”的情况下隐忍下十年前的各种不甘心,怎么不会趁机一搏?而姚苌一族当年好歹也是与略阳蒲氏差不多地位的豪族,又怎么会安生呢?至于阴山南麓的刘卫辰与拓跋珪,河西走廊的各路豪族,不过是被前秦集中优势兵力拉拢或打击了一波暂时屈服而已,前秦自己把持不住了,人家自然也是更乐意至少回到后赵时期局面的。

毕竟,前秦既不是在过去的五百年间在东亚世界建立一统帝国并且占据人口基数优势的中原汉人所建立的(华夏认同),也没有一套能糊弄住当时百姓的“天命转让手续”(禅让)来宣称自己是汉帝国的接班者(天命认同),更没有一个充足的时间来将【汉制化】走彻底从而形成一个君主集权的官僚体制政治体(组织凝聚)。

经历了淝水之战重大挫败的前秦,便丧失了唯一一个能够使得天下服膺的威势:不断取得的重大军事胜利,而且淝水之战的失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东晋的天命所佑提供了足以说服当时之人的强力佐证,反而进一步强化了东晋本来就不断强调的华夏认同与天命认同。

在天命名分、华夏认同、组织凝聚、军事威势等方面全方位一无所有的前秦,当然会走向历史所呈现出来的那种雪崩式的瓦解。套用克莱因综合国力公式】PP=(C E M)×(S W),没有(S W)的前秦,即便拥有远超东晋的(C E M)也终将在【综合国力】上完全归零。

套用中国古代的【天时、地利、人和】分析范式,前秦丧失了一切能够产生【人和】结果的要素,有再多的【天时地利】也没用。简言之,没有名号与组织去聚拢人心,人心散了,队伍自然不好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