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族手工制作教学初探

2017-05-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幼儿园,每当老师拿起剪刀和纸,"神奇"般的变出形态各异的动物.花型等图案,孩子们都会为之惊喜赞叹,拍手称好,随之而涌的一种探究兴致油然而生

在幼儿园,每当老师拿起剪刀和纸,“神奇”般的变出形态各异的动物、花型等图案,孩子们都会为之惊喜赞叹,拍手称好,随之而涌的一种探究兴致油然而生。这就是剪纸等民族手工制作的魅力所在,它并没有被时尚的玩具和外来卡通形象所冲淡,它强力地吸引着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并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幼儿园开展民族手工制作教学的现实基础

民族手工制作是传统的文化,是各民族基于各自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制作独具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格的手工艺品。它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是民族璀璨文化的典型代表。

民族手工制作是一代传给一代,在传承中不断修改、出新并趋于完美。民族手工制作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剪纸、编织、风筝、扇子、刺绣、雕刻、泥塑、面塑、脸谱、皮影、虎头鞋等。民族手工制作作品或灵巧细腻、生趣盎然,或直率坦荡、粗犷豪放,都给人以质朴、稚拙、和谐的感受。

民族手工制作所蕴涵的率直、不拘一格的质朴特性与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有着相通之处,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基于民族手工制作与幼儿所处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及认知程度有其内在的契合点,把适合幼儿理解和动手操作的民族手工制作内容放到幼儿教学中去实践和探索,将更贴近幼儿生活, 更易让幼儿接受,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开展民族手工制作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表现和创作民族手工作品,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民族手工制作等技能,培养幼儿创造性表达与表现能力,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祖国民间的美术与文化艺术,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色彩美等,不断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培养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民族手工制作的兴趣爱好,激发其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幼儿园开展民族手工制作教学的环节探究

(一)选择简便易行的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

民族手工制作具有独特的魅力,但民族手工制作内容难易程度不均衡,随意性突出。选择手工制作活动内容,应既体现地方传统特色,又适合幼儿自身特点,做到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如剪纸:欣赏优秀剪纸作品--尝试学习剪纸--利用剪纸作品了解民间风俗;面塑:演示技法―欣赏成品―尝试制作(花馒头);泥塑:介绍泥塑作品(大阿福)--尝试制作;渲染:欣赏渲染作品--尝试染纸;扇子:欣赏民间扇子--制作扇子--表演扇子舞;虎头鞋:欣赏虎头鞋―介绍制作过程―讲述有关风俗;竹编、柳编:介绍历史―观摩制作过程―了解用途。

(二)创设民族手工制作环境,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根据课题创设民族手工制作的氛围,利用墙饰等平面和载体,布置各种色彩明快、造型生动的民族手工制作题材。如模仿民间过年的习俗,在活动室门上贴上生肖题材的剪纸作品,挂上红灯笼,在墙上张贴孩子们创作的剪纸、染纸作品等,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获得有关民间艺术形式的审美经验。

有了这些直观的感受,为幼儿去想象美、创造美作了充分的准备。为使欣赏材料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应留意收集有关书籍、影视碟片、电脑光盘,及时收看并录制反映民俗题材的电视节目,以备使用。

至于实物,更要处处留意收集,归类收藏。民族手工制作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许多作品大多散落在民间。可考虑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图片、实物,并布置相应的活动区域,让幼儿随时摸、看、玩,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

(三)探索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兴趣。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分析、观察、讲解、演示、操作多种互动的教学方法。分析观察,是教师引导幼儿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观察来了解作品的特征。讲解、演示是通过实际操作,放资料片,语言解释等手段。让幼儿了解这些民族手工制作作品产生的背景、过程,使他们更深刻的理解这些作品,感悟它们的美。

如在“欣赏”活动中,首先将虎头鞋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之后,再提出“你看到了什么”、“ 虎头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穿虎头鞋”等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积极引导幼儿讨论虎头鞋的色彩、造型及制作材料等,如启发幼儿思考“虎头鞋颜色是怎样搭配的”“ 虎头鞋有那些图案”等问题,感受民族手工制作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对比色的装饰性,图案的对称性等特点。

此外,还可以提出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穿虎头鞋主要是为了鞋头经穿耐磨。由于历史的沉淀,每一件民间手工作品都有丰富的含义,或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寄托对朋友、亲人的衷心祝愿,等等,如穿虎头鞋的深意是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壮、勇敢。

最后,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说是否喜欢虎头鞋。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避免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判断,也不要引导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等语句,而是鼓励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孩子的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对于民族手工制作这一课题,绘画与动手操作更能引发幼儿的热情,因此,课型设计应尽可能多样化,如绘画(色彩装饰)、制作(剪纸、泥塑)等,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出一个个“美”的作品。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创设开放性手工制作环境。

围绕民族手工制作教学内容,将民族手工制作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让孩子们多观摩,多实践。如在手工区为孩子们准备印染、泥塑等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表现美、创造美,体验民族手工制作带来的乐趣;组织幼儿参观本地的陈列馆、乡镇工艺制品厂和民族手工制作展览等,使其作为扩大眼界、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艺术品充满敬意;邀请民间艺人为孩子们现场表演他们的技艺,如请来师傅为孩子们当场制作风筝,孩子们在欣赏风筝美的同时,也对制作风筝的民间工艺产生了兴趣,纷纷设计起了风筝,也许他们设计的风筝并不一定能飞上天,但他们的创作欲望已经得到了发展。

同时,集中展示幼儿作品,让孩子们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简单地向家人和同伴介绍民族手工制作的种类和操作材料,并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三、幼儿园开展民族手工制作教学的实践价值

民族手工制作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民族文化的基石,其价值体现在了其丰富的文化蕴含、鲜明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之中。将民族手工制作作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其特殊的教育价值对我们的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1、民族手工制作教学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育。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一个连本民族文化都知之甚少的人,长大以后是无法真正走向世界的。所以,将民族手工制作作为幼儿园弘扬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个切入口,通过手工制作这一幼儿所喜爱的表现形式,使幼儿不断得以感染和熏陶,建立起了最初的民族文化艺术经验,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奠定扎实基础。

2、民族手工制作教学开阔了幼儿视野,提升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民族手工制作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民族手工制作与民俗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民俗为民族手工制作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动力,反之,民族手工制作又充实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情境。

如在幼儿所熟知的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窗花、年画、吉祥物,龙灯舞狮以及种种竹编玩具、泥人、面人等,在这些美丽、独特又充满了趣味性的民族艺术的熏陶中,既让幼儿获得了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民俗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3、民族手工制作教学丰富了幼儿审美经验,促进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审美经验是人们欣赏着自然美、艺术美和其它人类产品时,所产生出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休验。幼儿的审美经验产生于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幼儿审美体验表现为一种愉快的审美情感,这种情感激励和促进着他们去感知,发现美的事物,在美的体验中获得愉悦。

而在幼儿的民族手工制作活动中,审美经验是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石。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来感受、发现民族手工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实践证明,民族手工制作教学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能为幼儿接受和喜爱。开展民族手工制作教学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应尽的一份责任。

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破解的瓶颈和难题,如教师对民族的、民间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不够、缺乏符合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的课程设计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族手工制作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效果,需要我们教师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