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临枯树赋 谭延闿怎么临帖的?

2018-1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俗话说:善书者无一日不临池.可见临帖不仅仅是一门基本功,更是书法家以及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日常习惯.看古代大书法家,无论名气多大.润笔多贵,都要每天像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进行临帖,如谭延闿临麻姑坛.何绍基临石门颂,都是一辈子临几百遍,至死方休.谭延闿临枯树赋 谭延闿怎么临帖的?反观今天,有多少所谓的大师.空头书法家.扛着一堆头衔的伪学者,一开口就是某某公司.某某领导.某某集团.某某国家收藏了自己的作品,自己哪幅字卖8万多,哪幅字获过什么奖,写起字来,飞舞龙蛇.墨汁四溅.如鬼画符.特别是顶着一些头衔为

俗话说:善书者无一日不临池。可见临帖不仅仅是一门基本功,更是书法家以及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日常习惯。看古代大书法家,无论名气多大、润笔多贵,都要每天像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进行临帖,如谭延闿临麻姑坛、何绍基临石门颂,都是一辈子临几百遍,至死方休。

谭延闿临枯树赋 谭延闿怎么临帖的?

反观今天,有多少所谓的大师、空头书法家、扛着一堆头衔的伪学者,一开口就是某某公司、某某领导、某某集团、某某国家收藏了自己的作品,自己哪幅字卖8万多,哪幅字获过什么奖,写起字来,飞舞龙蛇、墨汁四溅、如鬼画符。特别是顶着一些头衔为:什么会长、副会长、理事、秘书长、院长之类的大师,笔下的字,白天能吓人,晚上能镇妖。遇到这些人,千万别跟他们提临帖,他们早戒了。

谭延闿临枯树赋 谭延闿怎么临帖的?

在书法界这么多年,我发现了书法界的“两个凡是”:凡是名片上印着书法家的,写的字都不能看;凡是写的字能看的,一般都不自称书法家。

作为一名古文字学研究者和颜体书法爱好者,我回忆自己的学书历程。从四岁启蒙后,就受家庭影响,临习《玄秘塔》。颜真卿的《勤礼碑》我从六岁开练,没有认真统计过,可能通临过一百三十多遍,每年都要通临三四遍,至于单字练习,那自然而然是茶余饭后的一种习惯了。

谭延闿临枯树赋 谭延闿怎么临帖的?

这些年来,以勤礼碑为主,以多宝塔、东方朔、麻姑山、中兴颂、颜家庙、臧怀恪、郭虚己、宋文贞、元次山、离堆记等碑为辅助,将颜真卿传世的所有碑帖全部临摹学习完毕。这几天,正在整理颜真卿传世的所有碑帖目录,其中有几块从未发表过的颜楷碑拓,是某世族大家传家之物,我整理完毕之后,也想逐步发表,公诸于世。

这些年来,我自知资质愚钝,始终没有让社会(主要是“主流”书法界)认可,更没有“得法”,天资二字,始终是高悬在我心头的一把尖刀,不时感受到疼痛。不过,作为一名“三无”书法爱好者,把字写整齐,不去追求什么名头,也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注“三无”:无参赛获奖记录、无协会会员身份、无名人名家推荐。

下面,分享一下2017年新临《勤礼碑》的心得。

裁纸!一定要裁好纸张,裁纸的好处,在于能够让自己,对笔墨纸砚产生敬畏之心。需知一纸一墨,来之不易,要珍惜自己使用的每一张纸、每一滴墨。不浪费、不戏耍!

打格!我坚持打格临帖。虽然非常繁琐,但是好处是:能够让自己迅速平静下来,在打格的过程中,思考今天要临字帖的特点和文字摆布。

印帖头。自己用软木刻了一个贴头。使用了自己家族的斋号:王水镜堂。这个堂号,从清末到今天由我使用,已经是第四代了。我主张,不要随意给自己起那些奇怪的斋号,什么某某堂主、某某主人、某某女史、某某山人。如果不是家族有这个堂号传承,我会一直坚持使用自己的名字。名字,是父母给予子女最好的礼物!

打开字帖,准备读帖。勤礼碑临习了三十年,每日至少百字。其实原碑上每个字的结构,都如同电影胶片一样印在我的脑海里。西安碑林的原石上,那个地方有个划痕,那个地方有个麻坑,也基本能够做到了如指掌,这些划痕和麻坑是鉴定原拓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仍然坚持每次临帖要读帖。好处在于:开卷有益,温故知新。每次读帖都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

动笔开写。一旦动笔,建议就不要再看帖了。书法这个艺术,讲究一个连贯,一气呵成,才有流畅的感觉,如果看一笔写一笔,看一个字写一个字,整体画面就会有割裂感。古人讲,状如算子。上字和下字,如果没有内在的连带关系,那么通篇作品就不会在精神内涵上具有逻辑关系。楷书如此,行草书更甚之。

不要完全忠实于原帖!也就是说,不要迷信大师!王羲之、颜真卿,他们是人,不是神。他们也会有败笔。如蓬字,原帖上字号过大,那么临写时,就要缩小一点。否则就会把字写到格外。又比如长字,感觉原题上下面的人部分,写的有些生硬,我在临写时做了改动,把人字的头,与上面的长横写的交叉起来,增加这个字的稳定性和笔画之间的关系,使笔画成为一个整体。

增加笔法趣味!古人书论中说:法为书骨,变为书筋。书法的魅力在于千变万化。原帖中三个小虫的笔法写的基本一致。在临习时,可以加以适当修改,加入圆折、方折、暗过等小技巧,增加笔画的趣味性和灵活度。

今天这一页临帖写完了。整体看,还是基本忠实于原作。

加盖印章。

新乐县王昭迈

每临一遍,不要随意丢弃,装订起来,时常翻看,检查临写中的败笔和问题。下次临写时,多加注意。相当于我们上学时的“错题本”。

【作者简介】王昭迈,1983年生,河北新乐人,2010年出版《东周货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