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年轻皮影人 时尚漂亮 有传承更有创新(图)

2017-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皮影戏,2000多年的历史,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曾被民俗学家务丙安称为'人类电影.电视之鼻祖',而辽南的皮影戏,也有400多年的历史,

“皮影戏,2000多年的历史,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曾被民俗学家务丙安称为‘人类电影、电视之鼻祖’,而辽南的皮影戏,也有400多年的历史,并在明末清初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昨日上午,在群众艺术馆的小剧场里,大连群艺皮影剧团的演员们在演出间隙,向记者娓娓道来。

操影的手如此年轻

年轻皮影人在认真工作

年轻皮影人合影

记者面前的这8个人,彻底颠覆了人们传统概念中皮影艺人的形象:皮影艺人往往都是年纪很大、且多在农村的老艺人,可群艺皮影剧团的演员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最小的三位今年只有24岁,而且都是时尚漂亮的城市女孩,爱逛胜利广场,爱看韩剧,手机上总是贴满了花里胡哨的小玩意……

这是一支可爱又可敬的新时代皮影艺人队伍,在全国的一线皮影艺人中,他们是最年轻的,也是最有活力的。自去年4月26日成立以来,他们已经在政府的扶持下为北三市农村学生和大连社区演出40多场。

放不下皮影戏的姜广平

提起群艺皮影剧团,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现任大连群众艺术馆党支部副书记的姜广平。六七岁时看皮影、十二三岁唱皮影的他在担任瓦房店文化馆馆长的时候,曾经于1998年着手成立了瓦房店皮影剧团,“当时我就面向社会招年轻人入团”,姜广平告诉记者,“没想到有四五十人报名,而最终录取的名额仅有6个。”其中有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叫葛运峰,他在录取考试中没有考好,本该落选了,但一个当地的老文化人找到了姜广平,说这个孩子是这个行里的“虫”,问能不能给他个机会?就这样,葛运峰“走后门”进了这个剧团,和当时正常录取的罗金宝等6人一起,由当时的瓦房店文化馆出资,到唐山学习皮影戏。“没想到真应验了那位老文化人的话,葛运峰后来竟成了团里的顶梁柱。”姜广平笑着说。

皮影戏受欢迎的光景没有多长时间,在现代传媒的巨大冲击下,皮影戏呈现了全国性的萎缩。2003年,瓦房店皮影剧团无奈解散。曾经学过烹饪的葛运峰当起了厨师,学过木工的罗金宝则当起了木匠……2005年,已调到大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的姜广平心中的皮影情结再次涌动:“别看如今我50多岁了,但复兴皮影一点也不晚!”姜广平开始着手成立大连益平皮影剧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葛运峰、罗金宝他们,“没想到两个人二话不说,就跟着来大连忙活成立剧团的事情了,让我很感动,也更有信心了。”

可是,一个剧团总不能只有两个人吧?姜广平发愁了。这时,群众艺术馆馆长许润江一拍板:“咱就让艺术馆的非遗部员工参加,既能传承皮影戏,又能更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而他们稳定的工作情况还能让剧团轻装上阵,这不是一举多得吗?”就这样,杨杰、李晓霜、古文、李方圆、王珊5位从未接触过皮影戏的城市人开始了和皮影戏的不解之缘。后来,从瓦房店又来了个年轻小伙姜文莹,8个人的剧团就这样鸣锣开张了。2005年9月,益平皮影剧团参加了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参赛剧目《龙山喋血》荣获了优秀演出奖、导演奖,还有3人获优秀表演奖,一下子就闯出了名气。去年4月26日,益平皮影剧团正式更名为大连群艺皮影剧团。

城里人耍皮影最初遭不解

“我第一次回家告诉父母我要演皮影戏的时候,他们第一句话就问我:‘什么是皮影戏?’当时连我自己都有点蒙。”回忆起当初走进皮影剧团的经历,今年24岁的王珊笑着告诉记者。而同样年纪的李方圆、古文也都遭遇过同样的尴尬,“记得第一次到学校给孩子们演出的时候,他们围着我问这问那,我很多都答不上来呢!”

的确,让这些吃着汉堡包长大、听着流行歌曲上学的年轻人去了解、掌握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皮影戏,难度可想而知,而最难的,是最初尚未形成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意识。很多人不理解他们的选择:这样的东西应该让老人们去耍,你们有那些时间多去教教钢琴课、声乐课,又来钱还能交际人,干这个干吗啊?而对放弃在瓦房店的事业、专门跑到大连来的几个小伙子,不理解的人就更多了。罗金宝告诉记者,他的很多亲朋都埋怨支持自己搞皮影戏的父亲,而葛运峰也苦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人也曾不理解自己……

精神上的压力如此,技艺上的压力也并不小。记者昨天跑到后台,想自己也比划着演一回,没想到演戏可不像看戏那么简单。一只普通的小猴子,五根棍子,罗金宝配合着记者耍下面两根,可记者仅勉强能让小猴子往前走两步,还是顺拐,“小猴子不能像人一样走路,脖子要一拱一拱,腰还要稍微哈下来一点”,葛运峰给记者当起了老师。没一会儿,记者的胳膊就酸了。“我们都是这么一点点跟着两个老师葛运峰、罗金宝学过来的,因为晚上比较容易集中精力,我们就经常练到晚上9点多钟”,李方圆告诉记者,“而在对皮影戏越来越多的接触和了解之后,我们都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了!”

年轻人有传承更有创新

去年9月18日,记者曾经跟随群艺皮影剧团来到庄河市黑岛镇文化中心的小剧场,看剧团为庄河十六中学的学生们表演。中学生们能喜欢吗?记者的担心很快就消除了———孩子们不仅看得聚精会神,还不时地爆出欢笑。“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群艺皮影剧团在借鉴传统皮影戏的影人、影窗、影卷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走出了一条现代皮影戏的新路子”,姜广平如是说。的确,看看剧团排演的作品:《鹤与龟》、《三只猴子》、《小羊过桥》、《熊猫咪咪》等,都是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看的寓言故事,年轻演员李方圆告诉记者:“要想让小孩子们接受皮影戏艺术,不能简单地让他们去听老艺人的段子,而这些寓言故事往往教给他们很多道理,像《小羊过桥》,就是告诉大家互相谦让的道理,这样的形式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如果你认为这些年轻的皮影人演的这些作品仅仅是哄小孩子高兴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现代作品同样蕴含着高超的操影技艺和表现功力。去年11月,群艺皮影剧团赴沈阳参加了由省文化厅主办的辽宁省第五届皮影调演,他们的《三只猴子》一举拿下了金奖,《打狼》也拿了铜奖,光是那一段小猴子跳迪斯科的动作,功夫就相当了得,难怪赛后省文化厅的有关领导专门跑到后台去看个究竟,“他们都不相信这样的表演出自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之手!”姜广平非常自豪地笑着说。

感动他人同时也在被感动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口,大连市审计局的几位退休干部来到了群众艺术馆的剧场,原来,他们想在单位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一出皮影戏,“来到这里一看,没想到表演皮影戏的都是些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的姑娘小伙,而且表演得那么好,真是让人感动啊!”的确,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聊皮影戏,记者总是会被他们充满神采的眼神所打动,这是青春的光彩,是传承中华古老艺术的希望所在。

事实上,这些年轻人在感动着他人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在被感动着。从去年7月开始,在由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文化局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中,群艺皮影剧团的四十多场演出场场爆满,尤其在大连市内的10场社区演出中,很多家长都是带着孩子跟着剧团走,一位家住泡崖小区、名叫董至影的女士,带着自己4岁的女儿一场场跟下来,还一定要送孩子来学皮影戏,剧团的演员们被她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答应义务教孩子学习皮影戏。

采访要结束时,姜广平桌子上的一封信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原来,这是去年12月6日,署名许宁、李兆旭等8名瓦房店的中学生写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魏小鹏的信。信中说:“作为复州人的后代,我们为复州皮影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感到自豪。听说前阵子大连群艺皮影剧团来我们学校演出了,我们高兴坏了,还到处搜集资料,可惜,这次演出因为场地有限,只有几个班级看到了,我们竟然没看着,心里可难过了!能不能再次将皮影送到学校来啊……”记者看到,这封信已经魏部长及宣传部、文化局相关领导审阅批示,并被纳入今年政府“送皮影戏下基层”的具体内容之一。“和这些孩子一样,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多下去演出,让更多的大连人看到咱们本土的民间艺术!”剧团的演员们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离开群众艺术馆的时候,记者想起了这些年轻皮影艺人说起的鸿鹄之志:“剧团的资料已经引起了美国等国外一些机构的关注,我们走出国门的日子,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