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俭晟纳吉 晟纳吉:“俭”式单晶硅逆势出鞘

2017-08-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支单晶在手,睥睨天下群雄.蛰伏内蒙草原八年的周俭,甫一发力,便气势如虹.八月草原,烈日流火.内蒙古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尔沁新区内,"晟

一支单晶在手,睥睨天下群雄。蛰伏内蒙草原八年的周俭,甫一发力,便气势如虹。八月草原,烈日流火。内蒙古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尔沁新区内,“晟纳吉电子材料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俭博士

周俭,海归博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于2006年创办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纳吉”)。晟纳吉,专事半导体及太阳能硅单晶生长、切片的研发与生产,产能150兆瓦。成立之后的晟纳吉,曾历经两次产业扩张,一是2007年前后的产业快速成长期,二是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光伏业的疯狂扩张高潮。

两次产业扩张,晟纳吉并未跟随,其产能规模保持至今。但在全球光伏业都饱受产能过剩之苦的当下,周俭却出手了,且如此大手笔。深耕光伏业八年的周俭,难道不明白光伏制造产能已严重过剩?

他是踩准了产业的发展节奏,还是另有所依托?日前,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前往呼和浩特专访了周俭博士。

“委身”光伏的“游侠”

一位周俭当年的美国同事,在得知他回国后进入了太阳能光伏行业时,曾“气急败坏”地丢给周俭两个字——堕落!

在半导体行业,认为光伏技术太小儿科的看法,似乎是一种共识。对于深知周俭半导体技术专业能力的前同事而言,这一评价,或许并不为过。

1989年,周俭留学美国克拉克森大学化学工程系,主攻半导体硅单晶生长技术,于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周俭进入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半导体硅单晶的技术工作。不久,他被世界着名半导体公司美国三菱硅(SUMCO)挖角,担任该公司半导体硅单晶的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经理职务。

数年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工作经历,使得周俭很快便在半导体材料研发和生产领域崭露头角,并成为该领域全球知名的专家。2001年,周俭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聘请回国,出任“863计划”——“8英寸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衬底示范工程”项目组顾问。

该项目于2002年成功研发出世界上最大的18英寸半导体硅单晶,填补了国内硅行业空白。随后几年,依仗其半导体技术实力,周俭在国内半导体和太阳能光伏行业开始了游侠一般的技术顾问生涯,先后主持设计、筹建了数家半导体材料公司,并担任多家机构的技术顾问。

当时,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设备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但买来的设备都是“空”的——只有设备,没有工艺包,最多只有一个最简单的工艺。周俭发现,这些简单的工艺,已经与国外的技术相差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

在国内市场四处游走的周俭觉得,这或许是自己的创业机会,既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又可以帮助国内企业开发先进的生产工艺。可是,当他实际去市场上推行这个设想时,才发现根本行不通。国内企业大多都不愿意购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但对于购买设备搭售工艺技术服务的模式,接受的企业则不少,因为周俭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于是,周俭调整思路,于2004年创办了上海杰姆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在销售太阳能硅材料制造用石墨热场材料的同时,为客户提供配套的工艺研发和技术服务。

这是周俭回国后的首次创业,也由此获得了其创业生涯中的第一桶金。不过,自始自终,周俭都没有想过要去创办工厂做生产。他只想做技术服务,比如教别人怎么长晶、怎么切片。但是,到了2006年,周俭还是“被迫”决定建工厂了。促使他做出这个决断的,有两个原因。

一是此前国外一些朋友通过他在国内找代工厂以来料加工的方式生产单晶,但由于发现国内代工厂偷换材料,一家与他长期合作的美国客户明确要求周俭自己办厂,并愿意将其手中的每月20多吨多晶硅料长单全部交给他的工厂代工。

第二个原因,则是受当时光伏行业投资热潮的影响。“那个时候,什么人都在进入这个行业,我一看,人家都那么挣钱,我这个科班出身的人为什么不去做呢?所以,头脑一热就进来了。”

2006年,在国外合作伙伴的“忽悠”和支持下,周俭在呼和浩特创办了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硅单晶生长和切片业务。

自此,周俭也结束了他的“游侠”生涯,长期居留于内蒙草原。

“好玩儿”的博士

面对风起云涌、大开大阖的光伏业,面对新秀辈出的热闹江湖,周俭却好似一个“闭关”潜心修炼的独行侠,默默旁观着此起彼伏、一场接着一场的规模争霸赛。“蛮好玩儿的”——对于从业八年光伏的感受,未暇思索,周俭脱口而出。这好像是他的口头禅,或许,也是他的性格。

对于两次行业上升期都没有跟着扩产的原因,周俭的解释轻描淡写——没有看懂这个行业。成立不久便被日本一家行业研究机构评选为最具竞争力中国光伏企业前十强之一的晟纳吉,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些出奇的宁静,甚至常常被业内所忽略。或许,这是周俭刻意为之的一种“半导体”式的发展节奏控制。

光伏业的巨大起伏与产业扩张速度,显然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规律完全不同。满脑子半导体思维的周俭,对光伏业当时的商业模式,充满了困惑。直觉告诉他,这个行业后面肯定会出问题,“要出大事,要死人的。”

“美国市场常说一句话,怎么样上去,一定会怎么样下来。”在周俭心里,对那种非理性的长单合约以及简单产能复制的扩张模式,有着严重的抵触。不过,晟纳吉八年的发展,并未因此停滞不前,相反还取得了许多让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N型硅单晶生产线的晟纳吉,自主研发生产的代表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8英寸N型单晶硅片,其转换效率高达23%~24%,比行业内主流的P型单晶硅片转换效率高出约6%,发电成本也因此降低了约30%。在全球光伏行业内,目前也只有极少数几家企业能够实现这一转换效率。

而数年下来,晟纳吉的客户已遍布美国、日本、欧洲、台湾等地。其发展也多次引起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关注,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前往晟纳吉考察。沉潜行业八年,周俭似乎渐渐理出了这个行业的一些发展脉络。

“整个行业,持续赢利、稳健发展的企业不多,很少有企业踩准行业的发展节奏。挣到钱安全落袋的人也极少,都是昨天挣今天赔,或进进出出不赔不赚,但行业却越来越热闹。”周俭说,相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波澜不惊,光伏行业的发展的确过于迅猛,对于企业经营者很有挑战。

不过,在他看来,大起大落,正是一个新兴产业可以做成大产业的前期发展规律。“这类似于汽车行业,早年美国有几百家汽车公司,而现在只剩下三家。早年的美国汽车公司,也是一开始的时候都追求垂直一体化,福特公司就因为受制于钢材的供应而自己去投资钢铁厂。再比如半导体产业,你看看美国当年的半导体公司现在有多少已经灭掉了,但这个行业却在蓬勃发展。”

在这个“好玩儿”的博士看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人生才有价值和乐趣,不能做自己不懂的事。为了懂得这个行业,周俭有着远比许多人都更为认真的一面。

比如,晟纳吉拉单晶的操作手册,就比他此前工作过的美国工厂的还要厚几倍。“如果把我们的操作手册打印出来摞一起,几乎接近一般人的身高。”周俭介绍说,当年在美国工厂的拉单晶操作手册才三百多页,但这对许多中国工厂而言,已经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了。

能够“蛰伏”草原八年,能够在全行业都疯狂扩张下隐忍不发,如此耐得住寂寞的周俭,显然并不“好玩儿”,而是拥有一种非常人的深沉与坚韧。所谓谋定而后动,终于,周俭决定“出关”了。

一支“单晶”打天下

要了解周俭对于太阳能光伏行业的理解,仅看他过去八年的经历,或许是不够的。除了八年只做单晶的坚持,周俭的视野,不仅跨越了半导体工业50年的发展历程,也穿越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发展史。在全球光伏行业因严重产能过剩而深陷泥淖的当下,晟纳吉却出手了,不仅扩产规模是现有产能的二十倍,且扩产方向也仅限于单晶。

沉淀八年的周俭,一出招,便带着颠覆性。除了逆势而上,其方向也明显与光伏行业当下以多晶为主流的低成本发展路线相左。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在周俭看来,光伏是一个行业变化、技术变化都非常快的产业,在产业发展初期的巨幅震荡中,注定了会有众多创业家成为“长江的前浪”。“尤其是前面一两次震荡,波幅会非常大,震荡几次后,震幅才会越来越小。”

近年来硅材料的价格曲线,似乎也正在印证周俭对于趋势的判断,“第一次上涨,就涨到了500美元,然后掉到了120美元,稳定了几个月,接着掉到60、70美元,再反弹到120美元,然后一路掉到现在10多美元。”在周俭看来,渡过这个阶段之后的光伏业,必将成为一个拼规模体量、拼成本的行业。

正是基于如此判断,厚积薄发的晟纳吉,没有选择重复此前行业惯用的产能复制的扩张模式,而是选择了技术升级和资源集约化的发展——采用更新技术工艺路线,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来获得综合成本优势和竞争力。

“光伏产业要想实现去产能化,简单的兼并重组根本无法实现。当年,中国有一百多条电视机生产线,竞争相当激烈,后来也出台政策扶持那些大企业,可结果真正发展壮大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是当年国家扶持的企业。”

草原的阳光,明显要比北京猛烈得多。占地千余亩的“晟纳吉电子材料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站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习惯了草原太阳的周俭,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解密了他的几招产业整合大棋。

“只能通过技术进步、更新技术和生产工艺,来淘汰现有生产设备和产能。”在周俭看来,光伏业长远发展的产业整合着重点,只能是走技术路线。而在现阶段,则可以通过充分的资源配置与资源集约,来帮助企业战胜行业困境。

据周俭介绍,作为太阳能光伏制造最耗能的环节之一,硅晶体的生长和切片生产所需支付的电费,已是除了原材料外的最大成本。“随着电费成本的凸现,在国内东部及南方高电价地区制造硅材料已经难有竞争力,将生产往北方低电价地区转移是大势所趋。

”这正是周俭的第一招。“晟纳吉电子材料产业园”不仅坐拥当地极具竞争力的低电价,还规划上马自备电厂,加上当地给予的优势资源配套,其综合成本优势非常突出。当然,仅有低电价和资源配套,还不足以构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周俭的第二招,便是技术更新。晟纳吉将通过全套最新技术工艺路线的合作与引进,生产目前全球转换效率最领先的高效电池用硅单晶,以此淘汰市场上的低转换效率产品。“高效电池一定会成为光伏技术的主流趋势,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对于硅单晶技术的前途,周俭几乎毫不怀疑,“其实,在半导体行业,硅也并不是性能最优异的材料,但多年的技术探索发现,它仍然是目前为止最合适的材料。”

而随着中国的加入,全球主要光伏市场都在采取度电补贴的政策,这使得发电效率成为左右投资的最重要因素。周俭认为,以硅单晶技术为基础的高效电池,必然会成为更多投资者的选择。周俭的第三招,则是通过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通过最大化地发挥集中供应的配套优势,来获得综合成本的降低和竞争力的提升。

为此,晟纳吉面向天下光伏“武林”同行广发英雄贴。不过,周俭不是要召开武林大会自立为王,而是希望通过“晟纳吉电子材料产业园”这个平台,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共谋长远。

八年磨一剑,今朝终出鞘。一贯稳健的晟纳吉,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