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广马文辉被调离 马文广调离举摔柔中心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伦敦奥运会后就面临轮岗的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迎来了新任掌门人.举摔柔中心昨日宣布,原中心党委书记周进强出任中心主任,原主任马

伦敦奥运会后就面临轮岗的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迎来了新任掌门人。举摔柔中心昨日宣布,原中心党委书记周进强出任中心主任,原主任马文广调任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表示,此次人员调动属于中心主任正常轮岗。 49岁的周进强曾在总局政策法规司工作,2001年调任当时的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后中心更名为举摔柔中心),曾出任主任助理、副主任和党委书记,此前一直主管举重和摔跤项目。

57岁的马文广担任中心主任已有12年,历经三个奥运周期。在这期间,有“梦之队”之称的中国举重队在雅典奥运会夺得5金3银,在北京奥运会10人参赛收获8金1银,创造历史最佳战绩。

不过在去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虽然摘取5金2银,基本与雅典奥运会奖牌总数持平,但是男子两个级别爆冷无缘金牌还是引起热议。马文广昨日表示:“中国举重队是一支能够打硬仗的运动队,目前全队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但是我相信中国队有实力在里约奥运会再创辉煌。”而马文广目前还在国际举重联合会担任秘书长一职,他表示自己在处理国际事务的同时,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中国举重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马文广,男,回族,山东省曹县东关人,1972年进入山东省举重队,1974年进入国家举重队,1988年退役。运动生涯期间,称冠国家举坛11年,称雄亚洲10年,并18次打破亚洲纪录,56次打破全国纪录。中共十二大代表,国家级运动健将,国际举联秘书长。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曾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是亚洲举重联合会金质奖章获得者。

个人简介

马文广(中国举重队女队主教练马文辉的哥哥),男,回族,山东省曹县东关人。

人物经历

出身贫农,自幼读书,1972年毕业于曹县第一中学,同年被选入山东省举重队。

1973年参加全国举重比赛,获青少年组75公斤级第三名。

1974年获75公斤级全国青少年举重冠军。

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他首次代表中国队赴缅甸参赛。

1976年初入选国家举重队,4月参加在泰国举行的亚洲举重锦标赛,获75公斤级总成绩亚军。

1977年5月,在伊拉克举行的亚洲举重锦标赛中,他获82.5公斤级总成绩第一名,成为亚洲举坛新霸主,10月他参加在西德举行的世界举重锦标赛,名列第九。

1978年在泰国举行的第八届亚洲运动会上获82.5公斤级挺举金牌。

1979年他不顾腰、腿部多处创伤,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力取90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枚金牌。

1980年9月在上海国际举重邀请赛中,他挺举起192.5公斤,成为当时亚洲举得最重的人,逼近世界挺举的最高水平;10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美洲杯举重大赛中,他名列90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榜首。

1982年在印度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获挺举和总成绩第一名。

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上获挺举和总成绩两枚金牌。

1984年2月他赴苏联进行学习训练,被苏联专家誉为“最虚心、最热心、最细心、最有雄心的运动员”;9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上,他在腰部受伤的情况下毅然上阵,奋力举起195公斤,名列第六,跻身于世界挺举强手之列。

1985年在日本举行的中日优秀举重选手对抗赛中,他被评为唯一的最佳运动员。

1987年在第六届全运会预赛中,他以196.5公斤的优异成绩打破了90公斤级全国纪录,并夺取总成绩冠军,时年31岁,为参赛年龄最大者,因而轰动举坛;10月他在第六届全运会决赛中受挫,右肩韧带断裂,从此结束了运动员生涯。

1985年他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函授部。

1987年他又考入山东体育学院本科班,

1989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

1988年任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副院长。

1990年入中共山东省委学校学习一年。

1990年至2001年,曾担任山东省运动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山东省体委副主任。

2001年,曾担任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亚洲举重联合会副主席。

2005年至2009年,任国际举联副主席。

2009年当选国际举联秘书长,任期4年。

2012年,中国举重队在伦敦惨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3年9月任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不再担任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职务。

2017年2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免去马文广的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职务。

所获荣誉及奖项

在他驰骋举坛的16年间,曾56次打破全国纪录,18次刷新亚洲纪录,称冠国家举坛11年,称雄亚洲10年,获国内外重要比赛金牌40多枚。被举坛誉为“奇才”。他曾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最佳运动员”、“振兴山东体育特等功臣”“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是亚洲举重联合会金质奖章获得者。

最朴实一对

“分居”

丈夫马文广,重竞技中心主任;妻子姚颖,中国游泳队教练,周雅菲是她的高徒。说起与丈夫的“分居”,姚颖开玩笑说:“我每天都要晚上十点以后才回家,别人说姚颖十点后才去和马文广约会!其实这么说也没错,反正我们俩晚上都回去得很晚。第二天一早又各奔东西,各忙各的事了。”

2001年,马文广从山东调到北京,这对夫妻于结束长达十几年的两地分居生活。

他们在训练局附近安了家。这个家近得姚颖每天从训练的游泳馆一抬头就能看见自己家窗户。可他们忙得甚至连装修的时间都没有,工期一拖再拖。“没时间监工,就姚颖有时候偶尔中午休息能回去看一眼。”马文广这样说。“房子里万一漏个水、裂个缝什么的,我们根本都不知道,都没工夫回去。”

不回家的时候,夫妻俩都住在运动员公寓。不过是分别住在一南一北两座楼,跟队员在一起的时间比俩人相聚的时间长得多。

难得的享受

忙归忙,两人的感情依旧融洽。姚颖的衣服大部分都是马文广买的。说起自己的丈夫,姚颖颇为自豪:“当初我们都是运动员的时候,一看就对上眼了,他算那种男运动员中很优秀的,主要是人品好。现在中国重竞技成绩不错,从最初名单确定,到最终比赛,他的担子不知比我重多少,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祝他一切顺利。”遇到两个人难得都有空闲的时候,他们想做的只是安静地呆在一起。

下碗面条、讲个笑话、一起看会儿电视。当然,这样的“享受”对他们来说已经非常奢侈了。

奥运纪念

奥运会一天天临近,马文广说,两人都会去雅典,但由于各自队伍出发时间不同,他们也没有机会在一起。

问他在雅典能不能和妻子住在一起时,马文广笑了:“怎么可能?我们都要跟各自的队伍住在一起。”

夫妻俩都已经记不清这是他们第几次一起出征大赛了,最近的一次是2002年亚运会。

那时候他们唯一的团聚就是在赛场上碰到,然后合了一张影。“哪有时间啊,虽说同住在亚运村,但连面都照不上一回。直到比赛全结束了,才算见了一次。我们之间早就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了。”姚颖说。
按照马文广的想法,雅典奥运会自己和妻子恐怕也没时间在一起,不过他有一个想法:“这回一定要再拍一张照片,就当是我们夫妻一起参加奥运会的纪念。”

家庭

马文广的家庭是个“体育之家”,夫人姚颖是国家游泳队教练,女儿马晨菲曾是中国游泳队运动员,退役后在上海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