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说谎 杨先让撰文悼廖静文馆长:永远说不完的廖静文

2017-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年正逢抗战胜利70周年.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纪念的日子,我作为当年徐悲鸿老院长1948年被录入北平国立艺专的老学生,年已八十六周岁,不太可

今年正逢抗战胜利70周年、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纪念的日子,我作为当年徐悲鸿老院长1948年被录入北平国立艺专的老学生,年已八十六周岁,不太可能等到下一个重要纪念日,因此对今年的纪念活动倍感盼望,也充满了热情。

首先是徐悲鸿的长孙徐小阳启动的“永远的徐悲鸿师生巡展”,我支持并参与。展览7月5日在北京开幕。第二站,我促成到烟台7月19日开幕。那是我的家乡,又是徐悲鸿作品大展于1963年在烟台举办过。后来廖静文馆长又曾两次来烟台访问游览,我们烟台对徐院长一家有感情。

大前日(6月13日和15日)接连两次,我陪烟台来人,前往廖静文馆长家中拜访,请她为巡展题字并合影。馆长高兴地赴四川饭店吃饭,她坚持买单,而且决定7月8日由亲友我等陪同,前往徐院长家乡宜兴,参加纪念徐悲鸿120周年诞辰艺术节。谁料想昨天下午6月16日,廖馆长溘然辞世,享年92岁,令人无限悲伤与惆怅。

回顾廖静文与徐悲鸿的结缘这一生,作为一位湖南女子,对徐悲鸿精神和事业的奉献,可谓坚强勇敢、可歌可颂的一生。

1942年抗战时期,高中刚毕业的廖静文,随着救亡洪流投入宣传队,来到的桂林,鬼使神差遇到徐悲鸿为筹办中国美术学院,也从重庆经贵阳辗转来桂林,要将存放在七星岩岩洞中一批藏书取回重庆,同时登报招考一名图书管理员的消息。

一个偶然机会被廖静文看到了报纸,然后决定前往一试,最后竟被录取了。更未料想竟是在著名画家徐悲鸿手下工作。当时她才19岁。这就是缘分。

1942年——1945年正是徐悲鸿的身心痛苦难度的年月:视如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被盗;患重病两次入院治疗;与蒋碧薇离婚拉锯;日夜作画劳累等。如果此时没有廖静文照顾陪伴,悲鸿性命很可能至此结束。因此我深感廖静文首功不可没。

1946年1月,徐悲鸿与廖静文结婚北上。之后他们连生一儿一女,美满幸福度过近八年时光。1953年9月,徐悲鸿突然病逝,廖静文实龄28周岁,小儿庆平6岁,小女芳芳5岁被弃。

对廖静文来说是突然天塌地陷,今后年月莫测。数年来,在悲鸿精神教育与影响下,她在悲鸿去世第二天,不顾友人劝阻,更不顾一批悲鸿于精品上题词:“静文爱妻保存”字样,她带上全家钥匙前往文化部,交给了沈雁冰部长,一千二百余幅悲鸿的作品和一千余件悲鸿的古画收藏,全数交给国家。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是廖静文对国家伟大的贡献,其中还包括属她自己的房产。

徐悲鸿去世后,政府领导关心问她有何要求,廖静文只提出希望去北大中文系学习。那是为了以后写一本有关徐悲鸿的书。1982年,她完成出版了26万字的《徐悲鸿的一生》专著。

“文革”中,红卫兵造反,指徐悲鸿为资产阶级艺术权威,要打倒批臭,砸了墓碑,还要销毁“宣扬封资修作品”。廖静文被打死过几次,那是为悲鸿受苦。为了保全悲鸿的作品,她冒险写信给周总理,偷着让儿子庆平送信到中南海北门。万幸,周总理即时派部队前往徐悲鸿纪念馆,将全部藏品移到故宫保管,免去了一场灾祸。这是廖静文又一大功。

在徐悲鸿谢世后的年月里,廖静文靠自己那份不高的工资,将两个儿女培育成人。庆平后来留学法国,博士论文写的是徐悲鸿研究。回国后任教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又任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等职。为人清廉忠厚,长期骑自行车上班,成为美谈。

女儿芳芳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赴美定居。前几年完成了徐悲鸿生前遗愿——1941年徐悲鸿在新加坡已取得赴新大陆美国举办义卖画展的护照。不巧却遇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的太平洋战争,新加坡首被日寇占领。徐悲鸿仓皇逃难回国——2010年,芳芳在美国丹佛美术馆圆满举办了徐悲鸿回顾展,弥补了父亲徐悲鸿生前梦想。

另外,原来的徐悲鸿纪念馆,由于1967年修地铁被拆迁。1972年,廖静文又勇敢地写信给毛主席,要求兴建徐悲鸿纪念馆。1973年,周恩来总理派人来看望她,并亲笔写信与廖静文洽商恢复兴建徐悲鸿纪念馆的事。

廖静文拿着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批示,孤军作战,费尽心血,跑北京市政府,跑一系列部门,包括房管、建材、设计、运输等等,真可谓十年奔波十年建馆。徐悲鸿学生朋友不少,可是当时无人能站出来协助她,自己的孩子也都在读书求学不在身边。1983年,终于在北京新街口大街路西,徐悲鸿纪念馆落成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当年徐悲鸿遇到这位年轻美貌的湖南姑娘,她是多么单纯、温柔,而今她变得刚强成熟,但依然温文尔雅。她不只是徐悲鸿纪念馆馆长,而且是研究徐悲鸿的权威,国家授予她各种荣誉。但是对她来说,每天坐在“怀鸿堂”——她的办公室中,守卫着徐悲鸿的艺术心血,那是她最大的安慰了。

廖静文在家族中树立起至高的权威,她带领着徐悲鸿遗留下的四个孩子,都跟随着她走向了弘扬徐悲鸿精神和事业的道路。

2009年,我准备写一篇有关廖静文馆长的文章,给徐悲鸿在安徽农业大学任教的大女儿徐丽丽去电话。我刚开口说到廖静文的名字,她马上说出“太伟大了”。是的,丽丽不愧是徐悲鸿的后人,1948年,到解放区改名“徐静斐”,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突出贡献专家。她与廖静文从1944年在重庆相识,渐渐地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尤其当她为人母后,更体会到廖静文对她父亲的照顾,对子女们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无微不至、无私而感人的对待,因此丽丽喊出“太伟大了”四个字,我是深深理解的。

世界与国家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1983年建的徐悲鸿纪念馆也显得陈旧狭窄了。国家拨款在原地重建新馆,这对廖静文是个极大的安慰与盼望。眼看着新馆将落成,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各种活动需要参加。她却突然撒手人间了,这是多大的遗憾!

前不久,廖馆长对我说过:“现在社会上各种造假、高仿、盗窃……,我真担心悲鸿那些藏品,我想在每幅作品上,盖上自己的手印……”

是的,廖静文的遗愿也是徐悲鸿的遗愿,让我们后人去继承吧。那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大事。

永远说不完的徐悲鸿,也是永远说不完的廖静文。正当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的时刻,让我们对他们俩致以最真挚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