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死刑犯田志刚 不要“搔扰”不愿接受采访的死刑犯了!

2017-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各地相继处决了一批毒犯,一些地方媒体对个别即将被执行死刑者进行了采访.6月26日<华西都市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对所谓"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各地相继处决了一批毒犯,一些地方媒体对个别即将被执行死刑者进行了采访。

6月26日《华西都市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对所谓“冰毒皇后”华艳的采访报道。当记者说出第一句话“我是来采访你的”后,华艳就说:对不起,我可能会让你失望,我不能接受你的采访。记者问为什么,华艳回答说:“我现在心情很乱,希望你们不要打扰我。

让我清静一下。”尽管华艳一再拒绝接受采访,但记者却坚持要与她“随便聊聊”,直至“像在挤一筒干硬的牙膏”一样“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艰难对话”。在采访过程中,华艳还不停地加上一句:“你们走吧,我不想接受采访。”

采访过程中,当摄影记者拿出一支烟递给华艳时,华艳说:“谢谢,我不抽烟。小兄弟,你也别抽太多,抽烟对身体不好。我老公以前抽烟也很厉害。现在我老公已经戒烟了。”华艳确曾伤害过他人及社会,但此时她这样说确是为了关心别人。

但记者似乎并不领情,紧接着反问:“你丈夫戒烟了?可是他却长期制毒贩毒,用别人的身体来赚钱。”华艳丈夫也已被判死刑,记者此时此问无疑像把钢刀扎进她心里。华艳回答说:“我老公做错了事,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二审判你是死刑,听到这消息时你怎么想?”不知记者哪来这么硬的心肠,让对方直答这样一个问题。当记者说“吸毒的人为了毒品倾家荡产,没有家,被人排斥”时,华艳说:“那是他们自己选择的道路,怪不了任何人。

”此时记者依然不忘教训的口吻:如果没有人制造和贩卖这些毒品,他们就不会吸毒,不会走上这条绝路。应该说记者说的都不错,但问题是他面对的是一个行将被处决失去生命的人,此时此刻的教育对她已无多大实际意义。她也早已认识到自己的罪过,只是悔之晚矣。

死刑犯在临刑前为何不愿意接受采访,其实也就是华艳所说的“心情很乱”,想“清静一下”,所以不希望有人打扰。我们为何连这点愿望都不能满足一个行将离开世界的人呢?为何不能将这最后一点时间还给她自己呢?如果她愿意发挥这最后一点时间的社会效应,想通过自己来警示他人,当然未尝不可;但如果她没有这个愿望,就应当尊重她的选择。要知道,这可是她最后的选择!

一些死刑犯不愿意接受采访,更主要的是为了家人不受影响。华艳就说:“我不想接受采访,以免影响我在上大学和高中的弟弟妹妹。”6月25日,杭州媒体记者也采访了一位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女毒犯杨某(原报道有名有姓,为尊重她的意愿,本评论隐去其名),杨某接受采访时,“一再要求千万不要把她被执行死刑的消息告诉云南省的媒体,不然,女儿知道后会接受不了的”。

“她说,两个女儿都是自己的骄傲,成绩也非常好。大女儿平时考试都是前3名,有一次考了第9名,还大哭了一场。她们自尊心都很强,千万不要给她们再多的伤害”。死刑犯这种特殊心理,是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的。

即将被剥夺惟一一次生命的人,是毫无自我防卫能力的,我们不能为了做好一次采访而随意“突破他人心理防线”,甚至乘人之危。即便是一个罪犯,他(她)有限的生命本身也依然是值得尊重的,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也应当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因为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