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联墨兼修 心向浮云

2018-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孟繁锦先生在全国联墨名家鹿寨采风笔会上赋笔.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 文/图他时常笑容可掬,十足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先生形象;他的书

孟繁锦先生在全国联墨名家鹿寨采风笔会上赋笔。

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 文/图

他时常笑容可掬,十足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先生形象;他的书法作品,深得大家好评:李可染称赞他“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关山月认为他“才气超群”,权希军称他“书印两绝”,李铎赞其书“大气磅礴”。为了求得他的墨宝,工作人员甚至在早餐时间摆好了笔墨纸张,对此他没有拒绝,也没有生气。这样一位平和儒雅的老先生,不知道的人恐怕很难把他和有数十年军旅生涯的空军军官联系起来。他就是现任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空军政治部原文化部长,空军代军歌、中国空军进行曲的创作者。7月20至22日,全国名家联墨展暨采风活动在鹿寨县举行,孟老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一副自撰联背后的气度

楹联与书法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联墨兼修并非易事,自古以来联墨合璧的大家并不多见,在当代更是屈指可数,孟先生便是其中独领风骚的人物。在中国楹联学会孟先生的办公室,悬挂有一副楹联:

心向浮云知进退;

名随野草任枯荣。

这副楹联木刻,红底金字,以狂草书就,就挂在孟先生办公桌背后,异常醒目。这恰是孟先生的心境写照。

“退休之后,我原本只想玩玩书法,悠闲地安度晚年。”孟先生说,没想到这一心愿没能实现。

1995年孟先生在联界泰斗马萧萧先生的引介下,加入中国楹联学会,1998年他在中国楹联学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名誉理事。从此,他积极参与和策划了楹联界一系列重要活动,倡导联墨合一,楹联和书法互济。2002年,受托于马老先生,孟繁锦出任代会长,主持全面工作。“受命于危难之中”,孟先生面对千头万绪,“心中忐忑不安”,提笔撰写了这一副联。“楹联挂上去之后,感染了一部分人,看到的人说,这人胸襟不错。”对孟先生出任代会长一职曾出现的非议,此后戛然而止。

一副春联亮相春晚的意外

出任新职后,孟先生领导中国楹联学会接连做了几件漂亮事:2003年6月,成功地组织了“抗非典胜利暨庆祝建党82周年大型笔会”;2004年春节,为中央电视台策划了《春节话对联》专题节目,与联界泰斗马萧萧、我国第一位对联学硕士研究生鲁小川等就春联话题展开对话。孟先生兼做导演和嘉宾,主持了这场长达54分钟的专题节目,春节期间播出后使楹联文化在国内产生强烈反响……

在2004年9月的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孟繁锦先生当选为会长。

让中国楹联学会名声大振的,是2005年为央视春晚编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春联。

“那是中国楹联学会打的一个翻身仗,扩大了楹联的影响,提高了楹联的地位。”孟先生追忆,“2005年的央视春晚,相关方面要求能实现‘全国大联欢’,但各省报送的节目达不到要求,时间紧迫,怎么办?后来决定采用‘春联大串联’的形式——各省台出一位主持人朗诵凝聚传统文化精华、富有地域特色的春联”。之后导演找到了孟繁锦先生,孟先生接过了重任。“我马上调集全国的精兵强将,用一个星期创作出了第一批作品。可是送去编审,却被枪毙了!导演组说,不行!不是你们写得不好,而是写得太好、太高雅了,得写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

孟先生带领创作组成员,继续奋战了一个多月,最后创作出的18副春联终于顺利通过了审查,播出后反响热烈。“现在这18副春联,搁哪个省都不合适,一副对联里是两个省串在一起的。”孟先生还记得其中的一副:

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这副联写的是福建和台湾,很巧妙地把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融为一炉,而且很通俗。”有趣的是,这副春联播出后在福建引起的连锁反应,让孟先生始料不及。

“春晚过后,铁观音的故乡安溪人民很高兴,上街敲锣打鼓,说中央电视台免费为铁观音做了个大广告,新年的茶一定好卖。”那一年,安溪铁观音果然很热销,为此,安溪的领导还特意邀请孟先生去安溪做客。

此后,在中国楹联学会的推动下,西安、运城等城市有了“楹联名片”;南昌成功打造了国际楹联文化艺术节;全国各地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楹联教育基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楹联学会还主办了“百城迎圣火海内外大征联”活动,使楹联与北京奥运圣火共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