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互联网教学与人才培养

2017-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钟秉林教授:"我认为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我们关注重点,研究的重点,实践探索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如何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提高我们学习效率,改善我们的学习效果."2016年5月10日,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教育部在校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全通教育.学堂在线.<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协办,中教全媒体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教授:“我认为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我们关注重点,研究的重点,实践探索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如何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提高我们学习效率,改善我们的学习效果。”

2016年5月10日,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教育部在校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全通教育、学堂在线、《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协办,中教全媒体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在会上做《互联网教学与人才培养》主题演讲。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教授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的演讲主题是《互联网教学与人才培养》。时间有限,我想主要讲四个观点: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呼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

进入这个世纪,我们国家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加快普及,职业教育正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去年底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提前五年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

从这些数据看到在中国上学难的矛盾已经得到根本的缓解。

而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上好学校难,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这使得我们国家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更加凸显,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高度关注。

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性,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优良的办学传统、优良的校园文化、优良的学风等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不可能用钱堆积起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内部的关联度增加,不同的教育比例和教育层次之间,同时与外部联系更加紧密,使得我们教育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同时随着我们学校办学主体地位的不断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提高质量、改善声誉任务紧迫。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教育决策和改革举措出台和实施的难度,比过去要大很多。

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面临三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和时代任务:

第一,如何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合理配置有限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第三,逐步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地位,推进教育国际化

为了实现这样的时代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有机结合,使我们教育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第一,互联网技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可以突破学生们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线上学习,有利于优化课程资源,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把线上的教育和线下的教育有机结合,改善我们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第二,互联网技术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路径。当前我们国家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很不平衡,利用互联网多元而便捷的获取教学资源,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的机制和体制,以效率促公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均衡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

第三,在线课程联盟的构建提升了教育国际化水平。以edX为代表的国际化以及国内的在线课程联盟的建立,推进了国际化的课程教材和课件的跨国跨地区的流动和共享。随着教育教学之间的流动,充分的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变革教育方式,对于促进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对于促进中国优质教学资源的国际拓展,改善中国学校的社会形象,都带来了重要的举措。

三、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1.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

如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突破 “万人一面”桎梏,做到多样化、个性化培养。如何遵循规律,因材施教,尊重学生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研究学生的差异性,也需要我们在观念上有所突破。现代教学观,在教学过程当中,和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遵循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摈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首先从更新观念上入手,而且我认为这种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对传统学习过程的挑战

一般而言学习过程包括知识传输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而互联网教学的兴起,对于传统的教学过程,提出了颠覆性挑战,我们可以在课前通过学生个性化的线上的自主学习,来实现知识传输或者说学生接收知识这样一个功能,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上课不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探究进行讨论,合作做习题,学生之间合作方式,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的翻转,就是我们所谓翻转课堂的内涵。

3.对教师职业生涯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带来了知识传递方式与渠道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知识单向传递,转变为知识的多项互动这样的传递。教师的角色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和学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形成一个学习伙伴的关系。那么我们如何探索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如何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注重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研发网上课程,积极参与线上教学。我们如何能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改革教学评价标准与方式,重视教师和培训者的培养培训,相应的有一套教学评价制度,包括教师教学竞赛,我个人认为都应该与时俱进,要符合教学教育发展大的趋势。

4.对传统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我们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讨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积极探索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互结合,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优化我们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促进优质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够彰显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色,都是对我们教学提出的挑战。

5.对传统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挑战

我们必须要探索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学习制度的创新。我曾经到过一些小学中学,在这方面,很多学校都有大创新,现在我们的小学,基本上实现了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的布局,教室没有讲台,三五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便于分组学习,分组讨论,讲课的时候,教师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引导学生去讨论,去研究,来实现教学目标,这是我们小学。

我们有的中学在探索翻转课堂,或者叫做开放式课堂,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一节课45分钟,教师讲课15分钟,其他30分钟,必须通过讨论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高校正在多方面的改革探索,高度重视在线开放课程的研发建设和它的应用,推动我们高校,高度重视基于互联网教学这样一个发展,让我们学生直接从中受益。

另外我们如何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适应这样一个挑战,我们教师的聘任和考试的标准,要进行调整,我们的评教标准要进行调整,我们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同时注重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如何把常态的监测和动态的监测比较好的结合起来,来保证我们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的水平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要不断完善

1.加强“连结”与“互动”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连结和互动。我们研发在线课程,使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和技术的时候,怎么样能够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人机互动,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互动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想是保证我们互联网教学达到我们预期的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我们如何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改革课程组织方式,能够有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到我们互联网教学中来,有更多教师来参与到互联网教学中来,充分发挥所谓大规模特性,MOOC的第一个词就是大规模。用大规模特性,保证我们的课程质量,教学质量能够不断的提升。

我们如何能够加强统筹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一定要有好的机制,能够强调资源的整合,保证它的质量,要接受过去的教训,不要造成资源浪费。目的就是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2. 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

如何探索互联网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能够保证互联网教学的质量,如何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服务,能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能够加强教学平台及其教学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和运用。

如何改善教师线上教学的水平和能力,都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我想最终的目的,我们通过互联网教学,能够让学习者,包括我们在校的学生和社会的公众,能够从中直接受益。

3. 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

完善的运行机制是互联网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厘清线上教学的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慕课、微课程等联盟和协作组织的运营模式,筹集线上教学的经费,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我们积极研究互联网课程的课程标准与认证方法,同时要积极探索学分转换、学分互认、学分银行等等的问题。进行统筹改革试验,要使基于互联网教学充分发挥它的效用,把互联网教学搞的更好一点,作用发挥更充分一点。

4. 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

互联网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但是教育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校园里面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学校它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发挥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的社会发展型的素养形成,比如说他的人际关系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团队精神养成和健全人格培养,目前来看还是通过校园里面,社会实践逐步加以实现。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我们关注重点,研究的重点,实践探索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如何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提高我们学习效率,改善我们的学习效果。

现在关键要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要避免功利性倾向,避免炒作,通过大家努力,我们互联网教学肯定会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过程当中,发挥重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以一位互联网之父一段话结束,身处互联网教育时代开启的黎明时刻,人类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无论如何,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我相信,在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蓝图一定会加快实现,并能够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在“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上的演讲实录,经中教新媒整理,未经演讲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