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玥哲学 余玥: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更新运动

2018-03-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者简介:余玥,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内容提要:20世纪后半叶,德国古典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其自我更新的运动.考察它与后形而上学的主要

作者简介:余玥,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内容提要:20世纪后半叶,德国古典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其自我更新的运动。考察它与后形而上学的主要思想如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哲学和后现代诸哲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概括这些互动工作的重要成果和意义,可以看出这一自我更新运动具有五重重要意义: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并不是一个内在封闭的传统;它并非必然是保守的国家意识形态;也不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形而上学、或只关注抽象概念的“观念论”;其自我更新的关键之一,在于扎实地重返文本;其目标之一,在于通过参与诸当代讨论和解决诸当代问题,重塑现代性的形象。

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哲学/后现代哲学

原发信息:《世界哲学》第20166期

近年来,不惟在中国,甚至在德国本土,也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德国古典哲学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有人甚至说,在哈贝马斯之后,整个德国哲学就缺乏创造性,自主思维不够。其中具有代表性者,比如弗兰克(M.Frank)。

在2015年9月23日出版的《法兰克福汇报》上,弗兰克曾以《黑格尔不再住在这里》为文章名尖锐地指出,德国观念论①已经不再以德国为家,而是飘荡到了其他国家,比如中国。(Frank,2015)弗兰克的这一印象,和中国在地观察者的印象,不太贴合。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各种新思潮在中国的轮番登场,德国古典唯心论研究或可说至今坠势不止。但暂不考虑中国目前的情况,事情真的如弗兰克所说的那样,德国古典哲学即使在德国也已经前途堪虑了吗?

事情有其另一面:为庆祝今年(2016年)5月于鲁尔波鸿大学举行的第31届国际黑格尔大会暨《黑格尔全集》结项,德国著名学术出版社费利克斯·迈纳出版社(Felix Meiner)特别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其中收录了S.

-怀特霍夫(P.Stekeler-Weithofer)的文章:《让黑格尔再次安居于此》。从标题到内容一开头,这篇文章就立足于反对弗兰克一年前广为传播的那篇文章。(cf.Stekeler-Weithofer,2016:13-26)弗兰克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引号为作者自己所加)传统之所以式微,主要是由于分析哲学对这一传统的蚕食。

分析哲学传统本来就有着德国根源,其重新被引进德国,赖于洛伦茨(G.

Lorenzen,爱尔兰根学派领袖)、图根德哈特(E.Tugendhat)、阿佩尔(K.-O.Apel)以及亨利希(D.Henrich)的努力。这些努力的本意乃是为德国观念论寻求更清晰的阐明,但在今日德国,却令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沦为了一种新经院哲学。

若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新性原动力,目前在芝加哥大学、佐治敦大学、圣母大学和悉尼大学,可能更容易找到。S.-怀特霍夫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假如看到黑格尔《逻辑学》历经150年才全本翻译为英语,并在2015年才出了修订版的事实,德国人未必需要如此自卑。

即令是弗兰克提到的那些美国学派,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麦克道威尔(J.McDowell)和布兰顿(R.B.Brandom),也或隐或现地将自己的研究只看作是黑格尔哲学导论。

换言之,他们也并不认为,美国目前的黑格尔研究真的已登堂入室、执学界牛耳。事实上,S.-怀特霍夫认为,与其将弗兰克所说的这些新的研究群体的兴起看成德国古典哲学在德国的衰落,倒不如将之看成是黑格尔哲学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全球复兴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复兴运动甚至早在1975年就已经被观察记录到:当时,海姆若伊特(H.Heimoeth)在为刚刚才计划出版的《黑格尔全集》的前言中,就描述了对黑格尔哲学兴趣的全球化的事实(cf.

Heimsoeth,2016:30-35)。这一事实虽然以黑格尔复兴运动为代表,但并非仅仅孤立地在黑格尔研究领域有效,而是涉及全部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领域。下文将大致呈现此事实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