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林云南 云南摄影家吴家林:行走23天为滇越铁路“塑像”

2017-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火车冒着白烟,喘着粗气,轰鸣着向前方驶去.铁路边,一个70多岁的老者随着火车奔跑,他的胸前挂着3个莱卡相机,步伐快速而有力量--此处是越南海

火车冒着白烟,喘着粗气,轰鸣着向前方驶去。铁路边,一个70多岁的老者随着火车奔跑,他的胸前挂着3个莱卡相机,步伐快速而有力量……此处是越南海防,享誉国际的云南摄影家吴家林,在2015年2、3月间,以73岁的高龄开始拍摄有100多年历史的滇越铁路。不久前,摄影集《吴家林走滇越铁路23日》终于面市,依旧是吴家林标志性的黑白风格,以及黑白灰透视出的大千世界与厚重情感。

●专访吴家林

这个时代考验摄影家的创作水平

吴家林是一个不断行走的摄影师,这一次,年过古稀的他跋山涉水、沐雨栉风23天,每天行走30公里,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并精选出168张,触摸滇越铁路的脉搏,用匠人精神为之“塑像”。

拍滇越铁路很幸福

都市时报:如今你已年过古稀,沿着滇越铁路走了23天拍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是怎样的情怀促使你这样做?

吴家林:最初是开远的影友邀请我拍的,曾经想过拒绝,因为现在滇越铁路的滇段客车只有一小段在运营,剩下两根单调乏味的铁轨,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但作为本土摄影师,我又觉得无颜拒绝,这条铁路已经100多岁,逐渐衰败。为它“塑像”,或者说拍“遗像”,我义不容辞。

都市时报:滇越铁路与其它铁路有什么不同?它的灵魂与内核是什么?

吴家林:100多年前,这条铁路是由法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的血汗、生命筑成的,堪称世界铁路史的杰作。这条铁路历史上曾辉煌一时,对云南的社会文明进步做过不小的贡献,曾是云南边地百姓的生命线。这条铁路是古老的、神奇梦幻的,沉淀了百年文明。作为摄影师,能对它进行拍摄记录是很幸福的事情。

拍黑白照片拍出了感情

都市时报:在你看来,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需要有哪些要素,对于人文纪实摄影,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吴家林:首先是真实,真实是摄影作品的生命。其次就是生动自然,不能人为干扰拍摄对象,要在他最自然的状态下记录那一生动瞬间。此外,摄影不但要进行记录,还要融入作者的个人风格与主观选择,不能流于平庸。总的来说就是让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完美融合。

都市时报:为什么一直以来都选择黑白胶片摄影?

吴家林:最早是由于经济原因,之后就拍出了感情,大千世界通过黑白灰的提炼,反而会更有艺术性与概括性,可以说,无声胜有声。国外的摄影大师中90%都在拍黑白影像。我目前推出的12本摄影集中,只有一本《从牛栏江到滇池》选择彩色影像,因为它更偏向报道摄影。

热爱摄影,就要远离名利场

都市时报:你开设的“人文纪实摄影讲习班”近况如何,你觉得自己可以传递给青年摄影师的是什么?

吴家林:去年开设这个讲习班之前,我已经做了约8年的公益讲座。通过我的讲座,许多人都从之前没有个性的风光摄影转向了人文摄影,我影响了上千名影友,让大家少走弯路。因为在我看来,人文摄影有艺术个性,是不可重复的,作品也是永恒的。在我影响下,一些青年摄影师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们前途无量。

都市时报:当下许多人都乐于拍照,你如何看待“全民摄影”的现象?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吴家林:由于科技的发展,全民摄影是一个大趋势,但随之也会有大量的影像垃圾产生,这需要一些摄影家的引导。这个时代也更加考验一个摄影家的创作水平,想崭露头角比之前更难。在创作中切勿走入误区,也不要单纯认为获得了一些奖项就很成功。因为一些摄影奖项就如彩票中奖一样有着偶然性。如果真正热爱摄影,就要远离名利场,踏踏实实拍出有个人风格的照片来。

昆明·惊喜

偶然发现“世界奇观”

终于来了!有东方红标志的火车头拉着4节车厢,沿着米轨驶来。吴家林兴奋地按下快门。昆明眠山车场附近,有一处鲜为人知的铁路,它属于滇越铁路的延长线。每天,会有一趟火车从此经过,这就是从昆明北站发车到石咀的米轨火车。

此外,每天还有两趟车从昆明北站到呈贡王家营。1910年开通的滇越铁路(1958年滇段改名为昆河铁路,但许多人仍习惯称它滇越铁路)在云南如今只有这一段还有客车,其它路段的客车已于2003年停运,目前只有很少几趟货车存在。

眠山车场附近的这段滇越铁路,有一处堪称“世界奇观”——轨距为1米的米轨与1.435的准轨在此十字相交,这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吴家林听说这一现象后非常兴奋,他问清了火车到达的时间,提前在那儿等候。

火车约在中午时分到达并在此停下,铁路值班员将行车凭证“路签”用棍子挑起,交给火车司机。这一传统的方式与古老的滇越铁路一样震撼了吴家林。

记者也特意探访了这一交叉点。滇越铁路的枕木泛着古朴的光泽,有些地方甚至长出了青苔,一旁的准轨则是铁枕,两者相交,如年迈的爷爷与孙子促膝相谈。看守准轨的工作人员30多岁,他说这条准轨是云南铜业的货运内线,存在好多年了,但没米轨那么古老。男子在这里已经工作很多年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交叉点的罕见,不过他早已将此处看作自己的家。

不少昆明人喜欢带着孩子,节假日坐米轨小火车看风景。火车所到之处,车外的人群在栏杆之外耐心等待,用手机拍下这个“老朋友”。盘龙江铁路桥上散步的少女,官渡村子中打牌的农民,推着婴儿车走过人民东路道口的妈妈,云南师范大学后门的小食摊……吴家林将与滇越铁路有关的风土人情定格下来,铁路与人的浓浓真情透过照片击中观者内心,这是吴家林摄影的准则——让照片自己说话。

红河·恋旧

热闹的街子天与旧货市场

包括开远、蒙自、屏边、河口在内的红河各个城镇,是滇越铁路线上最重要的部分。吴家林在红河周边拍摄了15天,占到了总拍摄周期的一大半。

摄影集中有一张照片特别值得一提:老旧的电话机、有罗马数字的钟表、马灯……这是滇越铁路文物收藏爱好者黄庆的家。2014年11月,吴家林到开远游玩,参观了铁路工作者黄庆的家。黄庆几十年来收集的滇越铁路文物几乎摆满了整个家。“拥挤的家就是百年滇越铁路的一个缩影。”吴家林萌生的感动,成为他拍摄滇越铁路最初的动机。

早在2003年,滇越铁路在红河境内的客车就已停开,目前只有几趟货车运行,但周边的人们依旧对这一铁路抱有深厚感情。

开远拍摄的一天,吴家林发现铁路边一处旧货市场,是当地居民自发形成的,只在周日举办。自己不用的旧衣物,甚至锅碗瓢盆等,都可以拿来卖。吴家林也饶有兴致地逛了一会儿,这让他联想到一些西方国家的旧货市场。当年铁路开通后,一些西方的风俗也随着火车在这个小城生根。

屏边铁路附近的街子天也很壮观。铁路边,西瓜、土豆、用草串好的鸡蛋等各种农副产品一字排开,有许多人从铁路上走来赶集市……铁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吴家林用相机将这些瞬间记录下来。

曾经的交通要塞,如今已热闹不再。2014年,昆明到河口的准轨火车开通。许多人都认为,滇越铁路这位百岁老人如今已奄奄一息。但它并没有消亡,而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云南铁路博物馆馆长李志明介绍,今后,滇越铁路的昆明到河口段有望开通观光客车。

碧色寨·静默

呈现出被时间遗忘的宁静

蒙自的“碧色寨”与屏边的“人字桥”是滇越铁路上重要的两个“驿站”。吴家林花了很大精力呈现这两个地标。

去年拍摄时正值春节期间,吴家林带着妻女前往,当时有碧色寨有很多游客。一对老夫妻在车站古旧的法式大钟下留影,儿女正为他们拍照,吴家林选取了这样的视角,呈现他眼中的静默的碧色寨,“如今的碧色寨已经成为文物,静静矗立在那里供大家瞻仰。”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碧色寨成为滇越铁路上最重要的站点,它是中国幸存的早期铁路车站之一,如今依然能看到许多法式建筑。回忆起多年前的碧色寨之行,于坚难忘其古朴之美:“那金色的车站正沉浸光辉……消褪的色彩,朽坏的木质,乘客涂画在车站墙上的作品,到处丛生的野草,种种迹象使这个车站呈现出一种世纪末之美。

”诗人海男写过一部小说《碧色寨之恋》,她告诉记者,2009年秋自己第一次到碧色寨,“整个碧色寨呈现出异样的被时间遗忘的宁静,碧色寨百年以前的面貌已蜕变,我触摸着枕木铁轨,它们盘桓纠缠,诉说并演变着历史,又构成了新的历史……”

同样游人如织的还有世界桥梁史上的杰作——屏边滇越铁路段人字桥。人字桥设计者是法国工程师保罗·波登,这座桥在两山中间,桥下是百米深的峡谷,像极了一个巨型“钢铁侠”,可以想象当年坐火车从桥上飞驰而过的惊心动魄。这座桥让吴家林想到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吴家林家的客厅里,就挂着一幅他的老朋友、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拍摄的《埃菲尔铁塔油漆工》,“你看,它们结构很相似。”

吴家林此次除了拍摄人字桥的全景,还另辟蹊径走到人字桥下的谷底远眺这座桥。当时谷底有一些行人经过,他的照片呈现出一位带孩子的苗族妇女为主视角、人与人字桥同在的温馨画面。

越南·温情

铁路沿线的悠闲慢生活

在越南境内拍摄滇越铁路,吴家林用了5天。由于未与政府方面沟通,而是以旅游者身份拍摄,受到了一些阻扰,这让吴家林每天的拍摄异常紧张,但又乐趣无穷。

最让吴家林感慨的是滇越铁路与越南百姓亲密的关系,“铁路就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越南,滇越铁路上的客车依然每天运行,铁路就从一些老百姓的家门前经过,一些老百姓会把自家的衣橱、碗柜等放在铁路边上,鸡鸭悠闲地在铁路边啄米,甚至还有人在铁路边摆放了盆景……

吴家林也登上了火车,感受在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上行进的感觉。坐这趟火车的人不太多,而且坐火车时并没有人人低头玩手机,大多数人选择低声交谈或休息。他们的生活节奏如时速30公里的米轨火车,依然很慢。

文章开头提到的“追火车跑”一幕是吴家林的真实经历。那天,吴家林在越南海防最大的街道上拍到一辆行进中的火车,他突发奇想,想拍火车经过下一个路口的照片。于是吴家林开始挎着3个相机狂跑,73岁的人追火车,上演了一幕“奔跑吧,爷爷”。火车刚刚驶过路口,恰好有一辆拉木头的货车经过,吴家林拍下了这一瞬间。

在越南,滇越铁路的终点是海防港,车站不远处就是蔚蓝的大海。奔袭23天,拍摄上千张照片,在昆明家中的暗房里将这些照片洗出来的一刹那,吴家林心中的欣喜无法言喻。于坚为这本摄影集写序:“从云南高原开始,蜿蜒向南直到大海的滇越铁路,与其说是一条铁路,不如说是一件巨大的作品,为无数的工程师、匠人在大地上完成……”

吴家林这位不断行走,用相机记录历史与生活的匠人,滇越铁路代表的气质与精神,早已融入他的血脉中。(都市时报 记者闫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