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晓教授登上鉴真图书馆《扬州讲坛》

2018-04-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宋国晓,现任北京建设大学古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建工学院设计研究院古建艺术研究所所长等职.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设计心得,带领大家一同领略中国古建

宋国晓,现任北京建设大学古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建工学院设计研究院古建艺术研究所所长等职。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设计心得,带领大家一同领略中国古建筑之美。

本报今特辑录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来到这个讲坛,我诚惶诚恐。因为在我之前,登坛立说的,都是各行各业的教授级人物。而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木匠而已。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大多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和木头打交道时间长了,思维方式就和木头差不多了。

随着历史的变迁,建筑也在随时发生着变化。中国古代建筑分为宫廷建筑,如北京故宫等;坛庙建筑,如天坛、地坛等。还有园林建筑,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既有大气豪迈的承德避暑山庄,也有精致秀美的扬州何园、个园。此外,还有民居建筑,陵墓建筑,商户建筑等。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无非就是五种。一种是硬山式,这是从明代以后产生的,随着砖瓦的大量使用而成的;一种是歇山式,北京天安门城楼就是典型的例子;一种是悬山式,很多寺庙的大雄宝殿都是这种形制;一种是庑殿式,这种建筑的规格很高,太和殿就是标准的庑殿式;还有一种是攒尖式,有四角、五角、八角等,体量最大的就是天坛祈年殿。

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有一种独特的部件叫斗拱。斗拱作为大型或较大型建筑柱子与上梁之间承接过渡的部分,承受上部梁和屋面的压力,并将其转移到柱子,乃至基础上,有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此外,斗拱在屋檐下,可以保护柱子、墙身等不受风雨侵蚀。另外,还有防震的效果,如同一层巨大的弹簧垫,可以抵抗地震波。当然,通过色彩的变化,还能起到装饰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中还有彩画,自古就有“三分建筑七分画”等说法,画匠被称为“先生”,可见这一行当是很受人尊重的。彩画可以起到保护木结构的作用,当然还有美化装饰作用。常有人说“雕梁画栋”,其中雕梁是指南方,因为南方的木雕、砖雕等艺术很有名,而画栋是指北方,中原以北。南方比较潮湿,彩画容易褪色,而北方则没有这个问题。

彩画也分很多种,有官式彩画,那是一种标准的,造型化的,也有民间的。

北京天坛上的天花,原来是贴金的,后来在整修时,换成了现在的图案,按照龙、凤、云的规格,层层铺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有关龙的图案,如升龙、降龙等,而在《易经》中,也有潜龙、飞龙、亢龙等,这些龙的文化和图案,都有相通之处。

多尔衮的王府,在彩画上也很考究。清军入关之后,设立了八大“铁帽子王”,来表彰他们立下的汗马功劳。其中,就有多尔衮。他的王府有三层椽子,其他的建筑都是两层椽子。据我分析,这是因为没有斗拱,所以加了一层椽子。

在彩画中,有很多吉祥的图案,如官上加官、吉庆平安、加官晋爵、金玉满堂、三“羊”开泰、鱼跃龙门、一品当朝、玉堂富贵、锦上添花等,其中蕴含了大量传统文化的思想,并且跟随着时代进行变化。除了彩画,地仗也很讲究,俗话说“一麻五灰”,彩画画得再好,地仗开裂,也是不行的。

佛教文化传到中国后,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紧密的联合,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来。

在河南安阳,正在兴建一座天盛寺,代表着佛教建筑的一些特点。最前端是四柱七楼的牌坊,随后是放生池,歇山式的山门。进入山门之后,就是天王殿,用了绿色琉璃瓦。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殿中有天花藻井。后面是观音阁,这是纯木结构,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难度很高。

佛教中很重要的一种建筑叫做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就是“浮屠”,很多寺庙都是以塔为中心,建造的建筑群。塔也分为几种形制,一种为楼阁式,代表为应县木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塔,斗拱的形制就有54种,经过了无数次地震和战火,至今屹立不倒;一种为密檐式,代表为嵩岳寺塔;一种叫覆钵式,妙应寺白塔就是代表,融合了尼泊尔和中国的建筑风格;一种金刚宝座塔,五塔寺塔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还有一种花塔,修定寺塔是目前唯一一座花塔。

此外,还有一种造像塔,直接在石头上进行雕刻。

古建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合龙口、龙眼点睛、大雄宝殿揭匾等等。说到中国的古代建筑,咱们不得不谈李诫。咱们都知道鲁班是中国工匠的祖师,中国建筑师的祖���爷是李诫,河南人,多才多艺,会绘画,会书法,懂音乐,甚至还会医学。有一高官有病,太医都看不好,他给看好了。

梁思成先生、林徽因先生,给孩子起名梁从诫就是寓意学习李诫,怀着对李诫的一种崇敬。

朱启钤先生,祖籍贵州,生在河南,从事古代建筑研究,成立了中国一个自己出钱的民间学术团体,聘请了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先生,中国人自己研究中国古建筑,从此开端。

梁思成先生,出生在日本,学成于美国,是享誉世界的建筑科学家。梁先生对扬州最大的贡献是设计了鉴真纪念堂。这张图纸,你看这个图案,不是计算机画的,是手画的,用鸭嘴笔画的。能用鸭嘴笔,画出这样的图来,绝对是高手。

罗哲文,是中国唯一健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员,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70多年,有着如水的人生。

如果没有李诫,就没有营造法式,没有营造法式就没有朱启钤先生,没有朱启钤先生,就没有中国营造学社,没有中国营造学社,就没有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先生。

最后用林徽因先生的诗,结束今天的讲演: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

问:在中国诸多的优美古建筑中,哪一个是你最欣赏的?

答:有人说,中国唐代建筑气势恢宏,可是中国唐代木结构建筑也就6处。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在唐代,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的五天前才最初发现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真正到了一个顶峰,是在清乾隆年间。最让我折服的,还是应县木塔。

问:很多诗词中会出现“秦砖汉瓦”,这是什么缘由呢?

答:若干年前,有关方面曾在西安成立砖的研究所。秦砖汉瓦,是秦汉时期的建筑形式。现在,秦汉时期的建筑看不到了,只能看到瓦。瓦的体量很大。砖是空心砖,用来砌墙的不多。甚至城墙,元朝时期还是土墙,到了明朝,才用砖来砌墙。所以,早期的砖是很珍贵的,奢侈品。

问: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最大的不同特色在哪里?能够产生互补?

答:这是一个大的问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问题,不是我一个小工匠可以解决的。中国以木结构为主,西方早期以石材为主。中国过去森林茂密。现在西方也开始使用木材。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同时代都有,包括用在彩画里面。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怎么有机结合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

问:您对扬州古建筑的评价如何?

答:我做北方建筑的研究多。我来扬州不多,对扬州古建筑了解得比较少,我来这儿,只有学习的份儿。木匠潘就在扬州。让我心旷神怡的,有个园、何园,特别是何园片石山房的叠石假山。

问:就建筑而言,是更偏向数学和力学的理性,还是想象和美学的感性?

答:中国古代建筑是综合性很强的,力学建筑结构是必须的,美学的思想比例更重。只有创造的思想,才能设计出更完美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