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戏院重张开业20年 400万人次成就新长安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长安大戏院 老长安大戏院 1996年9月27日,原西单路口的长安大戏院在停业.拆迁的15年后东迁到建国门桥西侧重张开业,"长安"的老观众望着大门上面"长安大戏院"五个大字既亲切又欣慰,但又难免心怀忐忑,这还是咱们戏迷心目中的老"长安"吗? 今年"十一"长假,长安大戏院迎来了一系列重张20年的演出.要说长安大戏院这20年,先用数字来标注一下,演出用场7373场,平均每年368场,平均用场率101%,平均上座率75%.20年长安

新长安大戏院

老长安大戏院

1996年9月27日,原西单路口的长安大戏院在停业、拆迁的15年后东迁到建国门桥西侧重张开业,“长安”的老观众望着大门上面“长安大戏院”五个大字既亲切又欣慰,但又难免心怀忐忑,这还是咱们戏迷心目中的老“长安”吗?

今年“十一”长假,长安大戏院迎来了一系列重张20年的演出。要说长安大戏院这20年,先用数字来标注一下,演出用场7373场,平均每年368场,平均用场率101%,平均上座率75%。20年长安共接待了435万人次的观众。同时,有45个剧种,10万多名演员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采。

老长安:不是谁都能演的

“老长安什么样?”重张前,长安大戏院经理赵洪涛借请吴祖光先生为剧院开台新戏《白蛇传奇》题写戏名之机,虚心向吴祖光、新凤霞夫妇求教。“首先行市不能低,”凤霞老师热心地说:“一个戏院有一个戏院的行市,我当年就是天桥的,我的《刘巧儿》就是在天桥演的,戏演得好,行市越来越高,场场客满,先是被西珠市口的民主剧场请去,后来被长安大戏院知道了,正好有个演员请假,就让我去救急。结果我连升三级占住了长安。但是我始终知道长安不是谁都能去的。长安的观众厉害,就是长安的场务员都有很高的素质。有一天我演出,观众掌声不断,我很是得意。演出后有位场务员大姐跟我道乏说,‘新老板您辛苦啦!’我一听她话里有话,就向她征求意见,她告诉我,您的疙瘩腔确实好,但是越好越不能多给,一多就贫了,艺尽人缘散……我一听,恍然大悟,且受益终身。对‘长安’自然敬畏三分。不愧是当年国剧宗师杨小楼为“长安”开台演出《英雄会》的大剧院。不过,行市要高,门槛要低。剧团和剧场要并力求财,长安尤其要与观众和演员建立水乳交融的关系。”

新老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此长安大戏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谦卑的态度认真倾听观众的声音,观察观众的喜恶。演出什么戏,请那位名角,举办什么活动,都有观众的参谋。

新长安:新角儿培养阵地

重张后,为了暖场,长安根据观众的意见首先推出了驻场大戏《白蛇传奇》《梅花香韵》《铸剑情仇记》和《碧波金鳞》等保证了长安天天开锣,天天有戏,打出了名声,聚集了人气。接着与全国优秀京剧演员研究生班联袂推出了“研究生班演出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代名角争相演出了他们在研究生班精心打造的传统经典剧目。他们青春的朝气也让原本只认角儿的老戏迷有了一点思想的转变。从此长安大戏院成为全国许多新生代名角发迹的宝地。

为发掘、培植更多的名角,长安首先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精选30岁以下的有希望青年演员,特别是尚未引起关注的新苗举办专场,以便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有些外地的新苗,特邀在北京演出后通过电视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始得到重点培育,很快成为当家主演。同时,长安在北京和外地剧团的支持下主办的“十大流派,十大新人”等演出,更为促进新生代名角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这些新人都已经成为北京和全国各院团的名角,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弘扬传统 靠软实力留住观众

为继承传统艺术的真谛,回眸京剧历史的发展,长安大戏院不仅举办了谭鑫培一百五十年诞辰的纪念演出,而且举办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以及王少楼、孟小冬等艺术大师的纪念活动,特别是比较式微的言(菊朋)派、奚(啸伯)派、黄(桂秋)派、徐(碧云)派、麒(周信芳)派的艺术传人以及男旦演员、武戏演员都给予特别的关照。同时长安从学术方面组织的余叔岩“十八张半唱片”的欣赏晚会更让许多顾曲者回味无穷。

而最让长安的观众感到贴心的则是每月两次的星期日早场的“走进长安京剧之门”的票友联谊会。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戏迷票友专程从外地长途跋涉来到长安一显身手,他们不仅自唱自娱过戏瘾,而且可以欣赏到自己所喜爱的京剧演员的现场演出,甚至还可以现场交流,联网建群,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让长安主办方始料未及的是,做为票友活动,没有登报,仅由票友奔走相告,售票当天半夜两点钟就有戏迷在售票处排队等候购票了。

20年来,长安的硬件设施变化不大,然而,再看看长安的软实力却是今非昔比,他们与全国几乎所有的京剧院团、戏曲院校、京剧票房、流派传人、退休老艺术家和有关学术单位都建立了联络网和档案信息资料库。目的只有一个:看好戏园子,请得来角儿,留得住观众,让门楼上那五个大字永远金光灿灿……(记者 和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