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宝力高的儿子 齐·宝力高:一辈子的马头琴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齐·宝力高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都要请民间艺人来村里拉马头琴.吹笛子.弹三弦,整夜演奏,他晚上看完表演,第二天就模仿给母亲看,母亲是他的第

[齐·宝力高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都要请民间艺人来村里拉马头琴、吹笛子、弹三弦,整夜演奏,他晚上看完表演,第二天就模仿给母亲看,母亲是他的第一个观众]

听过马头琴演奏,很难不被它独特的音色所吸引,眼前浮现出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湛蓝的天空、飘浮的云朵,还有骏马和牧群。听到动情处,又难免思念故土,追怀往昔。但旧式马头琴的结构存在缺陷,音质不清,音量小,难以演奏高难度的乐曲,一度濒临消亡。从制作工艺到演奏手法,在马头琴革新过程中贡献最大的那个人,是齐·宝力高。

现有马头琴曲目中80%都出自齐·宝力高之手,他在18岁时创作的名曲《万马奔腾》气势雄浑,至今仍是马头琴演出的压轴曲目。在齐·宝力高看来,马头琴是全世界唯一“带脑袋”的乐器:“有了脑袋就有了五脏,就有了灵魂,它是神的乐器,能和天地对话,世界上像马头琴一样美的乐器是没有的。”对于这位73岁的老人而言,从6岁拿起的这把琴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我这个老头就是为马头琴而生,为之而死的人。”

12月1日,齐·宝力高在2016第一财经年度峰会上演奏了一曲《遥远的克日伦河》。一个人一把琴,正襟危坐,稍稍试音,然后拉响琴弦,琴声苍凉、哀伤、辽阔,一把琴就是一个世界。整个会场得以从激烈的商业辩论中喘口气,沉浸在这来自远方的乐音之中。

齐·宝力高素来以能说、敢说著称,他个性率真,十足的蒙古男子气概。他自幼说蒙语,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多年,会说汉语,然后旅居日本,能讲日语。他对台下的观众说:“人一生当中,一定要会三种语言,以后你的脑袋就变成多层次的。不管你搞经济的,还是搞音乐的,语言天才没有,话都不会说,你搞什么都没用。”

马头琴是草原上的最高哲学。茫茫草原上,人是孤独而渺小的,齐·宝力高对第一财经叹道:“真正的牧民太苦了。”草原上大风刮起来,一米以外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用羊皮袄包住自己,喝几口二锅头,等着大风过去。”也只有真正在草原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为什么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能诞生如此苍凉、悠远又哀伤的琴声。

在蒙古族人的心目中,马头琴就像是草原牧民的保护神,牧民家里总会放一把马头琴,认为它能够驱走所有的邪气。齐·宝力高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都要请民间艺人来村里拉马头琴、吹笛子、弹三弦,整夜演奏,他晚上看完表演,第二天就模仿给母亲看,母亲是他的第一个观众。

1958年,齐·宝力高刚刚小学毕业,内蒙古实验剧团去他的家乡招收学员,几首曲子下来,他就被相中。离开家乡时,母亲提了两个要求:“如果你要变成一个伟大的男人,你一定要天天跟自己过不去,时刻过不去,这样你才是真正的男人。你不能演电影,不能拉四胡,你不能跳舞,你就拉马头琴。”

齐·宝力高的四胡、小提琴都拉得好,但他还是听了母亲的话。进入内蒙古实验剧团后,他师承马头琴演奏家桑都仍,学习乐理知识,进行基本练习。那段时间最让他兴奋的是拥有了一把自己的马头琴,是老师桑都仍送给他的。“我的老师桑都仍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愿意改革,愿意和年轻人在一起把马头琴推向世界,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桑都仍从1953年开始改革马头琴,他与马头琴技师张纯华合作,汲取国内外弓弦乐器的制作与演奏法的经验,研制出第一代改革的马尾琴弦,定音鼓皮面的马头琴也由此诞生。但令人心痛的是,他在“文革”中遭受磨难,去世时年仅43岁。如今,齐·宝力高有时还会梦见自己的恩师:“老师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在锅台边拉着风箱熬着茶,炕上挂着马头琴……”

老师去世后,齐·宝力高对马头琴进行了三次改革。在保留马头琴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把共鸣箱由兽皮蒙面改为蟒皮,再从蟒皮改为梧桐木面板和白松木面板,从而拓宽了马头琴的音域,增强了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他吸收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技法,为马头琴增添了跳弓、碎弓、抖弓、切弓等多种技巧。

因此也曾饱受质疑。“有人说我娶了一个汉族老婆,把马头琴改成驴头琴了,马头琴原来的味道都没有了。”他说:“我学了四年小提琴,才知道洋东西好,但光‘洋’的没人听,光民间的土的也没有人听,所以我想到把小提琴的技术、大提琴的技术加到马头琴里面,不这样是不行的。”

2006年,马头琴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齐·宝力高开玩笑地说:“废了,才叫‘非物质’,得给那个没用的东西一个新的生命。”他也曾幽默地比喻:“总说我这个蒙古包比你楼好,不见得,冬天太冷了,夏天太热了,800年以前是非常好的蒙古包。我这个勒勒车是一流的勒勒车,那是吹牛呢,800年以前绝对是好的,但现在只能待在博物馆里。时代不一样了。热爱民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狭隘是没有出路的。”

除了对马头琴工艺和演奏技术的持续改良,齐·宝力高还统一了弓弦和指法,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蒙汉双语马头琴演奏法书籍。他创作了上百首马头琴独奏、协奏曲,尤数《万马奔腾》最为家喻户晓。

1986年6月20日,齐·宝力高组建了野马队马头琴专业乐队,使马头琴从单一的演奏、伴奏走向了重奏、协奏、合奏。今年是野马乐队成立三十周年,团员由12位马头琴演奏家组成。乐队成立三十年来,经历困难重重:“这个乐器在蒙古是国乐,在中国是少数民族乐器,你得等一等。谁也没想到马头琴能成立乐队,一开始是我个人名义成立的乐团,什么都是我一个人,我得安排演出,还得教他们。”

齐·宝力高一辈子都在传承马头琴,他说:“传承一定要有信念,没有信念的话干不成。我专门找自己的毛病,专门找马头琴的毛病,这样才能发展。”他一直坚持演出,不管是否有酬劳都会竭尽全力:“今年是我拉琴66年。当一个演奏家太苦了,你一天不练老婆发现了,一个礼拜,学生就发现了,一个月不练,观众骂你。

苦啊,太苦了。但我没有别的任何坏心眼,一不是为了出名,二不是为了钱。现在也是每天练琴,练完琴,还创作曲子,还写着呢,到我什么时候倒下去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