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故居观后感 藏龙潜凤“内史第”——参观黄炎培先生故居有感

2019-0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歇浦一衣带,中外寰瀛通,其左蔚人文,百年学有宗."这是已故国务院副总理.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对故乡浦东的称颂,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今年十月在浦东黄炎培故居的一次游历,再一次加深了我们对于浦东人文渊薮的感知,对于黄炎培家国情怀的认识.黄炎培故居观后感 藏龙潜凤"内史第"--参观黄炎培先生故居有感黄炎培故居,即为上海川沙镇著名的"内史第",是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内阁中书沈树镛的住宅,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

“歇浦一衣带,中外寰瀛通,其左蔚人文,百年学有宗。”这是已故国务院副总理、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对故乡浦东的称颂,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今年十月在浦东黄炎培故居的一次游历,再一次加深了我们对于浦东人文渊薮的感知,对于黄炎培家国情怀的认识。

黄炎培故居观后感 藏龙潜凤“内史第”——参观黄炎培先生故居有感

黄炎培故居,即为上海川沙镇著名的“内史第”,是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内阁中书沈树镛的住宅,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

“内史第“房屋因年久失修,现已大部拆除,仅存黄炎培故居内宅楼等少数房屋。1991年3月上海市政府拨款大修,10月竣工,11月6日举行黄炎培故居落成典礼和黄炎培铜像揭幕仪式。“黄炎培故居”匾额由陈云题写,故居内设黄炎培生平事迹展览,陈列有《黄炎培家谱》、《黄炎培日记》、《延安归来》等书籍,以及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来往信件等共270余件。

黄炎培故居观后感 藏龙潜凤“内史第”——参观黄炎培先生故居有感

黄炎培居住部分,按原状修复,并复原卧室、书房及楼下客堂等,其中部分家具系原物。1992年5月27日对外开放。

“内史第”古色古香,二层楼,房间有几十间之多,属江南官宦大院。房子地段闹中取静,错落有致。在房舍第二进,是黄炎培的故居。占地面积306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院落。正中的大厅陈设一如延安窑洞,通过电影科技,呈现出著名的窑洞对故事: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与毛泽东的单独谈话时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

黄炎培故居观后感 藏龙潜凤“内史第”——参观黄炎培先生故居有感

”面对黄炎培的问话,毛泽东深思熟虑,成竹在胸,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番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著名谈话,就是有名的延安窑洞对。时至今日,窑洞对那充满着睿智的政治警句,仍然闪烁着不灭的历史光芒,照耀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执政实践中大胆探索、奋勇前行。

作为著名民主人士,杰出的学者,可以说,早在抗战时期,黄炎培已经观察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真诚和正义。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的洪流中,他一方面奔走呼号,宣传抗日,一方面,又为阻止国民党反动派的所谓限共政策而努力。

他请周恩来为他主办的杂志《国讯》写文章。在那种特殊时刻,请共产党领袖为他的杂志写文章,是要有很大的胆识的。周恩来撰写的《今年抗战的新形势与新任务》长文,在1939年2月出版的《国讯》194期至198期连载发表。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在《新华日报》登出他的题词“本是同根,相煎何急”的同时,向黄炎培和各方面的党外人士通报了这个严重事件。黄炎培立刻亲自前往,向周恩来和中共朋友致以深切慰问。黄炎培表示:“当局如此处置,绝对错误。”那些天,黄炎培每天都有和周恩来保持密切的联系,常常在电话机旁守候过夜半,以听取中共中央的对策。

在国共两党的关系史上,作为第三方人士的代表,黄炎培就是这样不畏惧压力,不屈服于暴虐,始终同情中国共产党、帮助共产党。他奔波于国共两党之间,从中斡旋、调停,为的是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经济发展,民强国富。这是黄炎培先生的慧眼,同时,更体现出他国难当头,国家利益为重,绝不能以一党之私利而抛弃公义的大胸襟,大气魄。

黄炎培的为实现民主而进行的奋斗也遭受到了一次次失败。根本原因是他一度没有看到人民的力量,不能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也正是在中共主要领导人周恩来等的引导、帮助下,黄炎培才逐渐转变立场,抛弃中间路线,走上了光明大道。

1945年11月,黄炎培领导反对内战运动,1946年11月,黄炎培领导的民盟,拒不参加国民党召开的伪“国大”,民盟不参加“国大”的声明就是黄炎培起草的,这标志着他抛弃中间路线的开始。后来周恩来说:“只要把民盟拉住不参加‘国大’,‘国大’开了就很臭!

这个目的达到了,这是八年抗战,和最近一年谈判的成果。第三方面大部分居然敢于反对蒋记国大,跟着我们这条路走了。”充分地指出了黄炎培及其民盟这一行动的意义。

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在解放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由黄炎培亲手创建的民主建国会举行常务理事会,一致通过正式声明响应五一号召。这标志着民建抛弃中间立场,站到人民革命一边,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黄炎培经过共产党的安排,潜离上海经香港转赴解放区,于1949年3月25到达解放了的北平,开始了他生命史的新的一页。

在“内史第”中徘徊感慨,这是一个凝藏了多少民族历史的院落啊,黄炎培先生的故第,承载着一代教育大家童年的梦想。当年的“内史第”,座北朝南面河而居,如今门前穿镇而过的镇河上,已经横跨起一座高大的“集贤桥”,多少浦东的学子从这里起步,正在走向共和国美好的明天。(本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