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开示:呼吸和息的关系

2017-05-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西方的运动不谈,现在连东方练武术气功的,甚至瑜珈的,都叫人把气吸进来,保持在下腹丹田,然后叫这个是“气”,那是完全搞错了,这是在玩弄“风”.

西方的运动不谈,现在连东方练武术气功的,甚至瑜珈的,都叫人把气吸进来,保持在下腹丹田,然后叫这个是“气”,那是完全搞错了,这是在玩弄“风”。而且把气憋在肚子里,只会搞得肚子愈来愈大。这么做,充其量只是帮助内脏运动而已。

你注意一下八九岁的童子,他身子的肺部和胃部是圆满成了一条线下来的,他呼吸进来是遍及全身的。真练工夫的人,懂得吸气进来时,腹部是收进去的。打拳的人一出拳会“喝”一声,这是把气放出来增加力量,比闷声不响出拳的力气大。但这只是风的作用,不是息的作用,气真的充满时,不呼不吸了,只要意念一动就起作用了。

普动人呼吸都是肺部作用,只用到一半呼吸,不要说息了,连气都不算。能练到气了,身体绝对会健康的。有禅定工夫的人,呼吸就不在肺部,而是在丹田,这是自然的。童子成长了,有了男女关系之后,气就破掉了,呼吸就只有一半了。丹田呼吸指的是在娘胎里用肚脐的自然呼吸,但这还只是气,不是息。

像某人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时,最近几个月跟着妈妈打坐,她就告诉妈妈,其实人的呼吸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是在肚子这里呼吸的。成年人能做到随时这样呼吸,此人一定健康。至于进一步练到长生,也要从这里开始练。

为什么跟你讲这些呢?因为我看到你在报告中说,自己打坐时呼吸停止了,其实还没有停止,但是也差不多了,所以详细为你说一次。不过要注意,如果工夫倒了止息境界,身心会起很多变化,这慢慢再说。你要知道,念头和息是两回事,假如我们每个思想都能和息配合,就会进入禅定了。

多年以前,我大概二十五六岁时,有一天陪同我的老师散步。他忽然抓住我的手,问:“是思想先动还是气先动?”我毫不考虑就回答:“当然是思想先动。”他把我的手一放,说:“了不起,你真懂了。我问过好多的老前辈,他们都认为是气动了念头才动,其实不是的。”

所以,念头和气是两个东西,要能做到呼吸不动,念头专一不散乱,这叫做“心息相依”,在密宗叫“心气合一”。念头不散乱,只有一个念头,与气合一了,是很重要的。像这个女孩,虽然已经有过月经了,但是因为心念比较清净,就容易做到在丹田呼吸。年纪愈大,心愈乱。思想愈动,气也愈短,就不容易做到了。

打坐时能先做到气充满下半身,继而到四肢,然后鼻子没有了呼吸,那就差不多要到止息了。

圣吉:我有时打坐时呼吸已停了,我注意到:如果又开始呼吸,是因为我的念头动了。换言之,也是念头先动,气再跟着动。

南师:是的,念动然后气动。要心息相依才能得定,心动了,息也就动了。安那般那这个法门是非常细的,这一次我不能讲详细,只能初步说说。有时一个人在极度专心工作时也会有暂停呼吸的情形,在受到极度惊吓的时候也会如此。这是因为心念高度集中了,所以基本上都是心念的关系。念头清净了,呼吸也放慢了。了解这个,对于你的身心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第一要明白自己呼吸的长短,佛经说:“息长知长,息短知短。”而息充满全身也知道,息导致全身每一个细胞起变化也知道,这个知道的知是心的知。可是一般人解释错了,认为息是呼吸,注意力就放在一进一出的呼吸上,变成在练气了,这是大错特错。知道息长短,是要知道这个不呼不吸暂停期间的长短。开始时,这个暂停的期间是很短的,慢慢练习久了,念也定住了,能跟他配合,气就能充满你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