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先开门对吗 地震时先开门还是先找掩蔽

2017-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高雄美浓在小年夜凌晨3时57分27秒,发生规模6.4地震,台南震度5级,归仁.关庙.新市等地接连发生多次规模3-4级地震,多处停电.截至目前为止,地震造成台南116人罹难.551人受伤,让不少家庭因此支离破碎,面对这样的灾情,全台莫不同感悲怆,宛如一场恶梦. 地震时的误解 在这次震后,人们惊恐之余,纷纷开始谈论地震究竟应如何避险?本文将针对两个误解进行说明: 误解1:地震来时先开大门,再找掩蔽,否则门框变形会受困在屋内. 误解2:平时备妥紧急避难包,瓦砾堆活埋受困时,就可以维持生命. 地震来时先

高雄美浓在小年夜凌晨3时57分27秒,发生规模6.4地震,台南震度5级,归仁、关庙、新市等地接连发生多次规模3~4级地震,多处停电。截至目前为止,地震造成台南116人罹难、551人受伤,让不少家庭因此支离破碎,面对这样的灾情,全台莫不同感悲怆,宛如一场恶梦。

地震时的误解

在这次震后,人们惊恐之余,纷纷开始谈论地震究竟应如何避险?本文将针对两个误解进行说明:

误解1:地震来时先开大门,再找掩蔽,否则门框变形会受困在屋内。

误解2:平时备妥紧急避难包,瓦砾堆活埋受困时,就可以维持生命。

地震来时先开大门对吗

误解1:地震来时先开大门,再找掩蔽,否则门框变形会受困在屋内。「地震时当然要先打开大门,不然门变形会逃不出去!」真的是这样子吗?

认为地震时要先打开大门是国人习以为常的观念,事实上无论是美国、日本、纽西兰的国家官方防灾机关,都主张地震发生时应立刻找掩蔽。

根据统计,会致使门框变形的地震规模至少约5级以上,同时这个震度也是地震「造成伤亡」的开始。造成伤亡的主因有二个,一个是被掉落物砸中,另一个则是移动中摔倒或碰撞受伤,再更严重一点才是房屋倒塌。所以,当地震开始摇晃建筑,一定会先发生东西掉落、家俱位移、翻覆,因此当你尝试去开门的过程中,就先让自己暴露在高危险环境之中!不去考虑地震中最容易受伤的情况,反而先去关心门框是否变形,在紧急应变的轻重缓急上,都显得很不合理。纵使真的门框变形打不开人因此受困屋内,也不会立即有生命安全的疑虑。

况且,开门的目的是为逃出建筑外,亦即所有通往户外的路径上的门都要开才有效用,假设我今天住在二楼以上,我在开完二楼的门后,还必须走到楼下,将楼下的「大门」也打开,才算是通往户外。在地震瞬间的几十秒内,在身体不稳的情况下要移动如此长的距离、面对更多掉落物击中的危险,实际上完全做不到!因此,地震发生时找寻掩蔽,避免移动是基本原则!必须等到地震稍歇后,再去做开门及后续关电源的动作。

平时备妥紧急避难包

误解2:平时备妥紧急避难包,瓦砾堆活埋受困时,就可以维持生命。紧急避难包是家家户户在面对地震灾害,都应该做的一项事前准备。然而,许多人误解以为「紧急避难包是在人被瓦砾堆活埋受困时,支撑生命使用的」。

地震时,立即就地避难是首要原则,因此当下绝对没有时间跟机会去拿紧急避难包,况且,无论建筑物有无倒塌,我们都无法确认紧急避难包就刚好在我们手边。所以,紧急避难包真正的使用时机,是在地震结束之后,当我们发现建筑物有严重的结构损伤,必须「离开到避难收容所暂时生活」时使用的。如地震大国,防灾意识极高的日本,家家户户都有准备防灾包,备妥生活及延续生命所必须的物品,一旦出状况必须离开自己的家,拎了就走。

避难包应该具备哪几项物品

根据研究机构Net Mile今年九月调查,日本民众认为防灾包必备的十项物品包括:

1、手电筒

2、饮用水

3、立即可食的口粮、罐头等

4、备用电池

5、迷你收音机

6、金币

7、面纸、卫生纸

8、火柴、打火机

9、蜡烛、固态燃料

10、手套

因应民众的需求,日本防灾包已逐渐形成产业,并细心考量灾害发生时的人性生理需求与心灵抚慰。除了可即时以水加热的食物外,更延伸出简易厕所器具、儿童零食、布偶、简易滤水器...等。台湾虽不像日本地震如此频繁,但面对灾害不能心存侥幸,防灾包概念,应大力加以推广。

其中特别谈到「手电筒」,手电筒除了放置於避难包外,也同步应放置於床边或是家中定点,因为地震来临时,家中各种家俱可能到处散落、破损,加上停电,当下万一无适当的照明,很可能衍生二次意外。

许多案例显示,在震后惊魂甫定的情况下,容易因急忙下床时跌倒或者采到碎裂物因而受伤,部分921大地震的案例更显示,有些民众没有想到楼梯会被震断,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之下往下移动,结果却造成双脚骨折。因此,在床边准备手电筒就是必要的措施,可考量购买本身就具有萤光的手电筒,便於寻找。

结语

虽民国88年的921大地震重创全台,但在台湾地震灾害的发生频率不定的情况下,事隔17年的今天,台湾民众回忆起地震,除了惊恐外,在防灾知识观念上,却仍多有误解,显示台湾地震的避难防灾教育,我们都还需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