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旋导演哪里毕业 大学学导演、制片管理等专业的学生 毕业之后从哪儿做起合适?

2017-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现在院线热映的电影,一个个冒出的导演里寻不见学院派的身影!唉,真是替现在还梦想当导演的这帮学院派孩子们着急啊--市场上已经不需要学导演的导演

现在院线热映的电影,一个个冒出的导演里寻不见学院派的身影!唉,真是替现在还梦想当导演的这帮学院派孩子们着急啊……市场上已经不需要学导演的导演了!

回忆10年前学院教育我们要做怎样的电影?那时还没有这么热烈的互联网气氛,更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将来中国的电影!喜欢法国风格或者美国风格,对于导演来说,本职工作就是如何去讲好一个故事!多么单纯的冲动,四年里我们除了宿舍联机玩游戏就是学习如何用视听语言去讲一个故事。

记得毕业前,老师送了我们一个字:“混”!我顿时便觉得这个社会变得残酷起来,怎么没有老师介绍片子拍吗?不拍片跟着别的导演当个助理也行呀!不当助理时不时给安排个临时工总成吧?一时间就感觉学校像结完帐的小姐,无情得那么自然!带着这个“混”字,我们就各自毕业了……

没有系统的保护,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不可能直接从事导演这个职业,于是便剩下了寥寥几个有些门路的,和一些死皮赖脸漂在北京的,还算一直干着与专业相关的事情!这是我之前一直认为学院的失误所在:培养出来的苗子,在没有任何呵护的情况下就扔进残酷的社会,仍其自生自灭,这便夭折了一大批!

但后来我发现,不敢说学院,至少我们敬爱的老师们也是无能为力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电影梦,但时至今日,我们又看到了几个片子是学院老师所为呢?估计他们自己也迷失在了这突变得光怪陆离的社会吧?

互联网思维袭来,粉丝经济的效应让资本疯狂,谁能吸引到中国的广大群众,谁就有对话资本的权利!而对于我们学院派的导演来说,这……从何做起啊?毕生力求的都是如何吸引欧洲几大电影节的评委啊,再不第也是吸引北美观众啊,中国观众的喜好从来都是不被care的,我们坚信像贾樟柯一样逆袭的导演还会再次诞生在我们中间。

因此当所谓的网络剧,小短片横行之时,根本也没有把这些不入流的三脚猫功夫放在眼里!这哪里是讲故事,这只是博眼球嘛!

于是,我想,这帮学院派的导演们,就此丧失了争夺对话资本权利的机会……制片人举着钱与他们擦身而过了。

现在的大陆电影市场,商业和文艺两极化更为严重,刚刚我们提到的学院派导演们几乎都在拿着自己沉醉的剧本参加各类电影节,青年影展,剧本比赛,靠拿到一些微薄的支助去一点点的向心中的电影梦靠近!而这边电影的主流市场上,无不是多年积累了人脉和粉丝资源的行业老炮儿在与资本把酒言欢!

说回来,还是文艺青年的臭架子放不下来!资本没有嗅到我们吸引大众的潜力,或者说,我们不愿意做出一副谄媚的样子告诉资本我能吸引大众!这是时代下不能与时俱进的硬伤吧!

主流电影市场里的导演,不再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的技术性职业,而是一个某种象征性的社会地位。象征着拥有的人脉和社会资源,象征着拥有资本的簇拥,象征着接近某些阶层的一种身份!认清了本质,其实我想离它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