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党委书记金德水:培养基于创新谋创业的“时代高才”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浙江在线01月13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陈佳莹 通讯员 周炜) 在这个"双创"时代,如何掌舵浙大这艘航行在创业创新大潮中的巨轮?记者就此专访浙

浙江在线01月13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陈佳莹 通讯员 周炜) 在这个"双创"时代,如何掌舵浙大这艘航行在创业创新大潮中的巨轮?记者就此专访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听他畅谈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背后的布局。

大学生创业

应以创新为基础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大军中最具创造力、最富想象力的一支有生力量,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

创新是贯穿一所大学生命脉络的主干线,正如2014年李克强总理视察浙江大学时明确指出的,"创业要以创新为基础",这无疑是大学生创业的要旨所在。我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区别于低端产业、低价产品、低水平技术的传统创业模式,去追求高水平创新和高层次创业。当前,创业界已经涌现出的"浙大系"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创新是大学生创业的题中之义,也是大学创业教育必须要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

从时代背景看,创新创业是世界潮流,也是时代精神。我们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创业范式正进行着飞速的革新: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创业群体更加广泛,创业要素集聚更加便捷,创业周期缩短,创业风险降低,创业成功率也大为提高。

从地域环境看,浙江自古就有创新创业的传统,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拥有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的多重推动力,民营经济发达、创业氛围浓厚,为浙江大学的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同时,浙江大学整体的科研规模和质量,为师生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ESI最新统计,截至2015年11月,浙江大学有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居全国高校第二;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居全国高校第一;2015年科研经费达到33.16亿元,居全国高校第二,等等;2014年授权专利数2080件,其中发明专利1489件,居全国高校第一。

创新创业教育是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浙大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和区域创新创业资源优势,形成了涵盖启蒙、培训、竞赛、交流、孵化、实践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促进了学习与实践、创新与创业、智力与资本深度融合。

同时,分布于诸多行业的"浙大系"创业者对学校创业人才培养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创业教育的国际化,与多家国外知名学校和组织展开创业人才培养合作,举办创业教育交流学习活动,联合建立创业孵化平台,促进国内外学生创业者对接,让浙大学生创业同世界接轨!

"紫金众创小镇"将成为

创新新标杆

未来的浙江大学将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更大的格局、更新的模式和更显著的进步。

浙大将把推动基于创新的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培养"时代高才"的核心战略,加强基于"技术产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引领、基于"通识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全球国际村"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实验,以及基于"全链条式"的创业教育过程实践建设。优化教育生态系统,探索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起"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分层次分类别、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架构。

浙大还将实行"特区制度,先行先试",从人才政策、知识产权制度、科研评价机制、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对学校产学研合作职能进行顶层设计。

当前,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克服困难,正在扎实推进"紫金众创小镇"建设。理想中的"紫金众创小镇"将建设成为国际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标杆。将在小镇核心区着力打造以知识产权交易为核心的众创服务平台、浙江大学创业学院、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等三大核心支撑,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逐步完善课程、培训、大赛、实践、孵化、融资等相互衔接的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支持师生创业、中小企业研发、国内外人才引进与技术合作,从创新研发、技术转化、创业育成实现高新技术,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