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寨在哪 钟南山:在消灭疫情的战斗中出色完成任务

2018-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8年8月19日,广东召开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1000多名医师代表出席.会上,由钟南山领誓,医师代表们集体宣誓.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如今,"非典"已过去多年,82岁的钟南山依然奋斗在临床一线.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但在他看来,未能转化造福社会的科研成果还谈不上是真正的创新,他的使命仍未完成.钟南山寨在哪 钟南山:在消灭疫情的战斗中出色完成任务2018年12月18日上午

2018年8月19日,广东召开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1000多名医师代表出席。会上,由钟南山领誓,医师代表们集体宣誓。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

如今,“非典”已过去多年,82岁的钟南山依然奋斗在临床一线。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但在他看来,未能转化造福社会的科研成果还谈不上是真正的创新,他的使命仍未完成。

钟南山寨在哪 钟南山:在消灭疫情的战斗中出色完成任务

2018年12月18日上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钟南山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身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我感到非常荣幸。”钟南山说,改革开放40年亦是卫生健康观念革新的40年。只有重视健康、重视早防早诊早治,真正解决慢性疾病的问题,才有望达到全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梦。

钟南山寨在哪 钟南山:在消灭疫情的战斗中出色完成任务

危难之际身先士卒

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年10月,钟南山同另外15位公费出国留学生赴英国学习。

2003年的初春,“非典”肆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悄然打响。钟南山临危受命,主动请缨收治危重病人,并召集骨干组成专家团队全力制定救治方案,探索出了“三早三合理”的治疗方案。最终广东省“非典”患者的死亡率仅为3.5%,是世界范围内对“非典”治疗成效最好的地区之一。

钟南山寨在哪 钟南山:在消灭疫情的战斗中出色完成任务

钟南山被给予高度评价:“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

在“非典”过后,还有甲型流感、H7N9新型禽流感等新型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挑战,钟南山带领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抗击甲流中,他的团队成功救治了2名重症患者,并首次公开认可中药治疗甲流的功效;在攻克H7N9中,他邀请国内一流的呼吸疾病、病毒学等专家一同探讨“非典”后10年的研究成果,共同探索如何有效快速应对H7N9。

在每一次突发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之际,钟南山都率先挺身而出,勇担大局,毫无畏惧,在每一场消灭疫魔的战斗中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这个任务在他心中只是简单的几个字:救治病人。

科研要“顶天”也要“立地”

82岁的钟南山,至今仍坚守在临床一线。除了门诊、会诊、查房,他在科研和创新方面一直深耕不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是他专注的方向之一。他和团队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研究结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防治提出了“战略性的方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日渐趋于完善,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再是“应急救火”,而是能够分级快速响应,打响疾控“狙击战”。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还提出大健康的发展理念,从以前的“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钟南山的科研,也一直致力于推动早诊早治,构筑疾病的“防火墙”。

“做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要抓住国际前沿理念、攻关国家急需的项目,‘立地’就是要能解决老百姓的需求,研发出老百姓有效、安全、价廉、方便的器械和药物。”钟南山认为,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法在社会上广泛应用,就没有走完创新的过程。

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成功落地转化?钟南山带领团队一直在探索。2009年,钟南山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下“基础应为临床应用服务、科研应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建设和发展思路,并组织团队着手搭建孵化平台,帮助呼吸疾病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

近4年来,钟南山团队产学研工作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目前已涵盖精准医学研究、功能营养研究、转化服务、医疗器械创制、医学创新诊断、药物创新研究六大功能板块,旨在打造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呼吸疾病领域医药产学研一体化标杆。

人物名片

钟南山出生于1936年10月。1960年,他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79年作为公费出国留学生到英国进修。1984年,他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3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战斗使钟南山进入了全国公众的视线。

对话

让研究成果转化为

社会和经济效益

南方日报: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给呼吸系统疾病的应对带来了哪些改变?

钟南山: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2003年,“非典”的暴发对全世界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此后,全国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其次,全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非典”时期,我们用了2个多月才找到病原,此后遇到的H1N1、H7N9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

此外,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系统也能快速响应,对疑似患者进行早期隔离,对于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2015年,一位来自韩国的MERS疑似病例进入惠州,广东只用4个小时就找到了疑似病例。

南方日报:这些年来,您花了很大力气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什么您要这样做?您希望做到哪些推动和改善?

钟南山:我一直都坚持一个观点,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化。近年来,国家也鼓励适合国情的药物和研究转化,希望这些研究转化为安全、有效、简单、价廉的成果。比如我们医院此前对于太极拳对改善慢阻肺康复作用的研究,也发表在国际医学杂志上,让太极拳的作用被更多人了解和认可。

近期我们医院也在做关于医院感染防控的器械创新,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用了。发表文章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让研究成果转为社会和经济效益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