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书单 以书观人:名人书单背后的书品与人品

2017-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我们得承认,这世间,人有好坏,品有高低.尽管我自己从不认为用二分法来分析人是正确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一个人做基本的判断.    那

    我们得承认,这世间,人有好坏,品有高低。尽管我自己从不认为用二分法来分析人是正确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一个人做基本的判断。

    那么,凭什么可以对一个人的品位做基本判断呢?固然,从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是可以做判断的;但那是对身边的人、熟悉的人、认识的人而言。对于陌生人、古人、名人则是不适用的。

因为,我们无法亲身了解他们的为人、处事。不过,对于古人,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来间接了解到,比如孔子、司马迁、曹操、袁世凯、孙中山、柏拉图、拿破仑、华盛顿、斯大林等等;而对于所谓的名人,同样可以通过对他们自己的材料,或者别人的评价,获得大致的了解。

    就我自己的经验,我常常喜欢通过了解一个人读什么书,来对他的品位高低,做一些判断;甚至通过分析他读什么书,来分析他的思想境界,及至其人生态度。

    近日,我翻阅由知名企业家文经风先生编著的《黄昏亮起一盏灯》(海天出版社)一书,又给了我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文经风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都是与读书有关。书中收入了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所举办的上百场读书会中,最精彩的12场读书会的实录。

共有包括马云、李彦宏、柳传志、潘石屹、张维迎、周国平、俞敏洪、刘瑜、徐小平、朱云来、冯仑、王巍等36位嘉宾的对话或演讲内容。让我特别欣喜的是,书中披露了上述几乎全部嘉宾的读书兴趣方向(包括书单)。

    下面,我就依据一些嘉宾个人的读书兴趣(书单),来尝试分析一下他们的个人品位(格调),就权做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吧(名人本来就是供社会大众来消费的)。

    首先说说中国最著名的教师俞敏洪,俞老师。俞老师的书单有:《三国演义》《百年孤独》《西方哲学史》《唐诗三百首》《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明朝那些事》《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以及“中国近现代诗”。

    从俞老师的书单可以看出:一、他是个诗人,有着浪漫主义情怀。因此,他在北大读书时,会追着女孩子跑(诗人才会如此发疯)。二、他有英雄主义情结。他自己讲,他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有极正面的评价。

他甚至希望他自己的个性像刘备,可以依靠大度和眼泪来获得别人的支持。三、他的底层平民情怀。他推荐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表明他对于中国农村、农民的命运保持着关注。这固然与他的出身有关,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他心底不变的情感。四、他是精明的商人。从他阅读《激荡三十年》,可以知道他善于总结中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训。

    若干年前,我曾经近距离接触过俞老师。那是一次中央电视台王利芬老师在人民大学主持的电视节目录制现场。由于那天正值下班高峰,车堵得厉害,俞敏洪开车走到半路走不动,为了赶时间,他就将车子扔下,跑步几公里来到现场。

当时看到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现场所有的人都非常感动。我看到他,没有任何的怨言与不快,相反非常高兴地与现场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打招呼。谦逊、低调、斯文、和气,是那次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结合俞老师的书单,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话,我想可以用“书生”来表达。无论他的企业做多大、无论他的名声有多大,他都是一个纯粹的“书生”。

    再下来,说一下“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企业家”马云。马云有一句名言,叫作“不读书人生也精彩”。他自谦“真的没看很多书”,而且讲“拿一本书在手上一分钟就睡着了”。当然马云不是真的不看书,而是喜欢看一些特别的书。《黄昏亮起一盏灯》里面介绍,马云在读书会中提到的书(推荐)有,《道德经》《基业长青》《人生》《亮剑》和《胡雪岩》。

    从马云的书单来看,我觉得他是一个天生中国企业家的材料儿。《道德经》虽然是老子的一部哲学著作,但充斥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尤其是做人智慧,马云一向很会做人。另一方面,马云是一个有着顽强意志力与竞争精神的企业家,我们可以从他读《人生》——这更是一本励志小说;从他读《亮剑》这部战争作品,来观察他的性格爱好。

同时马云还是个对中国商业规则甚至潜规则洞悉的精明商人,这可以从他对《胡雪岩》(他自称看了两遍)的阅读兴趣有所了解。马云对于胡雪岩的评价,既觉得胡了不起;同时也认为胡所走的“官商勾结”、“红顶商人”路子今天是一条死路。马云有如此认识,正可谓高明也。

    对于马云,我自己虽然也有幸参与过与他有关图书的出版工作,但并没有过亲身接触;不过,通过对他读书兴趣的观察,以及从作为他产品(天猫、淘宝)用户的体验出发,我以为马云与其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不如说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商人更合适。当然,如马云一样的伟大商人,在中国不是多了,还是太少了。

    接下来,说说学者刘瑜。在当下读书界,刘瑜是不折不扣的畅销书作家。虽然她写作的内容涉及的都是严肃的政治与社会议题,却丝毫不影响其著作的畅销程度(如《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等)。

这位喝洋墨水出身的政治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我们可以从她在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第36期读书会上推荐的两本书,来体会她的心之所想、情之所系。一本是杨显慧先生的《夹边沟记事》,这是一本描写中国60年代大饥荒的悲怆作品,反映的是集权制度下人的扭曲、变形与痛苦。

另一本是美国学者的《理性选民的神话》,反映的是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从这两本书来看,至少我以为,刘瑜老师是一个保持学术良知与坚持真理的学者。按说,保持学术良知与坚持真理应当是每一个学者必须具备的品格,但今天在我们的学术界却是非常稀缺的东西。因此,刘瑜的可贵正在于此。

    作为刘瑜作品的读者,我一向对她的道德文章充满了敬意,包括有着“学术师哥”之称的她的先生周濂(《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作者)。对于一个学者的认识与了解,读他自己的书其实会更直接一些。

    西谚有云,“闻香识女人”。我想说,“以书观人”,其实也是很灵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