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去一路风尘什么意思 【走进班组】初冬 为机车洗去一路风尘

2018-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辛工长,DF8B0003号机车入库,进7道,抓紧时间整备."10月31上午9时,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整备车间保养组工长辛力强的对讲机里传出了调度的命令."保养组收到,我班组职工5分钟内到达现场."辛力强对着对讲机大声说.保养组成立于2006年,属于机车后勤保障班组,每班配有10名职工,平均每月整备保养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将近90台.此时的整备场7道,DF8B0003号机车缓缓驶入,"全副武装"的保养组职工早已严阵以待,站在线路两旁,列队迎接着

“辛工长,DF8B0003号机车入库,进7道,抓紧时间整备。”10月31上午9时,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整备车间保养组工长辛力强的对讲机里传出了调度的命令。

“保养组收到,我班组职工5分钟内到达现场。”辛力强对着对讲机大声说。

保养组成立于2006年,属于机车后勤保障班组,每班配有10名职工,平均每月整备保养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将近90台。

此时的整备场7道,DF8B0003号机车缓缓驶入,“全副武装”的保养组职工早已严阵以待,站在线路两旁,列队迎接着这位“风尘仆仆”的客人。

机车在整备场一停稳,保养组职工们便开始保养作业。班组职工有的身系安全带,顺着扶梯快速爬上了机车的顶部;有的手拿黄油枪,弯着腰,认真地给机车注油;有的手持检点锤和手电,敲击着关键部位的螺栓。上砂小车在机车的前后来回穿梭,车上、车下大伙儿忙得不亦乐乎,奏响了高原初冬时节一曲繁忙有序的工作乐章。

在电力机车上,检修职工张万福腰系安全带,一只手拿着游标卡尺,一只手扶着扶梯,登上了机车顶部。在检查完受电弓的外观之后,他将安全带系牢固,蹲下来,拿出游标卡尺卡在受电弓碳滑板处仔细地测量。测量完毕,他清点了随身携带的工具后,才离开车顶。

“机车检修工作要求的就是一个‘细’字,尤其是咱们在车顶作业,如果这些大大小小的部件中有一个被漏掉,或者有工具遗忘在车顶上,后果不堪设想!”张万福说。

身着连体服、脖子上挂着防尘面罩的任峰,拖起一根20米长、重达20余公斤的橡胶管,来到风管接头处。只见他迅速将橡胶管插在了风管上,拧紧喉箍,打开阀门,伴随 “哧——”的一声响,整根橡胶管像一条长蛇,在地上扭动起来……

任峰戴上防尘面罩,紧握橡胶管一端,拉开机车的蓄电池箱盖,对着蓄电池吹起来。在风力的作用下,“噗——”的一声,任峰的身影瞬间被弥漫开的尘土包围了,远远地只能看见尘土飞扬,根本看不见是有人在进行吹扫作业。30分钟后,任峰将8个蓄电池箱吹扫完毕。

走进机车内部,负责车内吹扫的保养组职工聂学林则在机车内部对牵引电机、冷却单节等部件进行着吹扫。在机车内部,由于柴油机刚停机,温度达到了60摄氏度,与室外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柴油机间内弥漫着刺鼻的柴油味,车门一打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聂学林身上的连体服很快就湿透了。飞散的尘土也紧紧地将他包裹了起来,在吹扫的过程中,他时不时地要用手将风镜上的尘土擦干净,才能看见眼前的事物。

40分钟后,机车内部全部吹扫完毕,聂学林摘下面罩和风镜,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对记者说:“像这台运用机车只有1个小时的整备时间,不光要赶时间,还要确保吹扫的质量,如果吹扫不到位,很有可能造成机车烧电机、水温高等故障,这会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

针对青藏高原冬季风沙大的特点,保养组加大了对内燃机车主整流柜、蓄电池等关键部位的吹扫力度。同时,抽调专人对车顶绝缘子、受电弓、绝缘瓷瓶进行清洁工作,确保机车安全上线。

“保养组的这些兄弟挺不容易的,无论白天黑夜,不管酷暑严寒,都必须尽心尽责地干活。尤其是负责车上吹扫的职工,可以说是夏天穿湿衣,冬季穿冰衣。”看着整备场上忙碌的职工们,车间支部书记苏广鑫说。

“机车和人一样,平时看着一些小毛病不会影响什么,但是日积月累,小毛病就会引发大故障,只有消灭这些亚健康现象,才能确保机车的安全行驶。”机务段质检科科长王斌说。

今年前10个月,保养班组共抢修故障机车24台次,发现、排除质量隐患46处,没有一趟列车因机车质量问题晚点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