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校长展涛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提高导师水平 明确导师责任

2017-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先要从导师角度入手.联合培养:建立国际水平海外导师队伍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探索.应该说,研究生联合培养是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的思路,但是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联合培养应以导师合作为基础,以导师为主导. 从一些研究生的申请材料上看,有些申请者所选择的国外导师与自己的本校导师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外大学和国外导师的选择中,在联合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中方导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在今

导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先要从导师角度入手。

联合培养:建立国际水平海外导师队伍

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探索。应该说,研究生联合培养是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的思路,但是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联合培养应以导师合作为基础,以导师为主导。 从一些研究生的申请材料上看,有些申请者所选择的国外导师与自己的本校导师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外大学和国外导师的选择中,在联合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中方导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在今后组织申请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导师负责联系和确定外方大学和导师,导师负责与外方导师共同研究制订培养方案。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求我们的导师有积极的国际合作,有优秀的合作伙伴。

同时,我们也建议留学基金委,应该支持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到外方导师那里去合作研究(现在可以申请高级访问学者项目)。就山东大学而言,还可以利用学校自己的“课程教师”和“博导引进项目”邀请国外导师来校开展合作研究。这样就能够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来推进导师之间的合作。

其次,要建立一支国际水平的海外导师队伍。山东大学现在所选择的国外大学和导师大多是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大学、校友或兼职教授。我们应该有一个策划,经过几年的时间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海外兼职导师队伍”,把与学校合作的大学中那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杰出的合作伙伴、优秀的校友都纳入到这支队伍中来。

原来与他们谈合作,总觉得没有一个简单启动且能持续长久的方式。现在可以请他们为我们联合培养博士生,而且坚持每年或者每两年向他们那里派出一名研究生。这样,不仅我们的学生受益,导师也可以从合作中受益,合作可以久远,可以在学生培养与科研等多个方面开展。所以,我们要建立一支国际水平的海外导师队伍,提升整个学校的国际合作水平。

第三,要提前策划,使学生有充分准备。导师和学院应该对每年的派出及早策划,提早确定人选,使研究生可以在专业学习、外语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备,做好培训。比如,学校可以初选,确定一个出境联合培养研究生“后备人员库”,提前培训,提前准备,使得他们“有备而去,满载而归”。

甚至可以拿出部分名额,首先请导师“竞争”每年的派出计划,这样导师已经为未来的学生选择好联合培养的外方大学和导师,使研究生的申请和派出更具有计划性,准备更充分。这样还有利于导师吸引到优秀的生源。

第四,要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和导师走向世界。山东大学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文科的申请人还比较少,原因之一是文科相对于理科而言国际合作的数量和层次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加关注文科学生和导师的申请,把研究生公派项目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学生走向世界的难得机遇和途径。

论文答辩:要规范程序明确导师责任

进入4月中旬,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渐入高峰。由“答辩潮”带来的“学术热”成为每年5月山东大学的一道风景线。对于论文答辩,从程序上讲工作越来越规范,从标准上讲要求越来越高,论文的水平和管理的水平都在不断提升。

总结过去的工作,在答辩这个环节上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比如,有些答辩时间过短,没有针对论文的深入研讨而是流于形式;有些答辩委员会的意见仅有寥寥数语,没有对论文学术价值的评价,只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评论;我们一方面对论文质量频频表示“担忧”,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论文获得“优秀”。

如此种种问题之存在,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导师和答辩委员会的责任不明确,出现对论文的“高评”或“浅评”,甚至“错评”也没有直接责任,难以追究;其二,我们在管理程序和规范上还有待加强,比如答辩委员会决议的内容与形式要求,有些规定虽然有但没有严格执行。

如何改进答辩工作?笔者建议:

一是要改进和规范答辩程序。学校研究生院所制订的“答辩程序”应该有其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建议在答辩程序中增加一些要求,如由导师介绍学生的论文选题与主要学术价值;提问阶段之后,答辩委员会每位委员都必须当场对论文作出自己的评价;答辩委员会决议必须对论文的学术价值作出非常明确的评价,必须指出论文的不足,任何“泛泛而论”的决议都应该视为无效。

我认为,学生本人对其论文内容不必一一详细讲解,而应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回答委员的问题和与委员的共同探讨上。这就要求我们的答辩委员会委员在“答辩”之前就对论文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这也是自然的要求。

二是明确导师和答辩委员会委员的责任。现在虽然导师和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明确的,但是需要探讨采取什么措施增强大家的责任心。我建议,导师对学生论文的评审意见、答辩委员会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的姓名,要成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加入到论文之中。

我甚至曾经建议,把研究生论文的评阅全部由“匿名评阅”改为“署名评阅”,并把评审意见放在论文里。我们研究生的论文是要上网,是要送往国内各主要大学和图书馆的,这样的形式就把答辩委员会主席(评审专家)的声誉与论文质量“捆绑”在一起。

当然,导师更不例外。要强化一种意识,对研究生的毕业水平把关的核心人物是两个人,一位是导师,另一位是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同样,研究生水平的展示,也与这两位学者结合在一起。

三是要公开答辩过程和结果。尽管现在我们的答辩也不是秘密的,但事实上“外来听众”并不多。今年,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已经在起草一个推动“公开答辩”意见,要求所有的答辩必须提前公布时间和地点,并且将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观摩式的答辩,组织一些教授和学生去“旁听”和“点评”,同时将答辩委员会决议与成绩在网上公示。

这样可以使我们逐步“学会”一种“研究型”和“开放式”的答辩形式,这也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应该做到的。另外,对于“优秀”论文,应该有更加明确的质量水平要求。“优秀”论文应该少之又少,出类拔萃,如果多数都是优秀,优秀也就是一般了。

四是要严谨学风,严格管理。学风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担忧的地方。特别是随着对毕业论文水平要求的提升,抄袭、造假(实验数据与结果)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除了加强平常的教育与管理之外必须强调两点:一是导师的责任,导师要对学生的论文结果的真实性和原始性把关负责;二是发现问题坚决严肃处理,绝不能姑息。

对论文抄袭和造假的处理,要像对待学生考试舞弊一样严肃与坚决。当然,我们不希望出现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教育和管理者,需要导师把工作做在前面,警钟长鸣,使学生引以为戒。

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答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笔者希望倡导一种“研究型”的工作方式,推动大家研究问题,开阔思路,达到举一反三不断创新的目的。(山东大学校长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