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情商课 蔡康永的情商课 情绪部分

2019-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3月底开始,我陆续收听了蔡康永的201情商课.初衷是很功利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在社交方面是个鲁莽且天生不解诀窍的人,自己磕磕碰碰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便,但是有了小崽之后,我想还是应该稍稍改变,至少学习一下为人处世,以免误导孩子,令他在未来的生活中为之苦恼.蔡康永情商课 蔡康永的情商课 情绪部分听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不太会因为听课,或者是看书,或其他什么渠道受到心灵感召之后改变自己,与其说是自己学习做人,倒不如说是学习如何了解和接触他人,社交本身也就是情商的一部分含

从3月底开始,我陆续收听了蔡康永的201情商课。初衷是很功利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在社交方面是个鲁莽且天生不解诀窍的人,自己磕磕碰碰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便,但是有了小崽之后,我想还是应该稍稍改变,至少学习一下为人处世,以免误导孩子,令他在未来的生活中为之苦恼。

蔡康永情商课 蔡康永的情商课 情绪部分

听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不太会因为听课,或者是看书,或其他什么渠道受到心灵感召之后改变自己,与其说是自己学习做人,倒不如说是学习如何了解和接触他人,社交本身也就是情商的一部分含义。

蔡康永情商课 蔡康永的情商课 情绪部分

正文

l 流眼泪的8000种理由-情绪颗粒度

蔡康永的课程标题通常为了抓眼球写的很艳丽,好处就是让你再次看到的时候很容易联想起具体的内容。

每一类情绪都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别太盲目、粗鲁的看待它们,分析自己情绪的缘由和细节的不同,本身就有助于梳理和缓解压力。

就我来说,遇到情绪的大波动或者反复纠结什么事的时候,我会反思自己到底为了什么,什么样的发展或改变会让我觉得可以接受,或者自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超过了就干脆任其存在,不再理会。但有的时候,有些过于超出个人接受的事件,就很难酱紫办了,就好像修仙小说里困难可以克服,天劫就只能咬牙抗着。能够做到有意识的梳理小情绪本身就是进步,并不要太过苛求自己。

l 情绪防身术

提到和时下相关的网络暴力问题(其实现实中也一样存在),对方用各种不讲理的语言霸凌,道德绑架。防御之术就是:不按照对方的套路出牌,这往往会比拼命据理力争更有效。这算是个小窍门吧,但更有启发的是,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搅进对方的陷阱里去,粗糙一点的说法也可以是不要跟乳臭小儿讲道理。

情绪、人品、水平、目标都根本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更不要因为来源不明的事情发脾气和自己过不去。杨绛先生说过的名言,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或许有这层含义。

l 正确表达情绪,搬开石头

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情绪,不要粗鲁、错误的表达,更不要羞于表达。前几天看@安定医院郝医生的微博提到:“耶鲁大学心态理念:1.无条件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2.不要想太多,定时清除消极思想;3.学会忘记痛苦,为阳光记忆腾出空间;4.

敢于尝试,敢于丢脸;5.每天都是新的,烦恼痛苦不过夜;6.面对别人的优秀时,发自内心地赞美;7.做人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其中第一条让我印象深刻,每当做错什么,甚至还没办法确定对错的时候,我往往习惯于内疚、批判和惩罚自己。

传统指责性、羞辱性教育的后果在我这里久久难以恢复。所以我现在学着遇到问题,先认可自己的存在,不论对错,只客观的对待和解决事情,而不是从道德和责任的层面噼里啪啦的先打自己一顿。逐渐发现,往往事情解决之后,我既能汲取教训,也能和自己和解,不再纠结于过去。

对于教育小孩子来说,更多的要对事不对人或对他自己,更不要陈谷子烂芝麻的翻出来说教,累,负面打击,毫无意义。

l 想被了解,就不要设障碍

人特别是女的,总是希望别人懂自己。蔡康永的建议就是,想被了解,就让自己变得好懂一点。比如最近过生日,家人统统都忘记了,我因此有点不高兴。但想过之后,我接受了他的建议,让自己好懂一点。生日当天带妈妈和孩子出去玩,告诉她们我过生日了,给全家买好吃的大餐一顿。

告诉HC不用费心解释理由,给我个红包就好,他痛快照做。比起一个人别扭,或着经历指责他懊恼他为什么不记得我的生日,或者是胡乱买什么礼物,钱虽然寡淡了些,但总是实际并且可以接受的。既然家人并不在乎,就不要苛求对方,也不要亏待自己。

l 学会说不

这是条高效精巧的为人处世之道。当别人倾诉内心的时候,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关注力和情绪搅进去,作为交友广泛的蔡康永,他选择先让对方冷静几天再回复,或者是很好的朋友,会告诉对方,我只给你半小时的时间。久而久之,虽然也会被抱怨冷酷和过分克制,但是他的朋友们多半会接受这个设定,大家都是成熟的,比普通人更圆滑(中性)的人,自然明白。

不论是作为倾诉者,或者被倾诉者,我往往很难把握这个尺度,不过学会了写手帐之后,我会学着和自己对话,减轻对周围的人的过分诉求。以后作为被倾诉者,也学习这个技巧吧,学会把握情绪驰援和无下限容忍的区别。

l 别急着说我懂

这个理解很体贴,值得一听。对别人的情绪,以及对自己的情绪,不要急着说我懂。蔡康永很温柔的点评了一句,说,别急,你和他有很长的时间去相处了解,别急着说我懂,一下子就懂了,人与人的交往还有什么意思。

当别人讲述一个事情,讲述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往往习惯性的说,我懂。这不是敷衍或者撒谎,有的时候是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也经历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又下意识的急于安慰对方,所以觉得自己懂了;还有一种就是我这样的,情绪上是个懒人,懒得去细细体味别人的喜怒哀乐,大概其一听,就说,我懂。

这种模糊和不懂装懂,是很粗鲁的敷衍,敷衍他人也敷衍自己。没耐心也没耐性不好,自己要学着放慢理解速度,也教导儿子学会耐心。希望将来他能够在这方面有点修养,就算做不到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妇女之友级别,至少,不会我还没开口,他就噘嘴说“好啦,老妈,知道啦,别说啦……”之类的让人叹气的话。

(我现在就是这样对妈妈的,不好改,以后尽量委婉一点吧)

l 独处

也许对某些人来说,独处是一种寂寞、煎熬和惩罚,比如妈妈就很喜欢群居生活,完全受不了一个人,除非有事情要做。而我从小就很适应和喜欢独处,我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做事、想问题、写东西、看东西、吃东西、一个人睡,即使是XX之后。

这节课对我没什么用。不过蔡康永引用了两句话让我颇有感触。一句是大隐隐于市,想我这样的凡人,谈不到隐。另一句是心远地自偏,很扣合我当下的心境。虽然还在上班,虽然还和人住在一起担任家庭角色、但心境已经开始分化出一个叠加的平静、缓慢、透明的层面。

l 保持弹性

这个比较简单,不要积攒压力和情绪,适时适度的给自己放松的机会,才不会负面爆发。

我现在的办法是事前干预,比如定了一个目标,就立刻同时定一个奖励,就会更多的享受争取奖励的愉快情绪。或者是想要个什么东西,就当做奖励,配合一个平时不太有动力做的事情。这种方法比临时觉得有压力去想怎么安抚自己要轻松一些。

l 分解大目标

没办法像王健林一样去完成5个亿的小目标,但是可以把难做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分解成一个个很小的难度,连哄带劝的帮着自己去完成。这似乎已经不算是情商的范畴了,更像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分解目标这个提法虽然看起来降低了不少难度,但必须配合强大的耐力才能实现,否则,你就真的只是,完成了几个小目标而已。

l 自我透明错觉

这个意识对我很有用,有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的意图或者是诉求很明确,其实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周围的人,要么没空理解你,要么懒得搭理你,要么根本不懂事,比如儿子,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意图立场下去过滤你的意图。比如:某人需要你开心,你碰巧开心,他就接受了你的表达,而你碰巧不开心,他就连人带情绪一起把你过滤掉了。

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不要挑剔他人,把自己的意图精简,并且强化,达成最主要的意图就可以。比如让别人了解你的某个态度或观点,让别人了解你想say yes or no,等等。不要被自己的自我透明错觉给骗过去,造成交往中的误会。

*** 负面情绪部分以及正念

蔡康永在这部分说道,没有消极的情绪,只有对情绪的消极的感知和认识。这句话有点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的味道。可以理解他的劝慰初衷,但是我想更现实的去理解和体会负面情绪,比正念的概念更情绪化一点点吧。就像喝酒一样,如果只是酒肉穿肠过,却不萌生和享受分毫的醉意,人生的诸多苦难又何必呢?

羞耻

负面情绪里讲的最好的一节是羞耻,所以我改变顺序,先说这个情绪。课程里有两句话给我触动颇深:

1、 我们每一次探索羞耻的来源,都在成长,都在建立继续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的原则。之前我不太理解这句话的背后深意。但在经历的最近几年的坎坷波折之后,各种心酸,一一体会,才明白,说的真有道理。面对无法逾越的困难,唯有破除原有的羞耻标准,方能大刀阔斧的推进下去,于无生路处求希望。

2、 感到羞耻的原因,必须是“我们做错了什么事”而不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与上同理同源。妈妈并不是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兰心蕙质的女人,她粗糙、莽撞、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我有一段时间曾经常常为此感到羞愧。但现在,我明白她善良,勇敢,心怀正念,比很多很多人都优秀,阳光。所以我坦然接受她的优点和缺点,从现实到内心她都是我最亲密的家人,是我的立场。

恐惧:对于恐惧的理解,其实可以有很多种出发点。比如A觉得小孩子胆小就会长成懦夫,B觉得小孩子知道害怕是进化留给人类的自我保护方式。A觉得恐惧是一种难熬的感受,B偏偏为了追求恐惧的刺激去看恐怖片。还有某个名人说过,我发现人生的恐惧,99%来源于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

恐惧的起源是不希望事情向某个方向发展,比如害怕溺水,害怕失业。恐惧引起的刺激也许会帮助我们努力去避免,也许会让我们直接采取回避。还有一个心理学自我疏导方法,预期事情最糟糕的结果,然后对比现实,减轻压力。

对我来说,直观印象最深刻的恐惧有两个,小的时候特别怕打针,那是一种不止限于疼痛引起的莫名的恐惧,每次还没打,一见到大夫,甚至一说要去医院,我就大哭特哭,怎么哄都哄不好。等到屁股被扎,一针下去,却神奇的就不怕,也不哭了,之前父母许诺打完针给我买玩具的事情也都不在意了。

不再害怕的那种踏实的感觉,让我忽略了买玩具的开心,不怕了,不在乎了。还有一个绵亘半生的恐惧,我的父亲年纪很大才生了我,我小时候很害怕有一天父亲忽然没有了,我该怎么办。

这种担忧,我不会哭,但会怕,非常怕,一直存在,担忧了很多年。直到前几年,父亲去世。那种恐惧成真,带来极度的伤心和心灵世界的塌陷。这种事情无从解释,也无法避免,更无法补救。

即使几年后,我慢慢愈合了一部分,但伤疤永远存在。甚至在我也同样年纪很大有了孩子之后,转化为我不再担忧,但将来会面对同样的生离死别,区别就是我成了要离开的那一方,而孩子将经历的是我现在的痛。人生之苦,莫过如此。

悲伤

课程里说的没错,悲伤蕴含力量。不过说的太肤浅了,什么悲伤很重要,悲伤可以让人深刻,可以维系关系等等。我的理解是:悲伤是人能感受到的最具触动性的情绪,就如同画画里的阴影,没有悲伤,其他一切都是平面和留白。我还是受不了悲剧,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我不想刻意的去寻找那种共情,不想用看看别人活得多惨来收获自己的幸福感,更不想要一个精神上的盟友陪着自己哭。悲伤存在于生命的全过程,如果去体察,。

例如当下,铺天盖地的樱花色泛滥到恶俗,没有了对转瞬即逝的生命的叹息和悲伤,那不过是比桃红淡一点,比白色红一点的一种存在罢了。

后悔

这个情绪太折磨人了。课程把它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的后悔因为某件事情的判断失误导致不想要的结果,可以很快自我愈合,只要不是太较真的话。长期的后悔,其实是人生机会成本的一种体现,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好好跟自己解释,不要为了不论哪种选择都会留下遗憾,而后悔和责备自己。如果意识到后悔不可避免,也许我们能更好的容纳这种心情,也更勇敢的做出选择。

愤怒

愤怒,但不要发狂。只有配合理性,愤怒才有价值,否则只是在情绪的驱使下的一次歇斯底里而已。愤怒可以作为筹码。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急剧的心里压力宣泄,不要为了自我心理建设出来的狭义理性,而压抑了自我。能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会减少不必要的宣泄,但保留愤怒的理性。

空虚

关于空虚的缓解方法,说的很好,用物理层面的机械运动可以很好的缓解空虚,但没有说透这个问题。有关哲学,不在此讨论。

刻奇

简单解释,就是不从众,不自欺。

正念

最后提到的是正念,源于佛教理念的一个提法,有点类似于破解一切意象之法。我的理解是,不带个人感情的去直面事实,就像屁股扎上针了,体会到疼了,关注的就是事情本身,就不再囚困于害怕这个情绪了。你面对或者回避,事情就是事情。你的态度,改变的是自我的认知,正念的力量便在于此。

其实,负面情绪里还有一些情绪没有提及,比如失望、抑郁、焦虑。就如同一个自然生态群落,人的性格是由各种遗传、因素、渊源、境遇形成的复杂的存在。在性格和生活的双曲线作用下,产生的情绪也有很多很多的表象,有些我们经历过,有些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但我们既要学着理解、梳理和包容自己的情绪,也应该尝试去尊重、理解、处理他人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