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分享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同喜班第9课总结 第10课概述

2019-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接下来我要做三分钟的上次修学内容的概况和7分钟的本次课程的概括:一.关于第九课<八步骤三种禅修>上的法义,梳理内容如下:1.发心:修学佛法在发心上应具六种想:"于己作病者想,于说法者作医师想,于教法作药物想,于修行作疗病想,于如来作正士想,于正法起久住想".只有以这六种发心作为学佛的前提,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够真正做到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分享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同喜班第9课总结 第10课概述不真诚,就会目标不清,不知学佛是为了调心治病;不认真,就会

接下来我要做三分钟的上次修学内容的概况和7分钟的本次课程的概括:

一、关于第九课《八步骤三种禅修》上的法义,梳理内容如下:

1.发心:修学佛法在发心上应具六种想:“于己作病者想,于说法者作医师想,于教法作药物想,于修行作疗病想,于如来作正士想,于正法起久住想”。只有以这六种发心作为学佛的前提,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够真正做到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分享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同喜班第9课总结 第10课概述

不真诚,就会目标不清,不知学佛是为了调心治病;不认真,就会浅尝辄止,就像用药剂量不足,难以生效;不老实,就会四处攀缘,今天接受这种治疗,明天尝试那个配方,尚未看到疗效就不了了之。总之,没有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是不可能药到病除的。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分享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同喜班第9课总结 第10课概述

为什么需要“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因为凡夫心的特点是无明和我执。因为无明,使我们的认识受到感觉、情绪和观念的影响,产生种种错误认识。因为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多年的积习难以自己察觉。认识到自己的无明和我执,非常的困难,所以首先需要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分享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同喜班第9课总结 第10课概述

2.方法上:理解、接受、运用。不能做覆器,垢器,漏器,要做干净的法器。将所学法义完整,准确,透彻理解。

3.步骤上:八步骤就是一种方法论,简单地说,就是把书本道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第一步是读懂每个句子,第二步是了解每个段落的内涵,第三步则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传承法义到建立认识。前三步是帮助我们对法义有完整、准确、透彻的认识。

第四步就是建立正确认识,即观念的禅修。这一步是让我们将书本理论和实际认识发生连接并过渡到对现实的观察,进而产生作用。第五步就是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运用是取决于观念的改变,取决于观念的深入程度。

第六步完成心态改变,心态的禅修,是来自于观念的禅修;心态的转变,是取决于观念的转变。到达第六步,佛法已经在他的生命系统中运转起来。第七步就是重复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实现扫尘除垢,转染成净。第八步,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八步骤的修行,是引导我们成就这样一种生命品质。首先是舍凡夫心,消除负面心行,佛教称之为断德;其次是成就正向心行,圆满无限的智慧和慈悲,佛教称之为智德和悲德。这些品质需要通过修戒定慧来成就。

二、关于第十课《八步骤三种禅修》下的法义,梳理内容如下:

第十课讲的三种禅修,禅修是心地功夫,关键是改变我们的心,打坐只是辅助手段。禅修应真正的用心,贯穿在一切时,一切处,只要保持正念,随时随地都是修行。

佛教中,关于禅修的方法很多。比如止观(是通过培养定力来获得观智)、内观(是通过培养觉知来获得观照力)、观想(则是通过想象来调整心行)。书院的修学比较重视观察修,这也是《道次第》倡导的修学方式。通过听闻法义,运用理性思维,建立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1.观察修的心理基础:理性。人类有理性,人类要离苦得乐,就会不断探索生命。对生命和世界进行认识,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认识。同时,通过思考对已有认识进行审视,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变,转染成净,转识成智。

然而,理性是把双刃剑,这种理性的形成,又和我们接受的文化教育有关。我们接受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就会建立什么样的理性,成为什么样的人。古往今来的罪犯乃至暴君,也是因为接受不良文化,形成错误观念,才会导致种种不良行为,从而危害自己,危害社会。又如很多哲学家和艺术家在功成名就之后走上绝路,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佛陀不但找到了这条道路,还为我们施设种种教法,苦口婆心地引领我们。但是佛法浩瀚,我们要安住于三级修学,只要“真诚、认真、老实”地遵循这一次第,下多少工夫,就能有多少受益。

2.观察修的教理依据:闻思修是佛法修学的基本次第。其中的思,就是如理思维。这个“如理”非常重要。理性思维这把双刃剑,必须合理利用,才能令我们破迷开悟,否则只会迷上加迷。正确的如理思维需要我们依照四法行和八正道而建立(四法行:“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从亲近善知识到听闻正法,是在接受智慧的传承。在此基础上,通过如理作意,知道佛法究竟告诉我们些什么,才能法随法行,走向觉醒。

我们接受了佛法正见,就要落实到心行,以此观察世界,思考人生,而不是一味随着妄念跑。观察修,正是基于这些常规修行路线提出的。

3.凡夫心以观察修而建立

因为凡夫心也是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做观察修和安住修。观察修就是针对某个问题,通过各种角度的反复思考,形成相应心念,并使这种心念增长广大。最后使这个念头变得极其强烈,在内心久久不去,甚至强烈到只剩下这个念头,这就是安住修。

4.观察修在《道次第》中的运用

观察修,是把《道次第》的相关内容,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总结。就像我们修习皈依仪轨时,要思维暇满义大、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等,由此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此处的关键,不是念诵相关文字,而是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思维,发自内心地觉得:三宝对自三宝对自己无比重要,是人生唯一的依怙(音同“互“)和归宿。

禅修的重点,不在于是坐着,还是站着或走着, 而在于心行的建立和改变。明确这个重心,才能完成观念、心态到生命品质的改变。

1.观念的禅修

观念的禅修是通过阅读、观听、使用辅助教材,准确理解法义。进一步,学会用这种法义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并通过现实中的对照和检验,知道佛陀告诉我们的一切真实不虚。从而摆脱错误,建立正见。具备正见之后,以此断除烦恼,导向解脱。

2.心态的禅修

心态的禅修是在建立正见后,要以此处理问题,指导人生。从运用正确观念到建立良性心态。当我们真正能以智慧观察世间和人生时,烦恼就不起现行了。然后就要安住在智慧观照中,保有内在的清净和慈悲,并使这一状态不断延长。

3.生命品质的禅修

无明迷惑造就了凡夫的生命品质,我们希望成就佛菩萨那样的生命品质,就要不断发展与觉性相应的心理,强化与解脱相应的心理,并使这些心理稳定下来,占据主导,最终才能转变现有的生命品质。

在此过程中,需要让心长时间地安住于正向心态。一旦偏离,就要通过观修把它调动起来,进而安住其中。这个过程也需要轮番进行,通过重复正确,造就全新的生命品质。

八步骤三种禅修的要点,观念的禅修是修正观念,心态的禅修是调整心态,生命品质的禅修是改变生命品质。也就是通过对法义的理解,建立正确观念;通过运用正确观念,建立正向心态;通过重复正向心态,造就高尚的生命品质。这是一个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过程。

另外,关于座上修和座下修,三级修学特别针对在家居士而施设,我们将座上修行贯穿到自修和共修中。也就是说,只要运用八步骤来修学,不论自修还是共修,都属于座上修的范畴,座上修是为了改变观念,观念有了改变,进一步,就是把这些观念带到生活中,使心态得到调整,这则属于座下的修行。座下修既是对座上修的落实,也是对它的检验和巩固。假以时日,必然会导向生命品质的改变。

只要对八步骤三种禅修运用到位,严格按照这套模式来学,观念和心态肯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智慧。总之,八步骤三种禅修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落实三级修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