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大亮山 灯塔丨绿水青山立丰碑:草鞋书记杨善洲

2019-03-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位老人面对一片荒山,用树杈搭起窝棚,带领大家一门心思造林20多年,躬耕一生,他留下了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我是作家夏天敏,我推荐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杨善洲大亮山 灯塔丨绿水青山立丰碑:草鞋书记杨善洲1988年的春天,一位61岁的老人在退休当天,背起铺盖,来到了一片荒山.这座山叫大亮山.来之前,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个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但老人还是来了,脚上穿着草鞋,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

一位老人面对一片荒山,用树杈搭起窝棚,带领大家一门心思造林20多年,躬耕一生,他留下了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我是作家夏天敏,我推荐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杨善洲大亮山 灯塔丨绿水青山立丰碑:草鞋书记杨善洲

1988年的春天,一位61岁的老人在退休当天,背起铺盖,来到了一片荒山。这座山叫大亮山。来之前,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个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但老人还是来了,脚上穿着草鞋,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

杨善洲大亮山 灯塔丨绿水青山立丰碑:草鞋书记杨善洲

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个老人,叫杨善洲,退休前是保山市地委书记。为什么要来如此艰苦的地方种树,而不是去安享晚年,20多年后,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说出了不变的初心: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

杨善洲大亮山 灯塔丨绿水青山立丰碑:草鞋书记杨善洲

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要吃水,得翻越几道坡,爬五、六公里山路才挑得到。山里人家遇上红白喜事,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记录下乡邻送来的水。当别人家有事时,再足额归还“水账”。 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忧心忡忡的杨善洲决心要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兑现给家乡办实事的诺言。

他的决定遭到家人的反对。工作30多年来,杨善洲和家人聚少离多,退休了该过过清闲日子了,没想到年逾花甲的他还要上山种树。就劝他:“你年纪大了,那个地方环境恶劣,你身体怎么吃得消呢?”但老人很执拗,不止一次向身边的人诉说:“都是在我们手上破坏的,一山一山都砍光了,多可惜呀!

我们要还债!要还给下一代人一片森林、一片绿洲!”家里人知道他的脾气,只好告诉他到山里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谁知,上大亮山种树,他一种就是20多年。

大亮山是施甸县最高的山,半年雨水半年霜,前面烤着栗炭火,后面积起马牙霜。最初用树枝搭的窝棚,不到半年就被风吹烂了。他们又修建起40间油毛毡棚,冬天冷,夏天闷,碰上下雨,被窝常被淋湿。没有路,他们往山上运苗子和物资都是马驮人扛,杨善洲常常一边赶着马,一边挑副担子,在山里一走就是大半天。

上山几年,杨善洲患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夜深人静,人们常常听到他阵阵咳嗽声从毡棚里传出。但最困难的是没有资金、苗木紧缺。杨善洲灵机一动,想到去城里捡果核来育苗的法子。于是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小巷去捡别人扔掉的果核:桃核、梨核、龙眼核、芒果核……有什么捡什么,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

有一次,在街上捡果核的时候,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脾气,旁边有人急忙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这位老人以前是保山地委书记。

小伙子大吃一惊,赶紧道歉。杨善洲摆摆手,又低下头继续捡。有认识他的人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呀。”他说:“我就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1999年11月,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年过70岁的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

22个寒暑过去,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水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但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穿着草鞋、带着草帽,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

2009年,82岁的杨善洲把面积达5.6万亩,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他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励的20万元,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仅留下4万元给他一生愧疚的老伴。

2010年10月,杨善洲因病逝世。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

2011年3月,杨善洲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时,颁奖词这样写道:“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就是这样一面镜子,可以让每一个共产党员好好思量,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能不能承担时代托付给我们重托?一个党员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依然怀有一个赤子之心,那颗最初在党旗下宣誓时虔诚、纯粹的赤子之心。

无论现在、过去还是将来,我们都会记得这个老人,因为他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辈子的人生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明白什么才是美丽而高尚的人生。

高黎贡山悬崖阻隔,独龙江水奔流不息。

巍峨如山如父般守护着这片土地,柔润如水如母般关爱着这里的人民。

不忘恩、不忘本、不懈怠,上不负党、下不负百姓。

《灯塔:党旗下的云南光辉》下期播出《志趋不忘为人民》,讲述独龙之子高德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