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给我的启示 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2017-1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学习.品读观看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学习。品读观看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的同时,我在想:是什么力量,让他为党为人民“当牛作马”一辈子?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同志在不同场合说过的两句话,一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二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可见,精神的富有是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当牛作马”、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从根本上讲,就应该学习他精心守护、耕耘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理想信念是精神家园的阳光。在“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的红军长征途中,在方志敏、刘胡兰等无数革命英烈的伟大壮举中,在“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身上,在“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理想信念的阳光是多么温暖,在这阳光的照耀下,他们的精神家园又是多么生机蓬勃!

要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始终让理想信念的阳光,高高挂在自己精神家园的上空,汲取能量,补充钙质,剔除凄凉荒芜和阴暗空虚,校正长期打算和短期目标。

惟其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在军队调整改革的攻坚阶段,不胆怯、不迷航,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走出一条富国强军、和谐社会的民族复兴之路。

人民群众是精神家园的土壤。战争年代,是人民群众“把最后一碗米送给子弟兵做军粮,把最后一个子女送给子弟兵上战场”。邓小平同志曾满含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听来令人目湿肠热。

杨善洲一辈子念念不忘的,也正是人民群众对自己朴实无华的恩情;一辈子孜孜以求的,始终是如何报答人民群众的养育恩情。在杨善洲的精神家园,人民群众就是自己依赖并为之耕耘不辍的“厚土”。在他眼里,事关这块“厚土”芝麻般的小事,也是天大的大事。

以人民为“厚土”,他才能始终谦卑地弯着腰,把裤腿一挽,“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以人民为“厚土”,他才能始终把光秃荒芜的大亮山当作心底永远的伤疤,“一天也不安宁”,在退休之后毅然上山,直到把它耕耘出满山绿色,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林”,才安心闭眼。

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应像杨善洲那样,在内心里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终生依靠并为之耕耘奋斗的“厚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使命责任是精神家园的源泉。没有源泉,土地会干裂、森林会荒芜;没有使命感、责任感,一个人就没有持续前行的动力。正是在“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这一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的催生下,杨善洲的精神家园才一片水草丰茂,滋养支撑着他一路前行。

正如杨善洲所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够歇下来?”于是他从“公仆”岗位退休后的第三天,就再次“上岗”,带着锅碗瓢盆、砍刀镢头上了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要守护、耕耘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应像杨善洲那样,始终牢记入党誓词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担负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清廉自守是精神家园的篱笆。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因为没有扎紧自己的篱笆,让金钱、权利、美色这些欲望之兽闯进自己的精神家园,多少年辛苦耕耘滋养的成果,转瞬间便被糟蹋得一片狼藉,自己也蜕化变质,跌入了腐败的泥坑。

担任三十余载地县级领导、掌握许多利益大权的杨善洲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一方面始终把自己的需求降到最低点,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不让“篱笆”有一点倾斜,同时把“后门”关得紧紧的,亲朋好友的私事得不到一点照顾。

不仅如此,还“矫枉过正”,连符合政策的家人“农转非”问题,也被他锁进抽屉一直不办,宁愿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与群众一道,承担起通往幸福生活路途上最后的艰难!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应该像杨善洲那样,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正气凛然,用紧扎的篱笆,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为草当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当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共产党员就应该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它枝繁叶茂、鸟语花香,为党分忧,为民解难。(2011年3月24日)